提薩斐尼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提薩斐尼
印有提薩斐尼的錢幣
原文名Čiθrafarnah
出生前445年
逝世前395年
科洛賽英語Colossae
效命 阿契美尼德帝國
軍銜總督
參與戰爭庫納克薩戰役

提薩斐尼 (古希臘語ΤισσαφέρνηςTissaphernes; 古波斯語 Čiθrafarnah > 當代波斯語 Čehrfar)(前445-前395年)是一個 波斯軍人和政治家。他是海達爾尼斯(Hydarnes)的孫子。

家庭和早期生活[編輯]

提薩斐尼出生在前445年。他屬於一個重要的波斯家庭:他是海達爾尼斯的孫子,一位著名的波斯將軍,在薛西斯入侵希臘時,他指揮着長生軍

前413年,提薩斐尼鎮壓了比蘇提尼(Pissuthnes)的叛亂並把他逮捕。作為獎賞,提薩斐尼被任命為呂底亞卡里亞的總督,以及波斯軍隊在小亞細亞的指揮官。當大流士二世下令收集的希臘城邦的貢品時,他就加入了斯巴達的聯盟對抗雅典,其中在前412年,他領導並征服了大部分愛奧尼亞

但提薩斐尼並不願意採取軍事行動,他試圖通過精明又經常背信棄義的談判來實現自己的目的。 阿爾西比亞德斯說服他,波斯是最好在雅典和斯巴達之間搞外交平衡,以對抗赫勒斯滂弗里吉亞的總督法爾納巴佐斯(Pharnabazus),這進一步削弱了他對希臘人採取軍事行動的意願。因此,在前408年,王決定積極支持斯巴達,提薩斐尼被剝奪了在小亞細亞的指揮權,他的職責僅限於卡里亞和呂底亞總督,軍事權被委託給了小居魯士

內戰[編輯]

前404年,大流士二世死亡, 阿爾塔薛西斯二世成為了波斯新的王。 提薩斐尼發現了小居魯士暗殺阿爾塔薛西斯二世的計劃,告訴國王有關的陰謀,於是小居魯士就被囚禁了。 但是,由於帕瑞薩娣絲的調解 ,居魯士被赦免並被送回他的總督區。根據普魯塔克,「他的不滿使他比以前更加急切地渴望王國的統治權。」[1]

居魯士在復仇的欲望下,聚集了一支龐大的軍隊並假裝出征皮西迪亞,一個位於托羅斯山脈的部落。

在前401年春,居魯士聚集了所能聚集地所有軍隊,包括色諾芬所在的萬人僱傭軍團,從薩迪斯出發,沒有宣佈他出征的目的。 通過巧妙的管理和大回報的承諾,他克服了希臘人對於長距離且危險的戰爭的疑慮。一支由35條戰船組成的艦隊派往 西里西亞 打開從努爾通道敘利亞的道路,一支在Cheirisophus 帶領下軍隊分離出700人被輸送到小居魯士這裏。 然而,提薩斐尼計劃警告阿爾塔薛西斯二世並迅速聚集起一支軍隊。在遇到任何反對力量前,居魯士的軍隊推進到巴比倫。前401年10月,庫納克薩戰役爆發。居魯士方有10400名希臘重步(重型武裝的民兵),2500名輕盾(輕步兵),以及一支由亞里亞烏斯英語Ariaeus指揮的大約在10000亞洲人組成的軍隊。

居魯士把此戰視作決定王的命運一戰。 因此,他想讓希臘人的指揮官克利阿科斯中軍對抗阿爾塔薛西斯。克利阿科斯,出於傲慢,違背了命令。 其結果是,居魯士在中軍對上了阿爾塔薛西斯的軍隊,但他被殺了,提薩斐尼領導的波斯人左翼軍隊輕鬆的於剩餘的居魯士軍作戰。 提薩斐尼聲稱他親自殺死了叛逆。

居魯士的希臘軍隊,當聽到居魯士死亡的消息,意識到他們在一個巨大的帝國中部沒有任何補給,沒有人會資助他們,並且在波斯貴族中沒有任何盟友。 他們向他們的波斯盟友亞里亞烏斯提出讓他成為王,但是他拒絕了,原因是他沒有皇室血統,沒有波斯人會支持他。然後他們準備向提薩斐尼效忠,但他拒絕了。然而,希臘人拒絕向他投降。

提薩斐尼遇到一個問題:他面臨一個龐大的重裝部隊,從正面進攻,他難以成功。 經過漫長的等待,他向他們提供了食物,帶他們向北回家,與此同時亞里亞烏斯和他的輕裝部隊脫離了希臘人。 希臘高級官員愚蠢地接受了提薩斐尼的邀請,參加了一場盛宴。 在那裏,他們被囚禁了起來然後處決。 作為獎賞他的忠誠,阿爾塔薛西斯把自己的一個女兒賜婚提薩斐尼,並且恢復了他呂底亞長官和小亞細亞波斯軍隊指揮權的身份。

餘生和死亡[編輯]

回到小亞細亞後,提薩斐尼發動了對希臘城邦的攻擊,以懲罰希臘人對小居魯士的效忠。這導致了前399年同斯巴達人的戰爭。前395年,在薩第斯附近的Pactolus被阿格西萊二世擊敗之後, 提薩斐尼再一次運用了他的巧妙的外交手段。最後波斯王不得不聽從了法爾納巴佐斯(Pharnabazus)代表的意見, 後者有宰相(chiliarch)提斯勞吾斯提和痛失愛子的太后帕瑞薩娣絲的強烈支持。前395年,提斯勞吾斯提被派往處決提薩斐尼, 後者被騙至亞里亞烏斯在科洛塞(Colossae)的居所處決。[2]

遺產[編輯]

詞源[編輯]

čiθra + farnah含義是閃亮的財寶:čiθra 來自原始印歐語形容詞(s)koitrós '明亮的';[3] farnah阿維斯陀語xvarənah的同義詞,意為財寶,榮耀,表現為發光的,čiθra意為本質的,特別指自然流露。因此,čihr-farn意為燦爛的大自然或(逐字翻譯)為燦爛的外表。[4]


參考資料[編輯]

  1. ^ Plutarch.
  2. ^  本條目包含來自公有領域出版物的文本: 
    Meyer, Eduard. Tissaphernes. Chisholm, Hugh (編).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6 (第11版).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11. 
  3. ^ J. P. Mallory and D. Q. Adams, The Oxford Introduction to Proto-Indo-European and the Proto-Indo-European World (US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0-19-929668-5), p. 329.
  4. ^ farnah is equivalent to Avestan xvarənah 'fortune', 'glory', which appears as 'luminous'. čiθra means nature, specifically the animate nature. Hence, the phrase čihr-farn means 'of glorious or splendid nature', or (if it is translated literally) 'of radiant appearance'.

來源[編輯]








Schmitt, Rüdiger (1991). "ČIΘRAFARNAH". Encyclopaedia Iranica, Online Edition. Retrieved 20 December 2013.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