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姓氏
百家姓》第355位
44: 滿
45: 祿
46:

郡望  雁門郡

文姓,在《百家姓》中排第355位,知名人物如南宋抗元志士文天祥,大韓民國第19任總統文在寅和新加坡創作歌手兼女演員文慧如

文氏來歷[編輯]

漢族文姓主要來源有四支。

一是源於姬姓,是以諡號命名的姓氏。商朝末年,西伯姬昌之子姬發繼承父志,滅亡殷商,建立周朝,於是追諡西伯為周文王,一些後人由周文王的諡號「文」,而得此氏。

二是出自姜姓西周時期許文叔的庶出子孫以「文」為姓,亦稱文氏。

三是出於媯姓戰國田齊時,孟嘗君齊威王的孫子田文,號稱孟嘗君,是當時有名的政治家。他的一些後代稱文氏。

四是來自敬姓。據《齊東野語》所載,後晉高祖名石敬瑭敬姓者為避諱,析「敬」為苟、文二姓。北宋宰相文彥博曾祖父文崇遠即原姓「敬」,避石敬瑭諱,更其氏曰「文」。

分佈[編輯]

堂號[編輯]

雁門堂

大約在距今三千年的西周時,在周文王八代孫中有名祈者,受封采邑雁門。祈改以祖諡為姓。是為雁門文之發祥。其後人以其邑地名為堂號,今江西,湖南等部份地區文姓人以此為堂號

六義堂

六義堂,為今湖南衡山,江西部份地區等文氏堂號。在宋景定五年,文天祥蒞永新固塘省族,聞族叔正道公(字公行,號蓬山)六個兒子俱中了舉人,於是為其寢堂題寫「六義堂」匾名,並賦詩讚之;吾愛張子厚,西銘識性情。

信國堂

正氣堂

宋代文天祥為左丞相,封信國侯,進屯潮陽,元將張弘范掩至,文天祥被俘,拘燕三年不屈,作《正氣歌就義》。此後文姓後人分別以信國堂、正氣堂為各宗祠堂號

化蜀堂

此堂號多為安徽省舒城以及四川省部份地區文氏所用,皆因文氏蜀地基祖文翁(前156~前101) ,名黨,舒城縣春秋鄉楓香樹村人,漢景帝末年為蜀郡守,興教育、興賢能、修水利,政績卓著。他成功地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公立學校「石室」,使蜀郡出現了「世平道治,民物阜康」的局面。班固在《漢書》中評論說:「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所以,其後人取其義,謂文氏堂號化蜀堂。[原創研究?]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百家姓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文姓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