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祭鼓銅貯貝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殺人祭鼓銅貯貝器
材質青銅
時期或古文明滇國
發掘地點石寨山20號墓
現存於雲南省博物館
檔案號M20:1

殺人祭鼓銅貯貝器[a],中國西漢時期文物,1956年於雲南晉寧石寨山20號墓出土。該貯貝器由一銅鼓改裝而成,器高30厘米,蓋徑32厘米,屬銅鼓形貯貝器類型,器蓋雕有各類人物34名,馬3匹,牛1頭,犬1隻,中央三面銅鼓疊摞成柱。現藏於雲南省博物館

出土[編輯]

雲南省博物館從1950年代開始在雲南省全省範圍內進行的科學考古發掘、試掘、調查[1]。1955年,在雲南省昆明市晉寧縣的石寨山西面坡上發掘了新石器時代遺址一處,獲得大量陶器和石器。1955年至1960年間,先後四次在石寨山山麓發掘了春秋戰國東漢時期的墓葬48座,出土文物四千多件[2]。殺人祭鼓銅貯貝器於1956年在石寨山20號墓出土[3],出土時器內並無貝殼[4]

形制[編輯]

貯貝器滇國特有的貯放貝幣的青銅器,器上鑄造出姿態各異的群像,具體而生動地表現了祭祀、戰爭、狩獵、祈年、播種等情形,是研究滇國社會歷史的重要資料[5]

殺人祭鼓銅貯貝器是由一面銅鼓改裝而成的,有底有蓋,器高30厘米,蓋徑32厘米,蓋上人物高3至6.5厘米。胴腰交界處設有四耳,胴部及腰間各有三角齒紋兩道[6]。器身描繪有播種和上圖像,有兩名乘輿的盛裝女子和多個手持鋤頭或點種棒的男女[7]。器蓋中央是疊摞成柱狀的三面銅鼓,沿器蓋直徑方向設有兩耳,以雙耳為中線分左右兩組。左側為殺人祭祀場面,包括被捆綁在木牌上的梳辮男子,雙手抱頭的女子,已經被斬首的倒地身軀等。右側為與祭祀有關的出行場面,中心人物為一名身體鎏金的乘輿女子,該女被人抬着,前後皆有騎士開道,被頭頂筐子、肩扛鋤頭、手持點種棒的各類人物圍繞。整個器蓋上共34個人、3匹馬、1頭牛和1條狗[3][8]。整體佈局與殺人祭柱場面貯貝器非常相似[8]

分析研究[編輯]

對於該器器蓋的內容,張增琪認為反映的是滇族人內部的一場與農業相關的祭祀活動,而中央疊摞的銅鼓是農業神的象徵物[3];鍾雄威認為是祈年活動,從整體佈局上以銅鼓為中心,體現了銅鼓在古滇人文化信仰中的重要地位[8];羅坤馨認為是祈求豐收與平安的祈年儀式[9]。李雯認為器身描繪的兩名乘輿女子,以及器蓋上的乘輿女子是滇族主持農耕祭祀活動的女巫「靡莫」,並結合多個貯貝器上的靡莫形象判斷,她們是滇國社會中地位僅次於滇王的人物;器蓋上有一女子手持盛放人頭的籃子體現的是獵頭祭穀的活動[7]

註釋[編輯]

  1. ^ 該器也被稱為銅鼓形殺人祭銅鼓場面貯貝器、祭祀場面貯貝器、殺人祭鼓貯貝器、殺人祭銅鼓貯貝器等

參考[編輯]

  1. ^ 云南省博物馆. 中國網. [2018-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4). 
  2. ^ 白壽彝主編. 第八節 漢代少數族地區的考古資料. 中國通史
  3. ^ 3.0 3.1 3.2 王永勝. 古滇国祭祀场面贮贝器. 今日民族. 2006, (003): 52–53. 
  4. ^ 李金蓮. 云南古代滇池地区青铜文化中的贮贝器综述. 楚雄師範學院學報. 2005-04, 20: 56–62. 
  5. ^ 陳成軍. 古滇国的外汇. 昆明市晉寧區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 [2020-05-31]. 
  6. ^ 杀人祭鼓贮贝器. 文博在線-雲南省博物館. [2020-05-31]. [失效連結]
  7. ^ 7.0 7.1 李雯. 从考古材料看滇国祭祀. 大理學院學報:綜合版. 2011, (5): 12–15. 
  8. ^ 8.0 8.1 8.2 鍾雄威; 孔義龍. 从贮贝器的乐舞装饰看古代滇人的音乐生活. 民族藝術研究. 2019, (6): 107–114. 
  9. ^ 羅坤馨. 铜鼓“祭祀图”祈年仪式探幽. 廣西博物館文集 第8輯: 24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