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冠卿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楊冠卿(1139年—?),字夢錫,江陵(今屬四川)人,南宋詩人。

生平[編輯]

楊季洪之子[1]。紹興八年(1139年)出生[2]。一說曾舉進士[3],為文精深雄健,四六尤流麗渾雅[4],以詩文游各地幕府,擔任九江戎司掾[5],一生未仕,又一說曾知廣州,不久因事罷官[6]。乾道六年,離開廣州北還[7]。乾道八年(1172年),在湖州參加增置生員考試,未中[8]。淳熙十一年,在荊湖北路鄂州依江陵都統制郭杲[9]。工於詩,劉岑稱其「文章超詣,議論宏博」,晚年寓居臨安,與姜夔等相倡和[10]。紹熙四年仍在[11]范成大評其詩:「楊君詩詞,趣高有韻,甚不易得。」羅點稱其「議論精到,具有本末」。著有《客亭類稿》十四卷[12]

註釋[編輯]

  1. ^ 四庫館臣引劉季岑(劉岑)《手帖》云:「紹興初,假守南徐,楊君季洪為理掾。後三十年,見其子夢錫。」
  2. ^ 四庫館臣引《紀夢》詩序云:「戊戌年四十。」(《客亭類稿》卷七)又說:「戊戌為淳熙五年,上推四十年,則冠卿當生於紹興八年己未」《全宋詞》作者小傳謂楊冠卿「生於紹興八年(1138)。嘗舉進士,知廣州」
  3. ^ 四庫館臣引《與傅漕》詩有「鄉書憶昔獻賢能,姓氏曾叨天府登」。亦有學者引《客亭類稿》卷一二《崧高詩為九江趙使君壽》小序署「門下貢士楊冠卿」,認為淳熙十年之前楊冠卿只是舉人。趙使君即趙善悉
  4. ^ 《四庫提要》載:「冠卿才華清雋,四六尤流麗渾雅。……知其以是體擅長矣。」
  5. ^ 張端義《貴耳集》卷上:「楊冠卿館於九江戎司。趙溫叔罷相帥荊南,道由九江。守帥合宴,楊作致語云:『相公倦台鼎,喜看袞繡之東歸;潯陽無管弦,且聽琵琶之舊曲。』溫叔再三稱道。……要作駢儷,當如此用事。」
  6. ^ 四庫館臣引《祭廣東主管衙土地文》(《客亭類稿》卷一○)有學者引《宋會要輯稿·選舉》三四之二三、雍正《廣東通志》卷二六等皆無其知廣州的事蹟,且當時廣州地方官有龔茂良、吳南老、程佑之等皆可考。
  7. ^ 《諸老先生惠答客亭書啟編》記載有《於湖張舍人》二帖
  8. ^ 《客亭類稿》卷一三有「頃歲如番禺,與慶傳十六兄遇上饒。後五年,胥會於霅。時太學增置生試,竟不遂志。將別去理朱方棹,因詠昔人風雨對床之語,慨然有感,作是詩」之語。
  9. ^ 《客亭類稿》卷三《謝中隱先生授館客啟》載:「挾策遠遊,尚記從軍之樂;曳裾旅進,茲聯入幕之賓。」
  10. ^ 四庫館臣說姜夔《贈冠卿》詩有「長安城中擇幽棲,靜退不願時人知」句,斷定楊冠卿「解官以後,又嘗僑寓臨安者也」。
  11. ^ 《客亭類稿》卷一三《癸丑生朝舟行有感》詩,為紹熙四年作
  12. ^ 傅增湘作《宋刊殘本客亭類稿跋》云:「《客亭類稿》,宋楊冠卿撰,宋巾箱本,卷數不詳,存《四六編》四卷、《雜著編》三卷、《古律編》二卷、《諸老先生惠答客亭書啟編》一卷,凡十卷。……每卷標名大字占雙行,下題『江陵楊冠卿夢錫』,以閣本校之,編次頗有差異。……據《提要》言,所據為浙江采進巾箱小字本,與此本正同。第館臣檢《永樂大典》所收箋表詞,重為編訂,於是有增有並有省,成為十四卷,而宋刊面目遂渺然不可復識矣。」

參考書目[編輯]

  • 《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六○《客亭類稿提要》
  • 祝尚書《宋人別集敘錄》卷二二
  • 辛更儒:《楊冠卿生平及其〈客亭類稿〉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