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潘古城牆
外觀
松潘古城牆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四川省松潘縣 | ||||
座標 | 32°38′10″N 103°35′43″E / 32.63611°N 103.59528°E | ||||
分類 | 古建築 | ||||
時代 | 明 | ||||
編號 | 5-386 | ||||
認定時間 | 2001年6月25日 | ||||
|
松潘古城牆位於中國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縣治進安鎮,始建於明朝。
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平羌將軍西玉在平定叛亂後進駐松州,上書明太祖朱元璋,建議在松州設置軍衛。設衛時,開始修築城牆,西緣山麓,東臨岷江,歷時五年築成。當時設五門,東覲陽、南廷薰、西威遠、西南小西門、北鎮羌。明英宗正統年間(1435年-1449年),松潘發生民變,平定後加筑西部城牆到山巔。1882年(光緒八年),城牆東南隅塌陷,總兵夏毓季、同知蔡懋康籌款培修。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東北隅塌陷,同知陳周禮籌款培修。城垣大部分被毀於文化大革命期間。現城牆大部分為近代新修,城牆上插設彩旗、假人武士、大炮模型等。
松潘城牆的磚長50厘米,寬25厘米,厚12.5厘米,重達30公斤。築城的時候,磚與磚之間的結合所用材料是用糯米、石灰、桐油熬製而成,風乾後堅不可摧。至今築城時燒磚的古窯還能在松潘的「窯溝」看到。松潘城牆全長6.2公里,築城的時候有7道城門,包括外城的兩道門:臨江(東西向)和阜清(南北向)。城門用大塊條石砌成拱卷,上部呈月牙狀,與石拱橋原理一樣。門基大石上雕鏤有各種浮雕圖案,花鳥蟲魚等,而現在仍然可以看到白鶴、鹿的組圖,專家稱寓意「六合同春」。
現在殘存的四門門洞均寬為6米,最高處8.8米。城牆最厚的地方厚度為31.5米,據測算,比天安門城牆厚5米。[1]1991年4月16日,公佈為四川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2]。2001年6月25日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
參考資料
[編輯]- ^ 冷濤, 鄧成蓉. 阿坝州旅游大全.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6. ISBN 7-220-03153-X.
- ^ 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發(1991)50號文件《關於公佈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01-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