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戈里·阿魯秋尼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格里戈里·阿爾特米耶維奇·阿魯秋尼揚
Григо́рий Арте́мьевич Арутюня́н
Գրիգոր Հարությունյան
亞美尼亞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
任期
1938年6月6日—1953年11月30日
前任阿馬圖尼·瓦塔佩特揚
繼任蘇倫·托夫馬斯揚
個人資料
出生1900年11月7日儒略曆10月25日]
 俄羅斯帝國第比利斯省泰拉維
逝世1957年11月9日(1957歲—11—09)(57歲)
 蘇聯第比利斯
國籍 蘇聯
政黨蘇聯共產黨 蘇聯共產黨
獲獎
列寧勳章 列寧勳章 列寧勳章 列寧勳章
衛國戰爭勳章 勞動紅旗勳章 勞動紅旗勳章

格里戈里·阿爾特米耶維奇·阿魯秋尼揚,(亞美尼亞語Գրիգոր Հարությունյան、俄語:Григо́рий Арте́мьевич Арутюня́н;1900年10月25日(格里曆:11月7日)—1957年11月9日),亞美尼亞族,蘇聯黨和國家領導人。曾任格魯吉亞共產黨(布)第比利斯市委第一書記,亞美尼亞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亞共(布)埃里溫市委第一書記等職務。[1]

生平[編輯]

  • 1900年10月25日(格里曆:11月7日)出生於沙俄第比利斯省泰拉維的一個小商人家庭。中學期間接觸社會主義思想並組織馬克思主義團體。1919年加入俄共(布)。1920年曾因參加革命工作被捕,後經校方疏通獲釋。
  • 1921年,格魯吉亞共產黨(布)泰拉維區委宣傳部長。
  • 1921年-1922年,格共(布)泰拉維區委書記。
  • 1922年-1924年9月,莫斯科馬克思國民經濟研究院學習。
  • 1924年9月-11月,格共(布)第比利斯州Zemo-Avchaly村發電廠黨委書記。
  • 1924年11月-1925年4月,格共(布)第比利斯州Zemo-Avchaly村黨委書記。
  • 1925年5月-1927年12月,格共(布)泰拉維區委書記。
  • 1928年1月-1930年1月,格共(布)中央委員會農村工作部部長。
  • 1930年1月-5月,格魯吉亞集體農莊管理部門負責人。
  • 1930年5月-1931年10月,格共(布)中央監察委員會副主席,格魯吉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工農監察副人民委員。
  • 1931年11月-1934年1月,格共(布)中央委員會組織部部長。
  • 1934年1月-1937年9月,格共(布)第比利斯市委第一書記。
  • 1937年9月-1938年6月,亞美尼亞共產黨(布)代理中央第一書記。
  • 1938年6月-1953年11月,亞共(布)中央第一書記,兼任埃里溫市委第一書記。期間,1941年-1945年,外高加索前線軍事委員會委員。
  • 1954年1月-1955年,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瓦加爾沙帕特市加里寧國營農場主任。
  • 1955年-1957年,在第比利斯閒居。
  • 1957年11月9日於第比利斯逝世,終年57歲。葬於第比利斯瓦克公墓。

阿魯秋尼揚是聯共(布)18大,蘇共19大代表。第18屆中央候補委員,第19屆中央委員。第1—3屆蘇聯最高蘇維埃聯盟院代表,第1—3屆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代表。

主政亞美尼亞[編輯]

阿魯秋尼揚是在大清洗達到頂峰的時刻來到亞美尼亞任職的。他雖然作為主管大清洗的三人法庭成員,但他設法保護了許多亞美尼亞的知識分子,使他們倖免於難。其中包括畫家馬爾季羅斯·薩良,作家阿威梯克·伊薩克揚等人。1949年5月,蘇聯國家安全部決定將亞美尼亞「不可靠」的居民驅逐到阿爾泰邊疆區。國家安全部負責人24小時內抵達埃里溫,對居民進行核查。阿魯秋尼揚一直在火車站守候,並儘可能地解救那些曾獲得國家榮譽的人。斯大林死後,這種非法的人口遷移終止,阿魯秋尼揚在1953年6月頒佈了一項關於遣返被驅逐者的法令。這些亞美尼亞人得以回歸故鄉。

阿魯秋尼揚主政亞美尼亞初期,他力推亞美尼亞民族英雄薩松的大衛形象的復興並舉行了大衛史詩誕生1000周年的慶祝活動。大衛史詩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出版,大衛騎馬像也樹立在埃里溫火車站前的廣場上。他邀請了許多在莫斯科的文化界人士參與亞美尼亞的慶祝活動。1939年,阿魯秋尼揚開始籌備2年後在莫斯科舉辦的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建國20周年慶祝活動。著名導演魯本·尼古拉耶維奇·西蒙諾夫、指揮家亞歷山大·梅利克-帕沙耶夫、音樂家阿拉姆·哈恰圖良等眾多蘇聯文藝界名流受邀指導。慶典最終大獲成功,亞美尼亞成為了蘇聯人心目中的文藝之都。

阿魯秋尼揚積極推動亞美尼亞的重工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機械廠、無線電電子廠、機床廠、電器和電燈廠等工業設施陸續建成投產。亞美尼亞的重化工、有色冶金、電解鋁,卡賈蘭鉬廠在全蘇具有重要地位。阿爾格爾斯卡亞水電站,埃里溫第一水電站等電力基礎設施完工。

阿魯秋尼揚主政期間,埃里溫的市政建設發生了重大改變,傳統亞美尼亞民族風格建築拔地而起。巴格拉米揚大街、文化人公寓、科學院、列寧廣場、大型市場、亞共中央委員會大樓、基輔勝利大橋等重點項目紛紛建成。埃里溫周圍的山地都種滿了樹木,以防止沙塵侵擾。埃里溫動物園和植物園建成開放。行人路上出現了引自山泉的飲水機。傑爾穆克的療養院也在他的任期內完工開放。

在阿魯秋尼揚領導下,亞美尼亞科學院建立了天文台,天體物理研究院,數學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吸引了東方學家約瑟夫·奧爾貝利、核物理學家,蘇聯原子彈之父阿布拉姆·阿利汗揚、天體物理學家維克托·安巴楚米揚、歷史學家阿列克謝·卡爾波維奇·吉維列戈夫等蘇聯著名學者來此工作。

在卸任第一書記後,阿魯秋尼揚來到了一家國營農場工作。他在兩年內就將將農場業績推到了最前沿。

榮譽[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