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帶生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玉帶生硯
EnglishInkstone inscribed with "Yu dai sheng"
年份 文天祥 西元960-1279年
類型文具
尺寸(3.6公分  × 5.3公分  × 17.4公分 )
收藏國家/地區 中華民國臺灣
收藏地臺北市士林區國立故宮博物院
登錄號故文000140N000000000

玉帶生硯是中國南宋名臣文天祥生前所用的硯台之一,用端溪縣(今德慶縣附近)老坑石材製成[1]。因硯整體呈鞋形,也稱履硯。硯台整體呈紫灰色,周邊有一圈白色環繞紋理,從而得名「玉帶生」。硯堂與墨池相連,極為樸素。「玉帶生」三字篆刻於墨池正上方,周側有篆書精刻文天祥所做的硯銘[2],硯背鐫有乾隆為其所做的《御製玉帶生歌》。

歷史[編輯]

據傳,玉帶生硯本屬南宋詩人劉辰翁,劉贈予文天祥[1]景炎二年(1277年)文天祥將此硯台贈予其幕府參謀謝翱。元軍俘獲文天祥後,此硯便隨謝翱輾轉江南[3]元貞元年(1295年)謝翱逝世,葬於江浙嚴子陵釣台,硯台下落不明。至正十六年(1356年)睦州司理楊維禎在拜謁嚴子陵祠和憑弔謝翱荒冢時,無意發現了失傳已久的玉帶生硯。楊大喜,並做《玉帶生傳》。元末戰亂,楊維楨避亂於海上,逝世後硯台再次失蹤[4]康熙年間,江蘇布政使宋犖從民間購得幾經輾轉的玉帶生硯[5]。後又傳入宮中,為乾隆帝所珍愛,藏於三希堂內。乾隆賦《御製玉帶生歌》一首,鐫刻於硯背。後又成《御銘》、《御識》等作,分別刻於硯台下方及盛裝的黑色木漆盒兩側[6]。其中可以見到「激切盡節易,從容盡節難」這樣的詞句,表明了乾隆對文天祥氣節的賞識。不久後,玉帶生硯再次流落民間。蓋因戰火導致硯台遷至台灣,後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7]

款識[編輯]

硯背:御製詩文[編輯]

「玉帶生歌。玉帶生,端人也,事文丞相,為文墨賓。神工踏雲割寒玉,追追琢琢虯盤綠。曾為信國席上珍,墨瀋猶疑血淚哭。樂作午潮事已非,玉帶生從信國歸。海濱戰?門生散,玉帶生為信國伴。嗟爾玉帶生!我獨歎爾卓爾皓潔!胡為乎?卻笑褚淵犬不如。此予潛邸時書窗日課也,近檢閱懋勤殿舊物,則玉帶生宛在。既為之銘,復泐歌於此。乾隆甲午嘉平月御識。」

[8]

硯面:題銘[編輯]

「玉帶生」

[9]

硯緣:詩文[編輯]

「紫之衣兮綿綿,玉之帶兮僯僯,中之藏兮淵淵,外之澤兮曰宣。鳴呼!磨爾心之堅兮,壽吾文之傳兮。盧陵文天祥製。」

[10]

硯緣:御製詩文[編輯]

「激切盡節易,從容盡節難,窮北再經寒暑。卓乎匪石之志,見於正氣之偏。日月爭光,泥而弗滓,玉帶長生,履善不死。乾隆御銘。」

[11]


相關[編輯]

  • 楊維禎獲此硯後以其為藍本做《玉帶生傳》,小說中所描述的主人公形象即着紫衣佩玉帶[6]
  • 清初文人朱彝尊拓有玉帶生硯的硯銘,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內[1]。另為此賦詩《玉帶生歌》。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文天祥玉带生砚之前世今生 曾为乾隆御用砚. 東方收藏. 2010-06-28 [2010年10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5月2日) (中文(簡體)). 
  2. ^ 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鳳凰網文化頻道. 2010-09-11 [2010年10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13) (中文(簡體)). 
  3. ^ 福安三贤祠. 福安新聞網. 2010-09-21 [2010年10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22) (中文(簡體)). 
  4. ^ 文天祥四大名砚之谜. 鑒寶雜誌. 2008-10-10 [2010年10月2日] (中文(簡體)). [永久失效連結]
  5. ^ 清著名女书画家曹贞秀藏“紫袍玉带”砚. 文化藝術收藏網. 2010-03-24 [2010年10月2日] (中文(簡體)). [永久失效連結]
  6. ^ 6.0 6.1 文天祥砚考. 井岡山大學人文學院. 2006-09-08 [2010年10月2日] (中文(簡體)). [永久失效連結]
  7. ^ 宋傳文天祥玉帶生硯 - | 開放博物館. [2022-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4). 
  8. ^ 國立故宮數位典藏-玉帶生硯
  9. ^ 國立故宮數位典藏-玉帶生硯
  10. ^ 國立故宮數位典藏-玉帶生硯
  11. ^ 國立故宮數位典藏-玉帶生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