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大寺

座標43°46′56″N 87°36′57″E / 43.78214°N 87.61589°E / 43.78214; 87.61589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白大寺
ئاق مەسچىت
白大寺
基本資訊
位置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天山區解放南路441號
坐標43°46′56″N 87°36′57″E / 43.78214°N 87.61589°E / 43.78214; 87.61589
宗教伊斯蘭教
領導伊瑪目:阿布都西克爾·熱合木都拉
建立時間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
內部面積超過2000平方米
場地面積建築面積超過3200平方米
地圖
地圖
白大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天山區的位置

白大寺維吾爾語ئاق مەسچىت‎,也被稱為阿克米提寺[書 1])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天山區解放南路441號,是烏魯木齊市保存較好的維吾爾族清真寺

建築[編輯]

白大寺由禮拜堂、辦公室、洗禮間和門樓四部分組成。其中修建最早的建築物便是白大寺禮拜堂,後經過數次維修,依然保持原有面貌。白大寺禮拜堂坐西向東,由為券廊和大殿兩部分構成。其中為券廊有12根圓木柱,均為綠色。木柱基石為圓形。廊檐則是磚木雕繪的兩層圖案。白大寺禮拜堂大殿為土木結構建築。門窗為穹形門窗,由磚砌成。殿內鋪設紅色絨毯,並設有聖龕,殿內兩側立有圓形木柱,其上有彩色雕花[書 1]

1984年,約10米高白大寺的門樓新建而成,門樓有維吾爾風格的圖案和鍍銅凸珠裝飾。門樓頂有伊斯蘭教符號新月[書 1]。白大寺佔地超過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超過3200平方米[網 1]。白大寺配有空調、飲水機以及方便老人和殘疾人使用的桌椅。白大寺同時建有餐廳、水沖式廁所、淨身房等設施,並且安裝了天然氣、寬帶、廣播電視。白大寺還修建了文化書屋,其中有文學、科普、歷史、法律、宗教等各類書刊[新 1][新 2]

歷史[編輯]

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一位從喀什噶爾來到迪化(今烏魯木齊市)的維吾爾族人在南關一帶租借了一間小樓房,並將其設置為禮拜所[刊 1]。後來維吾爾族商人麥松江發起,由居住在附近的維吾爾族居民開始集資,在這個禮拜所的原址之上修建了功能較為全面的清真寺,即白大寺[書 2]

1993年,阿布都西克爾·熱合木都拉新疆伊斯蘭教經學院畢業,出任二道橋清真寺伊瑪目,後來在2001年調任白大寺伊瑪目。[新 3]

2015年,白大寺平時接待約1200名穆斯林,齋月期間超過3000名穆斯林前來做禮拜,主麻日時人數可達到10000人[網 2]。在齋月期間,除了白大寺的35名工作人員外,居住在白大寺附近的穆斯林亦會前往白大寺幫忙,為齋月期間不回家開齋的穆斯林準備齋飯[網 3]。而到了肉孜節時,穆斯林會身穿禮服前來禮拜,在白大寺門口會開展跳薩瑪舞等活動慶祝開齋[網 4]

相關事件[編輯]

五一九騷亂[編輯]

1989年5月15日,甘肅省臨夏市的馬忠平、馬生福二人攜帶書籍《性風俗》和傳單前往白大寺等烏魯木齊市的清真寺,對當地穆斯林進行煽動。最終導致五一九騷亂的發生[書 3]

七五事件[編輯]

2009年7月5日晚,烏魯木齊七五事件發生後,白大寺保安人員開始疏散人群並關閉白大寺地下商城。躲在地下商城衛生間內的三位漢族女性被正在巡查的白大寺保安人員發現。在安撫三人後,白大寺管委會與公安部門取得聯繫,並在街面上情況趨於安定以後,由保安人員護送三人前往派出所。[網 5]

2009年7月10日(星期五),是七五事件之後第一個主麻日,白大寺等烏魯木齊市一些位於敏感地段的清真寺提出,鑑於社會局勢尚且不穩,請教民在家中做禮拜,而清真寺內不舉辦集體聚禮。2009年7月17日(星期五),是七五事件之後第二個主麻日,包括白大寺在內的烏魯木齊市區400多座清真寺都向教民開放,這標誌着該市伊斯蘭教活動在事件後已經全面恢復。[網 6]

外賓來訪[編輯]

2019年2月27日,塞爾維亞社會黨副主席馬爾科維奇·普雷德拉格秘魯共產黨俄羅斯聯邦共產黨等30個國家約50個政黨的代表訪問白大寺[新 4]

2020年10月19日到22日,蘇丹駐華大使加法爾·艾哈邁德巴林沙特阿拉伯巴勒斯坦國也門伊拉克蘇丹等阿拉伯國家駐華使節和阿拉伯國家聯盟駐華代表前往白大寺訪問[新 5]

2021年3月30日,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弗拉基米爾·諾羅夫亞美尼亞駐華大使謝爾蓋·馬納薩良伊朗巴基斯坦俄羅斯馬來西亞哈薩克斯坦烏克蘭等21國的駐華使節和外交官訪問了白大寺[新 6]

2021年5月15日,委內瑞拉駐華大使菲利克斯·普拉森西亞智利巴西哥倫比亞古巴墨西哥等18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駐華使節及外交官訪問白大寺[新 7]

2021年5月29日,貝寧駐華大使西蒙·阿多韋蘭德喀麥隆莫桑比克塞拉利昂索馬里毛里裘斯等30個非洲國家的駐華使節及外交官和非洲聯盟駐華代表參觀了白大寺[新 8]

參考文獻[編輯]

書目
  1. ^ 1.0 1.1 1.2 烏魯木齊市黨史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乌鲁木齐市志 第六卷文化/文物. 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9: 355. ISBN 7-228-05408-3. 
  2. ^ 劉蔭楠. 乌鲁木齐掌故. 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3: 116. ISBN 7-228-07539-0. 
  3. ^ 馬大正.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新疆稳定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2. ISBN 9787228077106. 
期刊
  1. ^ 韓軍. 乌鲁木齐的清真寺状况及其沿革. 中國穆斯林. 1993, (02): 42–45. doi:10.16293/j.cnki.cn11-1345/b.1993.02.016. 
報紙
  1. ^ 李行; 米日古力·納斯爾. “我看到了新疆信教群众的幸福生活”. 新疆日報 (A03版·要聞). 2021-04-01 [2021-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5). 
  2. ^ 李志剛. 徐海荣走访清真寺调研宗教工作慰问爱国宗教人士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烏魯木齊晚報 (第A01版:一版). 2017-04-13 [2021-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4). 
  3. ^ “不许玷污清真寺”―――7月13日发生在乌鲁木齐白大寺里的一场较量. 西海都市報 (第B9版:都市報B9版). 2009年8月3日 [2021年6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6月4日). 
  4. ^ 李楊; 李行; 張雲梅. 这里是一座民族团结的“百花园” ——各国外宾在乌考察畅谈感受之一. 新疆日報 (A03版·要聞). 2019-03-01 [2021-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4). 
  5. ^ 張雲梅. 阿拉伯国家驻华使节和阿盟驻华代表来疆参访—— “我们看到新疆人民安居乐业美满幸福”. 新疆日報 (A01版·要聞). 2020-10-30 [2021-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5). 
  6. ^ 李行; 米日古力·納斯爾. 上合组织秘书长及有关国家驻华使节和外交官来疆参观访问. 新疆日報 (A01版·要聞). 2021-04-01 [2021-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5). 
  7. ^ 李行. 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驻华使节及外交官来新疆参观访问. 新疆日報 (2021-05-15). A03版·要聞 [2021-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5). 
  8. ^ 王玉召; 鄭卓. 非洲驻华使节及外交官来疆参访. 新疆日報 (A02版·要聞). 2021-05-30 [2021-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4). 
網站
  1.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16场涉疆问题新闻发布会实录. 天山網. 2021-01-29 [2021-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2). 
  2. ^ 符曉波. 特写:新疆宗教人士斋月里的一天. 新華網. 2015-07-16 [2021-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3). 
  3. ^ 張雷; 羅成. 新疆穆斯林群众斋月里的生活:繁忙的白大寺(图). 央廣網. 2015-07-11 [202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5). 
  4. ^ 張孝成; 陳思雅. 肉孜节:各族群众的节日. 央廣網. 2017-06-27 [202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4). 
  5. ^ 白大寺坚拒暴徒煽动. 京華網. 2009-08-03 [2014-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7). 
  6. ^ 顧錢江; 夏晨; 曹志恆. 乌鲁木齐各清真寺全面恢复宗教活动. 騰訊網. 2009-07-17 [2014-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