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石橋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石橋村位於中國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書洋鎮,是一個以張姓為主的客家人聚落,村內有多幢土樓,2003年被列為第二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1]

石橋村地處書洋鎮西北,北側是梅林鄉,西部與永定縣交界,南部為河坑村

石橋建村在明代之前,明代屬永豐里二圖,清代屬梅隴總,民國屬曲江鄉,稱石橋堡,1949年後屬書洋鄉,並稱石橋村至今。[2]

石橋原有羅、林、嚴、程、薛、陳等姓,明代正統八年(1443年),原籍廣東大埔縣的張念三郎到此定居,做了陳五十郎的女婿,從此張姓逐漸成為石橋最大的姓氏,張念三郎被尊為開基祖。後世人口增殖,張姓部分子孫外遷至河坑、曲江甚至台灣等地。[3]

石橋村的四片住宅區是門口垟、溪背垟、長藍和洪坑壩,相互之間有河流或小山隔開,稍遠的望前村位於下游水口處,現亦屬石橋村。[4]

石橋村的住宅建築以土樓為主,多為方樓,圓樓共有4座。早在明代張念三郎開基之初,就已建了方樓,名為昌樓,今已不存。到四世祖建永安樓,此後建設逐漸增多。十三世祖在溪邊所建的長源樓、逢源樓、振德樓和「十間房」是最具代表性的方樓。1927年開建的順裕樓是石橋第一座圓樓,也是南靖全縣最大的圓形土樓。順裕樓外環外徑達74米,上下四層,每層72間,共4個樓梯,內環距外環四米,兩層,僅完成四分之一環。順裕樓中間偏北的位置沒有設置祠堂,而是一座祭祀觀音和土地的小廟。順裕樓之後,又有3座圓樓建成,分別為1965年建禎裕樓,1966年建文興樓和永裕樓。[5]

除了住宅,在村東還建有張氏宗祠——東山祠,堂號為追遠堂,始建於明崇禎十年(1637你),清光緒二十三年重修後成現在格局。東山祠有上下堂,均為懸山頂,上堂五開間,為祀廳,下堂前有半月塘,塘前原有三根石旗杆,文革之後僅存兩根殘柱。[6]

石橋主要的廟宇有上水口的永濟宮、下水口的豐稔堂、門口垟的公王廟以及各樓內的土地廟。[7]

參考文獻[編輯]

  1. ^ 福建省文物局. 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乡)、名村名单. 2012-06-14 [2013-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4). 
  2. ^ 李秋香. 石桥村.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 20頁. ISBN 7-5434-4653-7. 
  3. ^ 石橋村. 22-23頁.
  4. ^ 石橋村. 39頁.
  5. ^ 石橋村. 61-83頁.
  6. ^ 石橋村. 100頁.
  7. ^ 石橋村. 108-1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