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第4號交響曲 (布拉姆斯)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第4號交響曲
布拉姆斯作品
調性E小調
作品號98
創作1885年
樂章4
首演
日期1885年10月25日,​139年前​(1885-10-25
位置德國邁寧根
指揮約翰內斯·布拉姆斯
表演者邁寧根宮廷樂隊

E小調第4號交響曲布拉姆斯第98號作品,也是他所創作的最後一首交響曲。布拉姆斯在完成第3號交響曲的一年後開始譜寫此曲,他在1884年、1885年的暑期創作,彼時布拉姆斯居於米爾茨楚施拉格[1]:4[2][3]

2016年,《BBC音樂雜誌》對151位指揮家做訪談統計,布拉姆斯第4號交響曲獲得第六位的評價[4]

背景

[編輯]

創作歷程

[編輯]

這首交響曲有來自很多的取材,其中最顯著的部份是貝多芬的作品。此首交響的靈感可能是來自布拉姆斯當時正在閱讀的古希臘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的悲劇作品。[5]之後,布拉姆斯更將本曲稱為「上演於人生各幕悲劇之間」的間奏曲。[6]

首演

[編輯]

此首作品於1885年10月25日在邁寧根由布拉姆斯親自指揮首演[2][7]大指揮家馮·彪羅打大鼓,理察·史特勞斯則擔任三角鐵[來源請求]。首演時出乎布拉姆斯與友人們的意料之外,每演奏完一個樂章,就引起長久的鼓掌,第三樂章甚至當場重演一次;全曲結束後,應當時邁寧根公爵的要求,又重新演奏第一樂章與第三樂章。

1886年在維也納的首次演出,由漢斯·里希特指揮[7]

1897年3月7日,布拉姆斯在維也納愛樂樂團的樂季音樂會當中,現場聆聽了本曲的演出[7]。他在4月3日逝世。

出版

[編輯]

分析

[編輯]

此交響曲包含四個樂章,第一樂章是布拉姆斯創作裏面最為熱烈及戲劇性。據指出,第一樂章開端的旋律似乎受到貝多芬(漢馬克拉維)和莫扎特(G小調交響曲)等的影響[3]。第二樂章是有着安魂曲的氣氛,採用了弗里吉亞調式[8]。第三樂章C大調,2/4
拍子,奏鳴曲式,是最後完成的樂章,樂器配置採用了三角鈴。這個樂章是他所有交響曲當中,唯一具有詼諧曲性質的樂章[1]:5。終章是其中少有取自帕薩卡利亞舞曲的例子,帕薩卡利亞舞曲與夏康舞曲類似,但和聲有更多變化。在樂章重複的主題部份,布拉姆斯採用巴赫清唱劇第150號的第7曲夏康舞曲[8],作為此樂章的終結。此外中段由長笛演奏的慢速主題,則是取材自羅伯特·舒曼[3]

配器

[編輯]

本曲採用下列的配器形式︰

依照工具書《管弦樂作品手冊》指示,上述之配器可簡記為"*2 2 2 *3—4 2 3 0—tmp+1—str"[9]

結構

[編輯]
第一樂章

不太快的快板 Allegro non troppo (E小調,2/2
拍子,奏鳴曲式

第二樂章

中庸的行板 Andante moderato (E大調6/8
拍子,沒有展開部的奏鳴曲式)

第三樂章

詼諧的快板 Allegro giocoso (C大調2/4
拍子,奏鳴曲式

第四樂章

有力而熱情的快板 Allegro energico e passionato (E小調,3/4
拍子,變奏曲式

一般的演奏時間約為40分鐘。

商業錄音

[編輯]

其他

[編輯]
  • 布拉姆斯為第4號交響曲寫作了雙鋼琴演奏版本,並在1886年5月出版。這個版本是根據管弦樂總譜進行改寫,而非常見的先有鋼琴版本,再進行配器的做法[10]。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雙鋼琴版本的第一次私人演出,是由布拉姆斯本人和伊格納斯·布魯爾英語Ignaz Brüll共同演奏,但布拉姆斯的長期支持者愛德華·漢斯力克並不欣賞這次的演出[3]
  • 20世紀評論者、作家克勞德·羅斯坦德(Claude Rostand)將本曲譬喻為「秋季交響曲」(symphonie d'automne)[註 1],他的看法也被一些音樂會和錄音所引用[11][12][13],不過須注意這個說法並不具有學術上的權威性,也沒有作曲家本人的意圖,而更多是羅斯坦德個人的主張。

參考資料

[編輯]
註腳
  1. ^ 而根據這個譬喻,第2號交響曲被指為「春季」(顯然與D大調的色彩有所關連),「夏季」和「冬季」則分別是第3號第1號
參照
  1. ^ 1.0 1.1 Haylock, Julian. CD Notes "BUILDING, COMBINING AND RESOLVING". 438 757-2 (booklet). Wolfgang Sawallisch, Wiener Symphoniker (Philips). 1993 (英語). 
  2. ^ 2.0 2.1 West, Ewan. Liner Notes. 7 69649 2 (booklet). Otto Klemperer, Philharmonia Orchestra (EMI). 1988: 6 (英語). 
  3. ^ 3.0 3.1 3.2 3.3 Manze, Andrew. On the music. 777 720–2 (booklet). Andrew Manze, Helsingborg Symphony Orchestra (classic produktion osnabrück). 2011: 23 (英語). 
  4. ^ Brown, Mark. Beethoven's Eroica voted greatest symphony of all time. The Guardian. 2016-08-04 [2022-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3) (英國英語). 
  5. ^ Geiringer, K.; Simpson, Robert. Johannes Brahms.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24-12-15] (英語). Brahms’s last symphony, No. 4 […] may well have been inspired by the ancient Greek tragedies of Sophocles that Brahms had been reading at the time. 
  6. ^ Osborne, Richard. CD Notes "A personal story: the symphonies of Brahms" (booklet). Simon Rattle,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Warner/EMI: 6. 2009 (英語). Brahms, who at the time of composition was poring over a new translation of the tragedies of Sophocles, later described the symphony as 'four entr'actes to be performed between the acts of the tragedy of human life. 
  7. ^ 7.0 7.1 7.2 CD Notes "MODEST and UNMODEST BEETHOVEN REVERENCES" (booklet). Yevgeny MRAVINSKY, Leningrad Philharmonic Orchestra. Praga Digitals: 3 (英語). 
  8. ^ 8.0 8.1 Bade, Dennis. About the PROGRAM (booklet). Gustavo Dudamel, LA Phil. DG: 2 (英語). 
  9. ^ Daniels, David. ORCHESTRAL MUSIC: A Handbook. 3rd ed. Lanham: Scarecrow Press, Inc. 1996: 79. ISBN 0-8108-3228-3. 
  10. ^ Thomason, Geoffrey. Liner Notes. 32138 (booklet). Tove Lønskov, Rodolfo Llambias (Klampenborg: SteepleChase). 1992: 3 (英語). evidence exists elsewhere to suggest that the arrangement was made from the full score, as happened with the first symphony, and not the other way around, as with the second. 
  11. ^ "TCHAIKOVSKY, le BRAHMS RUSSE?" (booklet). Yevgeny MRAVINSKY, Leningrad Philharmonic Orchestra. Praga Digitals: 5 (法語). 
  12. ^ Orchestre de Paris / Simone Young | Philharmonie de Paris. philharmoniedeparis.fr. [2024-12-25] (法語). 
  13. ^ CHAMBER ORCHESTRA OF EUROPE | Auditorium - Orchestre National de Lyon. www.auditorium-lyon.com. [2024-12-25].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