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陽龍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萊陽龍屬
化石時期:白堊紀晚期, 73 Ma
頭部特寫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鳥臀目 Ornithischia
亞目: 鳥腳亞目 Ornithopoda
科: 鴨嘴龍科 Hadrosauridae
亞科: 櫛龍亞科 Saurolophinae
族: 埃德蒙頓龍族 Edmontosaurini
屬: 萊陽龍屬 Laiyangosaurus
Zhang et al., 2017
模式種
楊氏萊陽龍
Laiyangosaurus youngi

Zhang et al., 2017

萊陽龍屬名Laiyangosaurus)是一櫛龍亞科鴨嘴龍科恐龍,來自白堊紀晚期的中國山東省萊陽盆地。[1]

2010年對萊陽盆地金剛口地區的化石點進行重新挖掘,發現了許多化石,其中包含與青島龍有顯著差異的骨骼。

模式種兼唯一種楊氏萊陽龍Laiyangosaurus youngi)由張等人於2017年9月正式發表,屬名取自發現地,種名紀念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家先驅兼青島龍的命名者楊鍾健,該年剛好是他的120歲誕辰紀念。[1]2017年4月的出版物曾提及這個名稱,但當時仍是個無資格名稱

正模標本(編號IVPP V 23401)出土於金剛口組,年代為坎潘階(7300萬年前),包含部分頭骨含下頜,共有左上頜骨、右鱗狀骨、左齒骨保存下來。還有其他標本被歸入:IVPP V 23402和IVPP V2340都是年輕個體的頭骨含下頜;IVPP V 23404是成年體的左齒骨,大於正模標本;IVPP V 23405是一個年輕個體的上頜骨和顴骨,體型約是正模標本的一半。[1]

萊陽龍是大型鴨嘴龍科,長8公尺。

被分類在鴨嘴龍科的櫛龍亞科,並屬於愛德蒙托龍族。大量標本(IVPP V23405.1、V23403.1、V23402.1、V23404、V23402.7)被歸類於該屬,但是它們顯然屬於小族貴龍族和賴氏龍族的鴨嘴龍類。[2]

山東王氏群已發現了數量相當多的化石材料,包括昆蟲、植物和其他脊椎動物的遺骸,包括恐龍和恐龍蛋。[1][3]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Zhang, J.L.; Wang, X.; Wang, Q.; Jiang, S.; Cheng, X.; Ning, L.; Qiu, R. A new saurolophine hadrosaurid (Dinosauria: Ornithopoda)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Shandong, China (PDF). Annals of the Brazilian Academy of Sciences. 2017 [2020-11-1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11-16). 
  2. ^ Zhang, Yu-Guang; Wang, Ke-Bai; Chen, Shu-Qing; Liu, Di; Xing, Hai. Osteological Re‐assessment and Taxonomic Revision of "Tanius laiyangensis" (Ornithischia: Hadrosauroidea)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Shandong, China. The Anatomical Record. 2019. doi:10.1002/ar.24097. 
  3. ^ Zhang, JL; Wang, Q; Jiang, SX. Review of historical and current research on the Late Cretaceous dinosaurs and dinosaur eggs from Laiyang, Shandong. Vertebrata PalAsiatica. 2017, 55 (2): 18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