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葡萄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門山牆上的磚雕--葡萄紋

葡萄紋,是中國和波斯的一種帶有葡萄串果實的紋樣,起源於伊朗高原的薩珊王朝,在唐朝時期傳入中國,從古至今都在伊朗和新疆被大量使用,在阿富汗、土庫曼斯坦、巴基斯坦也能找到[1]

概述[編輯]

葡萄紋是古代裝飾紋樣的一種,由彎曲變化的枝、莖、蔓、葉與葡萄果實組成。源於歐洲,後傳入西亞、中亞,並作為佛教藝術的附屬紋樣之一與佛教一同傳入中國。中國最早的葡萄紋發現於新疆尼雅東漢遺址出土的毛織物。內地的葡萄紋見於南北朝時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相繼出現浮雕的葡萄紋。與此同時,以葡萄紋和人物形象為主題紋飾的外來金銀器也相繼在內地出現,如甘肅靖遠的十六國時期墓葬中出土的一件銀質圓盤上便飾有纏枝葡萄紋。唐朝是葡萄紋最為盛行的時期,廣泛運用在金銀器、銅鏡以及其他器物上,並常常作為主題紋樣[2]。唐中期以後,葡萄紋的數量有所減少[3]

參考[編輯]

  1. ^ 賈應逸著. 新疆古代毛织品研究.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年6月: 232. ISBN 978-7-5325-5757-8. 
  2. ^ 汪維丁,江穎編著. 中国传统图形解读与欣赏. 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4: 15. ISBN 978-7-5621-6558-3. 
  3. ^ 方東,胡湘燕編著. 中国古金银器收藏鉴赏百问百答. 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8: 62. ISBN 978-7-5019-6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