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世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譚世勣(1073年—1127年),字彥成,今湖南省湘潭縣人,北宋政治家、官員。[1]:32

生平[編輯]

1073年,譚世勣出生在潭州長沙(今湖南省湘潭縣)。[1]:32宋徽宗崇寧年間,他考中進士,任郴州教授。[1]:32後來調任秘書省正字,負責校勘古籍,因和權臣蔡京不和,6年沒有升職。[1]:32後來任禮部員外郎[1]:32宋欽宗時期任給事中兼侍讀,經常上書針砭時弊。[1]:32金兵南下入侵北宋,他提出「守邊」「守河」三策,朝廷沒有採納。[1]:32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擄走宋徽宗和宋欽宗,他陪同宋欽宗到金國,在金國朝堂上指出宋金交戰十禍,勸金人罷兵議和。[1]:32金國立張邦昌為「楚帝」,任命譚世勣為直學士,譚世勣堅決拒絕,絕世而卒。[1]:32宋高宗建炎初期追贈端明殿學士,諡號「端潔」。[1]:32其生平事跡在《宋史》中有傳。[1]:32

家庭[編輯]

譚世勣的父親名叫譚章,字煥之,隱居在家鄉照潭(今湘潭縣)。[1]:32譚章的弟弟譚升也是進士。[1]:32靖康之恥,譚章日夜痛哭,導致一目失明,兒子譚世勣守節絕世而卒後,他嘆息說:「吾子得死所矣!不勝父子之情,一己之私也;為國盡節死,天下之公也。吾何恨哉!」[1]:33

著作[編輯]

  • 《師陶集》
  • 《譚端潔文集》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龍劍宇. 第二章 湘潭——地灵人杰. 《乌石寨揽胜——彭德怀故里纪行》. 重慶市: 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8-10-01. ISBN 7-5621-20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