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許瀚(1797年—1866年),字印林,又字元瀚。日照虎山鄉大河塢村人。

曾祖許重行,太學生。許致和之子,自幼家貧。十七歲娶妻蘇氏;同年入縣學。嘉慶二十年(1815年),補州學生員。道光五年,山東學政何凌漢賞識其文才,選拔為貢生。[1]同年進京,被納為國子監生員。生平喜好研究古文字聲韻之學,後師從王念孫王引之父子。道光十四年(1834)秋,自杭州返日照,後應學政吳文鎔之邀北上。十五年,中式舉人。潘錫恩繼任順天學政,許瀚應邀繼續校文。道光十九年撰成《古今字詁疏證》,「以形義明其演變,以聲音證其通轉,羅列眾說,自下己見,不苟同立異,與王氏《廣雅疏證》同其精密」[2]龔自珍稱其「北方學者第一」。道光二十年(1840),應徐宗乾之聘,主講漁山書院,總纂《濟寧直隸州志》。道光二十二年(1842),楊以增計劃刻印桂馥《說文義證》,邀請許瀚校勘《義證》。楊以增因受汪喜孫影響,贊同刪汰《義證》,許瀚反對。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赴京應會試,第四次落第。二十五年(1845年)夏,前往清江浦為潘錫恩增訂章學誠未成之《史籍考》,於原稿繁冗、重複漏略、舛誤之處,均有訂正,並撰《擬史籍考校例》。咸豐元年(1851年)八月,選授山東滕縣訓導。咸豐三年(1853年)四月,大病一場。咸豐五年(1855年)八月,應浙江學政吳式芬之邀,赴杭州校文。咸豐八年(1858年)正月中風,猶能執筆。咸豐十一年(1861年)十月,遇捻亂,避難山中。家中藏書及桂馥《說文解字義證》板片,皆毀於兵火。[3]許瀚校刊此書,歷時二十餘年。晚景寒傖,生前囑遺稿交陳介祺,同治五年(1866年),卒。楊鐸搜輯遺稿,光緒元年(1857年)刊行《攀古小廬雜著》。

註釋[編輯]

  1. ^ 楊鐸《許印林先生傳》載:「道光乙酉(1825年)道州何文安公視學山左,奇先生詩古文,拔貢成均。」
  2. ^ 《山左先哲遺書》序
  3. ^ 〈與秀水高伯平書〉,見《攀古小廬文補遺》

參考書目[編輯]

  • 《許瀚日記》
  • 袁行雲:《許瀚年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