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貴州半蒴苣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貴州半蒴苣苔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菊類植物 Asterids
目: 唇形目 Lamiales
科: 苦苣苔科 Gesneriaceae
屬: 半蒴苣苔屬 Hemiboea
種:
貴州半蒴苣苔 H. cavaleriei
二名法
Hemiboea cavaleriei

貴州半蒴苣苔學名Hemiboea cavaleriei),為苦苣苔科半蒴苣苔屬下的一個植物變種。[1]

形態特徵[編輯]

多年生草本。莖上升,高20-150厘米,無毛,不分枝或分枝,具4至15節,散生紫斑。葉對生;葉片稍肉質,干後草質,長圓狀披針形,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狹楔形,常不相等,邊緣具多數鋸齒或淺鈍齒,稀近全緣,長5-20厘米,寬2-8厘米,葉面綠色,疏生短柔毛,背面淡綠色或帶紫色,散生短柔毛或僅脈上疏生短柔毛;蠕蟲狀石細胞嵌生於維管束周圍的基本組織中;側脈每側6-14條;葉柄長0.5-6.5厘米,聚傘花序假項生,具3-12花;花序梗長0.5-6.5厘米,無毛;總苞球形,直徑1-2.5厘米,頂端具尖頭,無毛,開放後呈船形;花梗長2-5毫米,無毛。萼片5,卵狀三角形、橢圓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5-7毫米,寬2-4毫米,無毛。花冠白色、淡黃色、或粉紅色,散生紫斑,長3-4.8厘米,外面疏生腺狀短柔毛;筒長2.3-3.3厘米,內面基部上方4-6毫米處有一毛環,口部直徑13-18毫米,基部上方直徑6-8毫米;上唇長6-10毫米,2淺裂,裂片半圓形,下唇長7-15毫米,3淺裂,裂片寬卵圓形。雄蕊:花絲着生於距花冠基部10-15毫米處,狹線形,長10-13毫米,花葯橢圓形,長3-3.2毫米,以頂端或腹面上方連着;退化雄蕊3,中間1個小,長2毫米,頂端截形,側面2個長5-7毫米,頂端頭狀。花盤環狀,高1-1.2毫米。雌蕊長1.7-2.5厘米,子房線形,無毛,柱頭鈍形。蒴果線狀披針形,長1.5-2.5厘米,多少彎曲,基部寬3-4毫米,無毛。花期8-10月,果期10-12月。

用處[編輯]

全草入藥治療癰和燙傷,可作豬飼料。

全草(半蒴苣苔):微酸、澀,涼。清熱解毒。用於跌打損傷,刀傷出血,腹水。

參考資料[編輯]

  1. ^ 贵州半蒴苣苔 Hemiboea cavaleriei H. Lév. var. cavaleriei.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 [2013-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