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費歇爾隕石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費歇爾隕石坑
阿波羅16號拍攝的圖像
緯度7.99°N
經度142.44°E
直徑30.48公里
深度2.02公里
余經日出時218°
命名來源赫爾曼·埃米爾·費歇爾
漢斯·費歇爾
阿波羅10號拍攝的圖像
阿波羅16號拍攝的門捷列夫環形山坑內圖像,費歇爾隕石坑位於中上方,左上和右下分別是理查茲隕石坑哈登隕石坑,底部為本尼迪隕石坑

費歇爾隕石坑(Fischer)是位於月球背面巨大的門捷列夫環形山坑底北部的一座撞擊坑,其名稱取自二位德國有機化學家赫爾曼·埃米爾·費歇爾(1852年-1919年)和漢斯·費歇爾(1881年-1945年),1976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描述[編輯]

該隕坑西側毗鄰莫瓦桑隕石坑、北面靠近更小的格勞勃隕石坑哈登隕石坑本尼迪隕石坑則分別位於它的東南偏南和西南偏南處[1]。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7°59′N 142°26′E / 7.99°N 142.44°E / 7.99; 142.44,直徑30.48公里[2],深度約2.02公里[3]

費歇爾隕石坑外觀呈圓杯狀,幾乎未受到明顯的磨損。坑壁邊緣完整、清晰,內側坡較為平緩,坑壁高出周邊地形920米[3],內部容積約638公里3[3]。隕坑反照率與較暗的周邊月表相類似,坑底地表面坎坷不平,緊靠西北內壁可看到一座圓杯狀的小撞擊坑。

圖集[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Crater Fischer on the map LAC-66. (PDF). [2017-05-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2-20). 
  2.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7-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4). 
  3. ^ 3.0 3.1 3.2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另請參閱[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