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邵亢(?—?),字興宗北宋大臣,丹陽(今江蘇省丹陽市)人。

邵亢年輕時聰明過人,年方十歲,每日誦讀書籍五千字。賦詩豪放,鄉中先生見到他都驚嘆他才識卓越。再試開封府,當是第一,因為作賦不合韻,沒有錄取。范仲淹推舉邵亢茂才異等,當時布衣被召的有十四人,在崇政殿應試,只有邵亢對策入等,擔任建康軍節度推官。有人說邵亢的對策字少,不符合規格,宰相張士遜與他聯姻,所以得以錄取,於是上報罷免。實際情況是張士遜聯姻的只是與邵亢同姓而已。張士遜既不能陳說事實,邵亢也不自己上言。

趙元昊叛,邵亢上言:「用兵在於擇將,現在天下久不知戰,而所任用的多是儒臣,未必能應對事變。武人能得長一軍,又已老,還能身先士卒衝殺嗎?間或起舊臣恩幸子弟,他們知道攻守之計?況將兵之間素不相附,也沒有堅甲利兵來御御。這不用等到兩軍相當,而勝敗之勢,已經形成了。」於是獻《兵說》十篇。

被召試秘閣,授潁州團練推官。晏殊知州,把所有的事都交給他。民稅原來運輸到陳州蔡州,轉運使又想反過來折算成緡錢,而且多徵取。邵亢說:「民眾運輸稅賦,已經非常勞費。現在連年水旱,又多加收取,難道可以嗎?」於是停止。入朝為國子監直講、館閣校勘、同知太常禮院。張貴妃去世,立園陵,禁京城一月奏樂,邵亢多次上疏請求廢除。進為集賢校理。宋仁宗後嗣未立,邵亢說:「國家外患在邊地,控制的辦法,不過羈縻勿絕而已。內患則不然,關係社稷安危,不可不早定。」隨後提點開封縣鎮公事。當時有縱火之人,一旦沒有抓獲則主官被問罪,有人自己燒毀住家陷害官吏。邵亢請沒有延及旁邊屋舍的火災,雖沒有捕獲兇手,也不追究主官。改為府推官、度支判官。

契丹遣使賀乾元節,未至,宋仁宗崩。議事者以為應該遣回,有人想等着使者到達國門再讓他們回去,邵亢請令契丹使者奉書至仁宗柩前,使見嗣君宋英宗。朝廷聽從。選邵亢為潁王府翊善,加直史館。在群玉殿召對,英宗問他世事,稱讚他:「學士真國器也。」擢升為同修起居注。邵亢建言:「陛下初政,想要治國應先齊家,潁王就要成親,願採用古代婚禮。公主下嫁,不宜不尊公婆。」英宗很同意。他日,告訴潁王趙頊:「翊善邵亢端直樸厚,停職擔任諫官。」潁王出傳達英宗旨意,邵亢以知制誥知諫院。東宮建,邵亢為右庶子。

宋神宗即位,升任為龍圖閣直學士。有人說他的壞話:「先帝病重時,邵亢曾建太后垂簾。」御史吳申論及此事。神宗知道是瞎說,置之不問。邵亢自訴曰:「先帝身體不適,群臣不得進見,臣無法面陳,必有奏章上奏。請求在宮中尋找奏章,如果找到,臣當伏誅;不然,誣陷我的人,怎麼能算了,願下獄考察實情。」神宗不許。當時待制以上為安撫使知州,每次轉任必定升遷職秩,邵亢請未滿兩年之人不要推恩。王陶彈劾韓琦吳奎與他爭辯。邵亢說吳奎說話顛倒,有失大臣之體,是想撼動韓琦的地位。韓琦、吳奎之後同日去職。

邵亢進樞密直學士、知開封府。他遇事機敏周密,屬吏拿着文書至面前,他都反覆審閱。有人以為過於辛勞,邵亢說:「斷決是非在須臾之間,正應當如此。開始雖然麻煩,後來就省事了。」登記里閭惡少年和被廢停職的吏員,一旦犯法,就遷到別處安置,京師斗訟因此減少。於是拜為樞密副使

西夏人誘殺知保安軍楊定,朝廷計劃西征。邵亢說:「天下財力睏乏,不宜用兵,應該安撫納降,等到他們不順命令,則師出有名。」於是條陳其事。神宗下詔:「中國民力是大事。兵興之後,不會不加以聚斂,人心動搖,安危所系。現在動兵自我開始,先違盟誓,契丹聽說後,將不約定就幫助西夏,這是朕所深憂之事。當全部如卿所計。」不久,夏主李諒祚死,西夏人抓住殺楊定的人前來請和。有人想乘此機會索取塞門之地,邵亢以為這是慶幸他人的喪事,不合道義,於是停止。

邵亢在樞密過了一年,沒有什麼大補益,神宗很討厭他,曾經和諫官孫覺說,想要以陳昇之取代邵亢,而使邵亢守長安。孫覺於是彈劾邵亢推薦陳昇之,神宗對他的迎合很生氣,罷黜孫覺,邵亢也託病辭官,以資政殿學士知越州。歷任鄭州鄆州亳州三州。卒年六十一歲。贈吏部尚書,在他家鄉賜下居宅,諡號安簡。

邵亢有二子,名邵壎及邵䶵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宋史·卷317》,出自脫脫宋史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