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郭永江(1916年1月21日—1993年),良成筆名懷霜荒草四川資陽人,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家、編輯。曾任《解放軍文藝》副主編、八一電影製片廠副廠長。小說《高玉寶》前13章的創作者。[1][2]

生平[編輯]

1916年1月21日,郭永江出生於資陽城正東街。1938年在大學學習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郭永江來到延安,創作了歌劇《張治國》,反映八路軍大生產運動,受到毛澤東讚揚。1951年,郭永江赴韓戰前線採訪,曾兩次負傷。1952年,出任《解放軍文藝》副主編。[1][2]

1947年,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高玉寶參軍成為戰士,但仍是文盲。1948年,高玉寶在入黨申請書中,以一幅畫表示自己的意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推行掃盲運動,提倡「工農兵文學」、「工農兵作家」、「工農兵故事,工農兵寫」,高玉寶參加識字速成班後,很快便被中國人民解放軍選為戰士學文化的典型。[1][2]為了樹立這一典型,部隊讓郭永江幫助高玉寶修改自傳《高玉寶》。但郭永江覺得無法修改,便創作了小說《高玉寶》前13章共12萬字。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化部文藝處和出版社約定,《高玉寶》每版必須附荒草《我怎樣幫助高玉寶同志修改小說》一文,稿酬也由高玉寶和郭永江平分。在反右運動之後,郭永江的後記及其名字逐漸從再版的《高玉寶》一書中消失。郭永江從最初的「幫助修改」,到後來的「提供輔導」,最後徹底消失,均是應組織的要求及當時的政治需要決定。[1][2]

1951年底,署名「荒草」的郭永江在《人民日報》和《解放軍文藝》報道了文盲戰士高玉寶刻苦學習文化並寫書的事跡,《解放軍文藝》又陸續刊登了高玉寶小說的一些章節,《我要讀書》和《高玉寶》即為其中的兩篇。經過中國大陸刊物的不斷轉載,高玉寶很快便被塑造為脫盲典型、謳歌新社會的工農兵作家、文藝戰士。《高玉寶》一書中描寫周扒皮剝削長工的《半夜雞叫》還被收入了語文課本中。[1][2]

郭永江後來還曾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副廠長。40歲時,郭永江病退。1970年代,回到家鄉資陽居住,不久遷居資中。1984年,遷居重慶。1993年,郭永江逝世。[1][2]

郭永江臨終前,1988年曾致信資陽文獻學會,在信中聲明當年《高玉寶》一書前13章均為他所寫。[1][2]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