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金陵燈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南京夫子廟燈會
金陵燈會上不同造型的燈盞

金陵燈會亦稱秦淮燈會夫子廟燈會,是廣泛流傳於中國南京地區的一種民間傳統習俗活動,歷史悠久,通常集中在每年的春節至元宵節期間舉行。金陵燈會有「天下第一燈會」和「秦淮燈彩甲天下」的美譽,是中國唯一一個集燈展、燈會和燈市為一體的大型綜合型燈會,同時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民俗燈會。[1]現在指每年春節元宵節期間南京夫子廟舉辦的大型燈彩展覽會,至2017年為止已經成功舉辦了31屆,是中國最著名的燈會活動之一。元宵節是金陵燈會的觀燈最高潮。春節觀燈是南京的傳統習俗之一,南京人有句俗話:「過年不到夫子廟觀燈,等於沒有過年;到夫子廟不買張燈,等於沒過好年。」

2006年6月2日,中國政府將「秦淮燈會」列入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

[編輯]

早期燈會

[編輯]

三國東吳時期最先出現在歲時節慶、歡樂喜慶等重要場合張燈結綵的現象。如前方將士凱旋,朝野官民都會聚集在都城內外,用香花燈燭營造氣氛,迎接他們的歸來或勞軍犒師。而當時的織錦技術也從西蜀傳入,促進了江南絲織業的發展,為燈彩製作提供了技術基礎。

東晉南朝時期南京作為當時中國的首都,秦淮河畔居住了很多達官貴族和豪門名士,每到元宵節,他們也效仿宮廷,張燈結綵。東晉詩人習鑿齒有詩《詩燈籠》描寫當時張燈的情形。南朝宋孝武帝在位期間,紙張技術發展迅速,成本低廉,取代了絲織品的大量應用,使得燈彩藝術迅速發展。

以來元宵節張燈結綵的習俗開始正式形成,唐魏徵的《隋書》中對南京張燈結綵的習俗有了詳細描述。唐代開始元宵節燈會正式成為民間習俗,其規模也得到迅速發展。張燈時間由元宵一夜擴充到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三夜,並取消這期間的宵禁。唐代元宵觀燈時,男女老少紛紛夜遊,場面非常繁華。這時期南京秦淮河河畔也開始出現了專門以製作彩燈為生的民間藝人。

北宋時期,元宵節張燈時間增加了正月十七、正月十八累計五夜。其間還出現了在彩燈上書寫謎語的「燈謎」習俗。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以後,元宵節張燈時間又增加了正月十三共計六夜。1034年,用於祭祀孔子的至聖文宣王廟(今夫子廟)在南京建成,秦淮河河畔也成為覽勝佳地,夫子廟地區的燈會開始出現並迅速發展。

明、清、民國時期燈會

[編輯]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定都南京,為了營造盛世氛圍,竭力提倡元宵節這一盛事。此後元宵節張燈時間又延長為十夜,成為中國歷史上時間最長的燈節。秦淮燈會在這一時期進入到發展高潮,朱元璋每年都花費眾多人力、物力、財力,製作相當數量的彩燈,以吸引民眾參加規模宏大的元宵燈會。

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元宵節,更是別出心裁地下令在秦淮河上燃放萬盞水燈。朱元璋還是一位製作燈謎的高手,由此促進了元宵燈會內容向更加豐富多彩的方向發展。

明朝永樂七年(1409年)初,明成祖朱棣「賜百官上元節假十日」,並繼續張燈結綵,營造節日氣氛。三年後又下令在南京皇宮午門外,集能工巧匠籌辦燈會,精心扎制鰲山「萬歲」燈,並且與民同樂。以後年年如此。明代中期以後,南京已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南都繁會景物圖》等畫卷,形象描繪了焰火奪目的鰲山及老百姓觀看演出的熱鬧場景。明代後期《正德江寧縣誌》所描繪的燈節,更是繁華得讓人目不暇接。

清朝入主中國後,這一地方習俗基本得到延續和發展,文學名著《紅樓夢》中就多次描寫元宵節的觀燈盛況。每年元宵節,夫子廟一帶人涌如潮,鑼鼓喧天,其燈火之盛比明朝有過之而無不及。1864年,清朝湘軍攻入南京,城市設施受到很大破壞,元宵鬧燈習俗受到很大衝擊。曾國藩意欲恢復昔日繁華景象,便於1865年疏浚秦淮河,重建部分夫子廟建築,使燈會習俗再度恢復。當時的徽州商人制燈非常有名,稱為「徽州燈」,他們曾組織盛大的「提燈晚會」,甚為熱鬧。另外當時駐紮在南京的湘籍軍人所扎制的龍燈也很有名,豐富了燈彩的種類。

自明代開始,秦淮河畔燈火之盛天下雙無,僅秦淮燈彩的品種就逐漸地發展到兩三百種之多。即使在端午節等其他一些節慶,張燈結綵景象也高潮迭現。而秦淮河畔流光溢彩、槳聲燈影、歌舞浪漫等繁華盛況,也引得歷代文人騷客、名士才子繾綣逗留,吟詠不絕:「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一園燈火從天降,萬片珊瑚駕海來」、「明燈初試九微懸,瑤館春歸不夜天」、「兩岸紅燈射碧波,一支蘭槳蕩銀河」······從流傳下來的戲劇、小說以及朱自清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文藝作品中,窺見到當時秦淮及南京燈火盛況的社會畫卷。自此,每逢農曆新年,元宵前後,秦淮河畔處處張燈結綵、歌舞狂歡,一派歡樂祥和、繁榮熱鬧的節日景象,秦淮燈會享有「秦淮燈彩甲天下」之美譽,秦淮河懸掛花燈的畫舫(俗稱「燈船」)亦隨之蜚聲天下。[2]

中華民國時,當時的《首都志》中有記載:「燈市以笪橋、評事街、夫子廟等處為盛。」但由於國家長期內戰,燈會場面一度受到很大影響。1937年,日本軍隊佔領南京,戰火使得夫子廟古建築群遭到破壞,燈會風俗一度中斷。直到1939年後,夫子廟地區才偶然有少量的花燈販賣。1945年後,由於第二次國共內戰通貨膨脹嚴重,普通民眾無力再賞玩花燈,因此元宵節張燈、觀燈習俗幾近消失。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的燈會

[編輯]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燈會風俗開始逐漸恢復。20世紀60年代,元宵節燈會的熱鬧程度已基本恢復。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包括花燈在內的民間藝術被劃為「四舊」,燈市和燈會被完全禁止。1977年,夫子廟首次開放了燈市,這一傳統習俗又開始重新恢復原貌。

1984年,夫子廟古建築得到中國政府撥款修復,地區景觀也得到重新打造。1985年,南京秦淮區政府在春節和元宵節期間,開始在夫子廟大成殿明德堂由官方組織每年一屆的「金陵燈會」。1984年,秦淮工藝燈彩協會成立,一些民間藝人開始製作結合現代技術的彩燈。1988年,夫子廟尊經閣建立了燈彩藝術館,一些大型燈組開始陸續在金陵燈會上出現。2000年,秦淮區憑藉金陵燈會,被命名為「中國民間燈彩藝術之鄉」。 2006年舉辦的第二十屆燈會,接待遊客量超過300萬人次。據當地媒體報道,元宵節當天觀燈人流量達45萬人次。

2007年起,夫子廟景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和升級,內外秦淮河水系被連成一體,開闢了新的秦淮河遊船航線。在燈會期間,沿秦淮河岸擺放了大量的大型花燈,並一直延伸到白鷺洲公園,供遊船上的遊客觀賞。2009年金陵燈會引進了來自四川自貢的大型彩燈,首次以外來燈彩藝術為主舉辦燈會。2010年則以江蘇燈會名義與台灣觀光機構合作,展出台灣彩燈,並送燈組參加嘉義燈會,進行燈彩交流活動,當時的江蘇省委書記梁保華為燈會點燈。2011年,又首次冠以「首屆明城牆國際燈會」名號,邀請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外燈彩參展,並將燈會展出現場拓展到包括中華門城堡明城牆等在內的整個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景區。

2017年,元宵節期間的夫子廟秦淮燈會創下遊客突破60萬的歷史新高,秦淮燈會正逐步吸引更多的海內外遊客。[3]

舉辦時間

[編輯]

每年的農曆大年三十至正月十八。

參考文獻

[編輯]
  1. ^ 秦淮灯会昨晚落灯_新闻中心_新浪网. news.sina.com.cn. [2018-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22). 
  2. ^ 秦淮灯会28年不断"长大" 明年会办到"白下"吗?. www.huaxia.com. [2018-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22). 
  3. ^ 元宵节恰逢双休日南京秦淮灯会赏灯客超60万 创历史新高 - 滚动热点 - 21CN.COM. news.21cn.com. [2018-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22). 

相關條目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