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兆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顧兆勛
性別
出生1908年3月24日
 清朝順天府
逝世2000年2月20日(2000歲—02—20)(91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南京市
民族漢族
職業二級教授
政黨九三學社

顧兆勛(1908年3月24日—2000年2月20日),男,北京人,中國水力學專家,河海大學教授。[1][2][3]

生平[編輯]

1908年3月24日生於北京[4]。1932年畢業於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西南交通大學前身)土木系,獲工學學士學位。期間與黃萬里是同窗。1932年至1937年,在鐵路系統任工務員,並在上海國立交通大學任助教。1937年至1940年,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學習,獲碩士及哲學博士學位。1940年在抗日戰爭背景下回國,在四川省水利局任工程師,並主持灌縣水工試驗室的工作。1942年春,到國立中央大學水利系任教授,兼系主任。1949年南京解放後,任南京工學院水力系教授。1952年院系調整時,參與並創建華東水利學院(1985年改稱河海大學),並長期擔任河川系主任。兼任中國水利學會水力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1952年加入九三學社,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00年2月20日在南京逝世[5]

貢獻[編輯]

主要從事水力學河流動力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代表性論文有「溢流反弧段減免氣蝕的合理形式」、「溢流壩反弧段的參氣水流特徵」等[6]。著有《水力學》,主編《環境水力學》等。詩集《玫軒吟草》。

家庭[編輯]

1942年,經人介紹,顧兆勛認識了護士陳玉文,1943年10月成婚。結婚七年後,陳玉文早逝,留下三個幼小的兒子。顧兆勛把對亡妻的思念寫入中,收錄在河海大學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詩集《玫軒吟草》中[7][8]

參考資料[編輯]

  1. ^ 馬勇 (編). 中华文化名人录. 北京: 中國青年出版社. 1993: 925. ISBN 7500612044. 
  2. ^ 張品興 (編). 中华当代文化名人大辞典. 北京: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992: 997. ISBN 7504315133. 
  3. ^ 張予一 (編). 中国科学技术人物辞典. 北京: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1992: 575. ISBN 7502316132. 
  4. ^ 他引领我们迈入水工殿堂. 現代快報. 2008-03-25 [2022-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13). 
  5. ^ 讣告. 光明日報. 2000-03-23 [2022-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13). 
  6. ^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授人名录.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 140. ISBN 7040006162. 
  7. ^ 章詩依. 一个水力学家的“浮生六记”. 經濟觀察網. 2014-10-31 [2022-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13). 
  8. ^ 張文靜. 大师小诗. 中國科學報. 2017-06-23 [2022-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13).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