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颶風伊莎貝爾對馬利蘭州和哥倫比亞特區的影響

典範條目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颶風伊莎貝爾
Hurricane Isabel
熱帶風暴(美國
伊莎貝爾在馬利蘭州馬爾的摩縣引發的洪災
風速1分鐘持續 60英里/小時(95公里/小時)
死亡直接造成一人死亡
損失$9.45億(2003年美元
影響地區馬利蘭州哥倫比亞特區
2003年大西洋颶風季的一部分
颶風伊莎貝爾的一部分
影響


美國

加拿大

颶風伊莎貝爾對馬利蘭州和哥倫比亞特區的影響美國巴爾的摩-華盛頓都會區所受熱帶氣旋影響中最具破壞性的其中一次。颶風伊莎貝爾於2003年9月6日在大西洋熱帶海域的佛得角附近由一股東風波發展而成。系統朝西北方向前進,進入一片水溫較高,風切變很弱的環境後穩步加強,於9月11日達到風速每小時270公里的最高強度。經過四天的強度波動後,颶風逐漸減弱,於9月18日在北卡羅萊納州外灘群島以風速每小時165公里的強度登陸。風暴登陸後迅速減弱,於次日在賓夕凡尼亞州西部轉變為溫帶氣旋

9月19日,伊莎貝爾以熱帶風暴強度穿過馬利蘭州的最西部,其大規模環流也給全州都帶去了熱帶風暴強度的狂風[1]。該州有約124萬人失去電力供應。風暴產生的風暴潮造成了最為沉重的打擊,淹沒了沿岸地區並引起嚴重的海岸侵蝕。馬利蘭州東部有成百上千的建築物受損甚至完全被摧毀,其中大部分是由發生在安妮女王縣的潮汐洪水引起。馬利蘭州中部也有成千上萬的房屋受到影響,巴爾的摩安那波利斯報告因風暴潮而出現了嚴重的洪災。哥倫比亞特區也遭受了中等程度損失,其中大部分是因狂風引起。整個馬利蘭州和哥倫比亞特區的經濟損失共達到約9.45億美元(2003年美元,相當於15.7億2024年美元)[1],還有一人直接因風暴引發的洪水遇難。

防災措施

[編輯]
登陸後不久的颶風伊莎貝爾

伊莎貝爾還位於西部大西洋上空,擁有五級颶風強度時,氣象預測人員預計風暴會向西北方向行進,並在5天時間內到達馬利蘭州大洋城Ocean City)東南偏東方向210公里位置,其風速將達到每小時185公里,仍然有大型颶風強度[2]。伊莎貝爾登陸4天前,大部分計算機模擬都預測颶風將在北卡羅萊納州到新澤西州之間登陸[3][4]。颶風吹襲陸地約兩天前的9月16日,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切薩皮克灣的馬利蘭州南部沿海地區發佈了颶風觀察預警,當天晚上還向該州東部沿海發佈了熱帶風暴觀察預警,並在伊莎貝爾登陸前約24小時升級為熱帶風暴警告[1]

官方於颶風登陸前一天建議史密斯島的公民撤離,這也是馬利蘭州東部唯一建議撤離的地區。卡爾弗特縣聖瑪麗斯縣查爾斯縣低洼地區和一些特定地點接到了強制疏散的命令,霍華德縣的六戶家庭收到要求他們離開的通知。政府還建議巴爾的摩縣洪水易發區的居民撤離,巴爾的摩部分市民因洪水而自行疏散。不過整個馬利蘭州沿海地區居民撤離的比例不高,相對最高的是西部海岸最南面的縣。人們選擇留下來的主要原因是對颶風行進路線的擔憂。一次針對撤離意願所做的調查顯示,有20%到33%的居民擔心會在撤離的路上遭遇風暴,還有比例接近的居民擔憂自己一旦離開可能就沒法再返回家中。所有選擇離開的居民中大部分前往朋友或親戚家中暫避,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的人最終目的地就是鄰居家,或是仍在同一個縣內。大部分人直到颶風登陸前一天甚至當天才撤離。大部分地區公眾對疏散命令的反應都很正常或較快,疏散期間的交通狀況也基本正常。居民在撤離時所遇到最常見的問題是樹木倒塌,路標不足,道路水淹和車輛拋錨。全州共有3080位公民因颶風伊莎貝爾而離開自己的家暫避。[5]巴爾的摩內港有上千人藉助船隻、卡車和校車撤離[6]

哥倫比亞特區市長安東尼·A·威廉斯Anthony A. Williams)宣佈特區進入緊急狀態[7],這裏早在颶風來臨幾天前就已經開始着手進行準備,如在洪水易發地區放置沙袋等。許多人接到通知,請他們儘量不要出門,這其中還包括美國聯邦政府的非緊急工作人員[8]。颶風來襲時,大部分特區公民已經進入避難所,全城大部分街道上都空無一人。美國總統佐治·沃克·布什阿卜杜拉二世一起離開市區到達總統度假的戴維營[9]。絕大多數美國國會議員和美國國防部官員也都離開了首都[10],包括聯邦大樓在內的許多建築物予以關閉。巴爾的摩-華盛頓都會區的全部三個國際機場——巴爾的摩/華盛頓國際機場朗奴·列根華盛頓國家機場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全部關閉,所有飛往首都的航班均予取消或轉移。許多火車路線也暫停服務或延期[9]華盛頓地鐵地鐵巴士系統在風暴來臨前完全關閉[11]美國國家動物園的工作人員將動物轉移到室內,並降低園區內的水位[10]

影響

[編輯]
颶風伊莎貝爾的降雨量分佈

東海岸

[編輯]

颶風伊莎貝爾在馬利蘭州東海岸產生了強烈的風暴潮,切薩皮克灣的胡珀島(Hoopers Island)上達到最高的2.4米,大洋城的大西洋海岸也有2米[12]。颶風以一個向西的漏斗狀路徑進入海灣,由於強度很高,甚至改變了灣內的正常潮汐周期。根德縣記錄到了高於正常水位2.4米的強烈海潮,創下了新的紀錄[13]德瑪瓦半島位於馬利蘭州境內的部分降雨量達到81毫米。颶風的大規模環流在該州東海岸產生了狂風,其中劍橋最大持續風速達到每小時84公里,陣風時速則有106公里[12]

風暴潮引發的潮汐洪災迫使海灣附近居民撤離。羅克霍爾Rock Hall)、切斯特頓、克里夫斯市(Cliffs City)、斯金納斯內克(Skinners Neck)、派尼內克(Piney Neck)及周邊都報告出現了潮汐洪水,並經切斯特河帶到了稍偏內陸的地區。洪水摧毀或損傷的房屋、車輛和船隻總數超過100,羅曼科克(Romancoke)的碼頭同樣被毀,這裏是渡船到達切薩皮克灣前的靠岸點之一,當時還在作為捕魚碼頭使用。還有11個遊艇碼頭,三間餐館,四家酒店,一間造船廠和一個船排嚴重受損。颶風摧毀了安妮女王縣的37戶民宅,還有151戶嚴重受損,192套受到中等程度損傷,經濟損失共計3700萬美元(2003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6128萬美元)。這些損失大部分是因潮汐洪災導致的,還有四套民房被倒下的樹木砸毀。中等強度的陣風颳倒了許多樹木和電線杆,刮斷的樹枝則難以計數,導致65750戶家庭或商戶失去電力供應,這其中有半數發生在塞西爾縣。一家供電公司稱這是該公司歷史上所遭遇最嚴重的停電事故。馬利蘭州東海岸受到的經濟損失總額約為5000萬美元(2003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8281萬美元)。[13]

馬利蘭州中部

[編輯]

馬利蘭州中部陣風最強的是銀泉,記錄到的風速為每小時134公里,帕塔克森特河沿岸的一處地點還記錄到了每小時88公里的持續風速。有報道稱馬利蘭州部分地區的降雨量達到178毫米,但該數據沒有得到官方證實,官方數據中巴爾的摩/華盛頓國際機場的降雨量最高,為82毫米。切薩皮克灣西岸地區因颶風帶來的涌浪而產生了強烈的風暴潮,其中巴爾的摩達到最高的2.5米,安那波利斯也報告了2.2米的風暴潮。[1]許多地方的風暴潮都打破了之前1933年切薩皮克-波托馬克颶風創下的紀錄。整個馬利蘭州中部有472套民房或建築物被毀,3260套受損嚴重,還有3600套受到影響。強烈的風暴潮將43000噸沙子,數百萬磅的和數百萬加侖未經處理的污水衝進了切薩皮克灣[14]。此外還有一人在交通事故中喪生[15]。財物損失總額達到5.305億美元(2003年美元,相當於8.79億2024年美元),還有價值19萬美元(2003年美元,相當於31.5萬2024年美元)的農作物損失[14]。農業損失主要限於畜舍及棚屋受到的輕度損傷,不過弗雷德里克縣一個農場有一個乾草穀倉和一個奶製品倉被狂風摧毀。美國農業部估計這場颶風帶來的狂風摧毀了田地里15%至30%的玉米和10%到15%的大豆。過量的水還致使許多螃蟹加工廠和螃蟹餐館關閉,並且因水中可能含有安全性存疑的雜質,官方對貝類水產的收穫實行了11天的限制。[16]

大部分高於海平面三米以下的沿海地區都遭受了海浪的嚴重破壞[14]。馬利蘭州地質調查局根據巴爾的摩縣的損失數額估算海浪沖走了沿岸8.1公頃的沙子。這一天失去的81000平方米沙子已相當於年均損失量的15%。海灘上平均失去的沙子有1.5米高,整個切薩皮克灣因受侵蝕而有約81000噸泥沙進入海灣。並且這些侵蝕很不均衡,有些地方沒有受到影響,有些地方則損失遠大於平均水平,並且這樣的地方並沒有什麼不同之處。侵蝕和風暴潮令許多隔板受損,潮水退去時還衝走了許多獨立式建築。[17]。伊莎貝爾還導致切薩皮克灣中部的浮游植物出現不同尋常的增長,之後又在十月初突然恢復到正常水平[18]

各縣所受影響

[編輯]
一座受損的橋樑

聖瑪麗斯縣海岸沿線有2米高的中浪,守望點州立公園遭受了300萬美元(2003年美元,相當於547萬2024年美元)的損失。該縣有2500個碼頭被毀,另有1000個受到中等程度破壞,導致了1025萬美元(2003年美元,相當於1698萬2024年美元)的貨幣損失。颶風登陸幾小時後,風暴潮就摧毀了聖佐治島(Saint George Island)的橋樑,該島大部分區域被洪水淹沒了一個星期,島上20戶民房被毀。岸邊的護岸受到了價值5340萬美元(2003年美元,相當於1.04億2024年美元)的損傷。整個聖瑪麗斯縣的居民受到的損失約有1700萬美元(2003年美元,相當於3.08億2024年美元),其中約有150萬美元(2003年美元,相當於248萬2024年美元)是商業建築受損。這些損失大部分由風暴潮引起,狂風也造成了輕到中度損失,聖瑪麗縣也是馬利蘭州因風害損失最大的一個縣,狂風掀開了一戶民房的屋頂,還颳倒了70棵樹,致使27092人家中停電。[14]

颶風給查爾斯縣的道路造成了200萬美元(2003年美元,相當於331萬2024年美元)的破壞,科布島(Cobb Island)上有兩戶民宅被毀,另有多套受損。該縣其他多個地區也出現了因這場颶風而受到損失的報告,有52套房屋受損[14],還有8戶民宅和7家商戶嚴重受損或是被毀。沿岸地區有許多碼頭受損或被毀,還有兩口私人社區的水井受到污染[19]。狂風吹倒了許多樹木和電線杆,導致32000人失去電力供應。該縣居民共計遭受了110萬美元(2003年美元,相當於182萬2024年美元)的損失,另外商業建築也受到了價值60萬美元(2003年美元,相當於99.4萬2024年美元)的破壞[14]

卡爾弗特縣東部海岸有1.2到1.5米的海浪,將北灘North Beach)一戶民房從地基上沖跨。風暴潮摧毀了所羅門斯島的碼頭,還令沿岸建築物嚴重受損。該縣因颶風導致22400位居民家中停電。[14]

風暴潮令帕塔克森特河、波托馬克河安那考斯迪亞河Anacostia River)沿線出現了高於正常水平的潮水。佐治王子縣大部分海岸線地勢都很高,可以防止出現嚴重的水災,但還是有三條道路因水位高漲而關閉,其附近的海岸線還不夠高。颶風經過給當地留下了5000噸碎屑需要清理,15幢建築物嚴重受損,另外53幢建築物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該縣有近20萬居民失去電力供應。[14]馬利蘭州最大的兩個污水處理廠停電後,有36萬立方米的有害廢水溢出,與潮水混合後流入佐治王子縣的兩條河中。不過因廢水中混有雨水,其威脅有所減輕,之後也沒有出現人類或動物因此而生病的報告[20]

位於安妮阿倫德爾縣安那波利斯的美國海軍學院有許多建築物被風暴潮包圍,導致了1.16億美元(2003年美元,相當於1.92億2024年美元)的損失[14]。安納波利斯海事博物館也遭受了嚴重的破壞,幸好義工已將文物轉移到安全地點。博物館因風暴潮導致的積水有1.8米深,造成地板、牆壁和電力設施嚴重受損[21]。風暴過後,全縣共計21.1萬用電戶中有約93%失去了電力供應。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估計該縣一共遭受了高達5億美元(2003年美元,相當於8.28億2024年美元)的經濟損失[14]

巴爾的摩縣沿岸因中等高度的海浪而導致了嚴重的海岸侵蝕,損失數額約為300萬美元(2003年美元,相當於497萬2024年美元)。米勒斯島(Millers Island)、艾吉梅爾(Edgemere)和北角(North Point)等多個地區的居民區受到了颶風的嚴重打擊,超過400人需要救援,超過300幢建築物被毀。鄧多克Dundalk)因風暴潮引發的洪水遇難,大部分碼頭要麼被毀,要麼嚴重受損。強風颳倒了成百上千的樹木,其中單學校區域內就有118棵,還有一些電線杆倒塌,導致22萬用戶失去電力供應。伊莎貝爾途徑該縣後留下了3189噸碎屑需要清理。[14]

風暴潮淹沒了巴爾的摩的費爾斯點(Fells Point和內港,給海濱物業造成了數百萬美元的損失[14]。洪水開始淹沒內港時,船主幫助被淹民房中的35人成功撤離。巴爾的摩市至少有三幢建築物被狂風摧毀[6]。巴爾的摩工業博物館遭受了150萬美元的損失(2003年美元,相當於248萬2024年美元)。全州共有70000人家中停電[14]

哈福德縣因強烈的海浪和風暴潮導致多個區域出現中等程度洪水,迫使布什河(Bush River)沿岸的55人和勒阿弗爾海濱沿岸的12人進行疏散,勒阿弗爾的海濱長廊也被摧毀。強風令該縣51600位居民失去電力供應,全縣經濟損失至少有1250萬美元(2003年美元,相當於2070萬2024 USD)年美元)。[14]

馬利蘭州西部

[編輯]

熱帶風暴伊莎貝爾的中心於9月19日從加勒特縣掠過,其異常廣闊和強大的風場在整個馬利蘭州西部產生了時速80到95公里的陣風。一些雨帶產生的陣風時速達到了113公里,一些相對孤立地區形容這些陣風造成的破壞是由龍捲風引起的。整個地區降雨量從50到100毫米不等,致使波多馬克河溢出了河岸。羅克斯點(Point of Rocks)河段的浪頭有7米高,比洪水水位高了2.2米,引發了中等程度的洪災。波多馬克河遠至西維珍尼亞州摩根縣波波的河段浪頭也高於洪水水位0.9米,導致了低度洪水。洪水還致使切薩皮克和俄亥俄運河的部分河段予以關閉。[22]

颶風產生的陣風令大範圍樹木普遍受損,加上之前的降雨使泥土潮濕鬆軟,樹木相對來說很容易被連根拔起。不過陣風對建築物的損傷較為輕微,卡洛爾縣有一套房屋因被倒下的樹砸中而受損。樹木倒塌砸在汽車、道路、民房和電線杆上,導致該州西部在風暴過後有35.8萬人家中停電。蒙哥馬利縣有600個交通信號燈沒有電力供應,約70條道路因樹木倒塌而封閉。伊莎貝爾摧毀了94幢建築物,還令87套受損,包括33套民宅,其中6套損傷嚴重,一套有部分屋頂被掀。弗雷德里克縣有兩人被倒塌的樹木砸傷。整個馬利蘭州西部一共遭受了207萬美元(2003年美元,相當於343萬2024年美元)的經濟損失。[22]

哥倫比亞特區

[編輯]
哥倫比亞特區被風颳倒的樹木和電線杆

哥倫比亞特區的持續風速保持在熱帶風暴強度,美國國家科學院記錄到了時速114公里的陣風[1]。城市上空數百英尺的風力達到颶風強度,高層建築上的風力傳感器記錄到的風速為每小時115到135公里。降水相對較少,整個特區的降雨量約在50毫米左右。一個位於威斯康星大道Wisconsin Avenue)的計量器記錄到3.4米高的風暴潮,另一個位於特區西南部碼頭的計量器則記錄到了3.1米的風暴潮,這兩個數字都打破了之前1933年切薩皮克-波托馬克颶風創下的紀錄。[8]

強風吹倒了特區內約1600棵樹木[23],其中有23棵倒在房屋上。美國國家植物園損失了許多栽在安那考斯迪亞河岸上已經長成的樹木和杜鵑花。強風還颳倒了許多電線杆,導致12.9萬用戶失去電力供應[8]。不少街道因倒塌的樹木或電線杆而封閉。白宮前院的花園有一棵樹被風吹倒,但白宮沒有受到損傷[9]。風暴潮令華盛頓海軍工廠被淹。工廠的碼頭受損,一些建築物以及停放在地勢較低停車場的汽車被淹。風暴期間有五人被困在車內,不過均成功獲救,還有多條道路因洪水而封閉[8]。整個特區因伊莎貝爾而遭受了約1.25億美元(2003年美元,相當於2.07億2024年美元)的損失[8],風暴還留下了約13600公斤碎屑需要清理[23]

善後

[編輯]

颶風過去兩天後,供電部門工作人員已經恢復了馬利蘭州東岸75%停電地區的供電,剩下的25%也在五天內全部恢復[13]。哥倫比亞特區的多幢建築物在風暴過去後還關閉了兩天[9]。馬利蘭州西部和中部有多人因在家中不恰當地操作發電機而出現一氧化碳中毒,有三人因此喪生。此外還有人在清理廢墟或使用鏈鋸的過程中受傷[14][22]。颶風來襲後,卡爾弗特縣醫院報告每天前來就診的病人多了130位[14]

颶風產生的狂風和風暴潮使大量家庭取暖用油的油罐脫落或破損,數千加侖的油因此流入庭院和野外。馬利蘭州環境部和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合作找回了油罐中超過50000加侖(相當於19萬升)的油。五百套物業受到油的污染,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為這些物業的清理工作支付了75%的費用,餘下的25%則由馬利蘭州政府提供[24]

2003年9月19日,美國總統佐治·沃克·布什宣佈整個馬利蘭州為災區,受到影響的居民因此可以申請聯邦援助。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官員敦促受到重大損失的居民和企業主儘快進行聯繫,並請求那些受到損失很少的人們稍待數日。該州所有因風暴遭受損失的居民有60天的時間來申請援助[25]。颶風過去5天後,聯邦和州政府在安那波利斯、巴爾的摩、埃塞克斯Essex)和弗雷德里克王子城開設了災難恢復中心,這裏旨在向申請聯邦援助的人們提供更多的信息[26][27]。伊莎貝爾登陸約6天後,根德縣的羅克霍爾[28],聖瑪麗斯縣的加利福尼亞[29],蒙哥馬利縣的銀泉[30],安妮女王縣的切斯特Chester[31]薩默塞特縣克里斯菲爾德Crisfield[32]多切斯特縣的劍橋[33]托爾伯特縣伊斯頓都開設了災難恢復中心[34]。颶風過後約一個月後,政府將一些房屋受損而無法居住,並且也沒有備用住房或是親戚和朋友家可以借宿的居民安置在旅行拖車中[35]

從9月26日起,受到影響的居民開始收到住房救濟金補貼,援助金總額為430萬美元(2003年美元,相當於712萬2024年美元)[36]。颶風過去一個月後,發放的救災援助金已經超過3000萬美元(2003年美元,相當於4969萬2024年美元)[37]。最終該州獲得的援助金總額接近1億美元(2003年美元,相當於1.66億2024年美元)。全州企業主共遞交了14595份貸款申請,最終一共收到了美國小企業管理局發放的5340萬美元(2003年美元,相當於8845萬2024年美元)低息貸款。馬利蘭州還收到了超過1690萬元(2003年美元,相當於2799萬2024年美元)的救災基金,用來重建受損的基礎設施。提出申請的17855位居民獲得了超過2080萬美元(2003年美元,相當於3445萬2024年美元)的住房援助金和800萬美元(2003年美元,相當於1325萬2024年美元)的其他援助,如個人財產、交通和醫療開支。[38]

總統布什在伊莎貝爾經過哥倫比亞特區兩天後也把首都宣佈為災區[39]。美國農業部批准了一個為期兩周的緊急食品券方案,確保遭受颶風襲擊的人員不至於挨餓[40]。風暴過去8天後,美國就業服務部向直接因伊莎貝爾而失業的人們提供災難失業救濟金[41]。伊莎貝爾襲擊11天後,聯邦政府已批准發放了521萬美元(2003年美元,相當於863萬2024年美元)的救災援助金。美國陸軍工程兵團向四個發放點運送了超過36.3萬公斤乾冰,用於幫助特區內的冷凍食品倉庫度過停電期。各種團體向因停電致使家中食品變質的居民提供了15000頓正餐[42]。志願者協助向特區各處發放了515噸冰塊和21000個沙袋[43]。官員還開設了兩個災難恢復中心,為特區災民提供幫助[44]。最終共有近1500位特區公民申請了聯邦援助,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共計發放了超過60萬美元(2003年美元,相當於99.4萬2024年美元)的救災援助金[45]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Jack Beven & Hugh Cobb. Hurricane Isabel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3 [2014-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 ^ Lawrence. Hurricane Isabel Discussion Thirty-Two.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3 [2014-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3. ^ Avila. Hurricane Isabel Discussion Thirty-Three.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3 [2014-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4.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Hurricane Isabel Advisory Archive. 2003 [2014-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5. ^ Post, Buckley, Schuh and Jernigan. Hurricane Isabel Assessment, a Review of Hurricane Evacuation Study Product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National Hurricane Mitigation and Preparedness Program (NHMPP) in the Context of the Hurricane Isabel Response (PDF). NOAA. 2005 [2014-02-0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02-0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6. ^ 6.0 6.1 Various. News Stories of Hurricane Isabel. 2003 [2014-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7. ^ Environmental News Service. Fierce Isabel Blows Toward Mid-Atlantic Coast. 2003 [2014-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8. ^ 8.0 8.1 8.2 8.3 8.4 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 Event Report for Washington, D.C. (PDF). 2003 [2014-02-0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02-0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9. ^ 9.0 9.1 9.2 9.3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Washington DC swept by hurricane. BBC News. 2003-09-19 [2014-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1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0. ^ 10.0 10.1 Scotsman.com. America feels the wrath of Isabel. The Scotsman (Edinburgh). 2003-09-19 [2014-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1. ^ Metro will close at 11 a.m. Thursday, Sept. 18 (新聞稿). Washington Metropolitan Area Transit Authority. 2003-09-17 [2007-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19). 
  12. ^ 12.0 12.1 Wakefield, Virginia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Hurricane Isabel Prelinary Storm Report. 2003 [2006-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3. ^ 13.0 13.1 13.2 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 Event Report for Eastern Maryland (PDF) (報告). 2003 [2014-02-0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02-0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4. ^ 14.00 14.01 14.02 14.03 14.04 14.05 14.06 14.07 14.08 14.09 14.10 14.11 14.12 14.13 14.14 14.15 NCDC. Event Report for Central Maryland (PDF) (報告). 2003 [2014-02-0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02-0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5. ^ Stuart Reid. Hurricane Isabel claims six lives. Edinburgh: Scotsman.com. 2003-09-19 [2014-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6. ^ R.D. Halman, P.B. King, and G.O. Bowling. Hurricane Isabel:An Agricultural Perspective (PDF). Maryland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2005 [2007-01-2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02-0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7. ^ Lamere Hennessee and Jeffrey Halka. Hurricane Isabel and Shore Erosion — Chesapeake Bay, Maryland (PDF). Maryland Geological Survey. 2004 [2012-02-0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02-0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8. ^ W. David Miller, Lawrence W. Harding Jr., and Jason E. Adolf. Hurricane Isabel generated an unusual fall bloom in Chesapeake Bay.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2005 [2014-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9. ^ Charles County Government. Newsletter for November, 2003 (新聞稿). 2003. 
  20. ^ Dan Wilcock. WSSC to Install Generators After Huge Sewage Overflows in Prince George's. Capital News Service. 2003 [2014-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1. ^ Elvia H. Thompson. The Unsinkable Maritime Museum. Annapolis Maritime Museum. 2003 [2008-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8-1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2. ^ 22.0 22.1 22.2 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 Event Report for Western Maryland (PDF) (報告). 2003 [2014-02-0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02-0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3. ^ 23.0 23.1 FEMA. Trees Bear The Brunt Of Hurricane Isabel's Winds. 2003 [2007-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4. ^ Jeffrey Welsh, Dyer Bell, Jim Pettit, and Quentin Banks. Maryland Acts to Remove Contaminated Soil in the Aftermath Of Hurricane Isabel. Maryland Department of the Environment. 2003 [2008-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2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5. ^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FEMA Assistance Available For Residents, Businesses; Process Begins With A Phone Call. 2003 [2012-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6. ^ FEMA. Three Disaster Recovery Centers To Open. 2003 [2012-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7. ^ FEMA. Temporary Disaster Recovery Center To Open In Calvert County. 2003 [2012-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8. ^ FEMA. Disaster Recovery Center To Open In Kent County. 2003 [2012-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9. ^ FEMA. Disaster Recovery Center To Open In Saint Mary's County. 2003 [2012-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30. ^ FEMA. Disaster Recovery Center To Open In Montgomery County. 2003 [2012-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31. ^ FEMA. Disaster Recovery Center To Open In Queen Anne's County. 2003 [2012-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32. ^ FEMA. Disaster Recovery Center To Open In Somerset County. 2003 [2014-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33. ^ FEMA. Disaster Recovery Center To Open In Dorchester County. 2003 [2012-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34. ^ FEMA. Disaster Recovery Center To Open In Talbot County. 2003 [2012-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35. ^ FEMA. Hurricane Isabel Victims Get Temporary Housing. 2003 [2012-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36. ^ FEMA. Disaster Assistance Tops $4 Million. 2003 [2012-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37. ^ FEMA. Disaster Assistance Tops $30 Million. 2003 [2010-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0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38. ^ FEMA. Maryland Disaster Aid Nearing $100 Million. 2003 [2012-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39. ^ FEMA. President Authorizes Disaster Aid For District Of Columbia Hurricane Recovery. 2003 [2012-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40. ^ Office of the Mayor of Washington, D.C. Emergency Food Stamp Program Ends October 6. 2003 [2010-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2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41. ^ Office of the Mayor of Washington, D.C. Disaster Unemployment Assistance for DC Workers. 2003 [2007-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0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42. ^ FEMA. $5.21 Million In Federal/District Assistance Approved. 2003 [2012-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43. ^ FEMA. Volunteers Make The Difference. 2003 [2012-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44. ^ FEMA. Disaster Recovery Center Will Go To Washington Neighborhoods. 2003 [2012-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45. ^ FEMA. District of Columbia: Hurricane Isabel. 2003 [2012-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