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氣象局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馬來西亞政府機構
馬來西亞氣象局
Jabatan Meteorologi Malaysia
جابتن ميتيورولوڬي مليسيا
Malaysian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官方標誌
機構概要
成立時間1946年9月1日
前身機構新加坡觀測站(1820年)
馬來亞氣象局(1946年)
機構類型政府機構氣象服務[*]
機構駐地 馬來西亞雪蘭莪八打靈再也
3°06′N 101°39′E / 3.100°N 101.650°E / 3.100; 101.650
上級部門馬來西亞能源、科學、科技、氣候變化及環境部
網站www.met.gov.my

馬來西亞氣象局(英語:Malaysian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簡稱:MMD或MetMalaysia)是一個隸屬於馬來西亞能源、科學、科技、氣候變化及環境部的政府部門,負責向馬來西亞政府和公眾提供氣象學地球物理學的觀測信息,並管理馬來西亞各地方氣象機構。

歷史[編輯]

馬來西亞的氣象觀測史可追溯至19世紀初。1820年,新加坡開始了氣象觀測業務,這是馬來亞氣象觀測史的開端。1883年,馬來亞衛生署開始在檳城及馬六甲地區觀測氣壓、氣溫和降雨量。1926年,氣象部門在馬來亞的一間醫院建立了首個氣象站,開始進行日常性氣象觀測。1924年,馬來聯邦的氣象業務改由博覽署接管。1930年,馬來西亞半島的氣象觀測事務轉由調查局管理,並組建了首個獨立氣象部門。[1]

直至1930年代,馬來聯邦調查局氣象分局已經發展為一個組織完整的現代化氣象機構。1931年,泛馬來亞氣象總部在新加坡成立。1938年,馬來亞政府任命了首任馬來氣象局局長。其後,伴隨着馬來亞聯邦的創立,1946年9月1日,總部設在新加坡的馬來亞氣象局正式成立。1958年,馬來亞氣象局在吉隆坡新街場機場成立了機場氣象局。[1]

1958年5月19日,馬來西亞政府向聯合國交存了加入世界氣象組織的公約文書並加入了世界氣象組織。1963年8月9日,馬來亞氣象局總部遷至吉隆坡。兩年後的1965年8月9日,隸屬於馬來西亞交通部的馬來西亞氣象局正式成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氣象業務亦同時分離。[1]

馬來西亞成立後,馬來西亞的氣象觀測得到了進一步發展。1967年,馬來西亞氣象局研究與培訓處成立。1968年4月1日,馬來西亞氣象局位於八打靈再也的總部大樓建成。1968年,氣象局衛星氣象處和電子數據處理處成立。1969年7月1日,氣象局從馬來西亞民航局手中接管了沙巴砂拉越州的氣象部門。隨後的1970年代,馬來西亞氣象局相繼成立了水文氣象處、農業氣象處、海洋氣象處、氣象儀器部、環境研究處,海洋氣象處和地震處。1984年,馬來西亞氣象局轉隸科學、工藝與環境部(MOSTE),即今天的科學、工藝與革新部(MOSTI)。1985年,北海地區氣象局改由馬來西亞氣象局管理。1997年8月15日,中央預報辦公室在八打靈再也總部成立。[1]

業務[編輯]

馬來西亞的一處氣象觀測台站。

作為前英國殖民地,馬來西亞的氣象觀測事業深受英國影響。馬來西亞氣象局的觀測方式與英國氣象部門相當接近,其觀測儀器和規範也充分參考了英國的經驗[2]。目前,馬來西亞擁有至少三十個主要氣象站,一些氣象站還兼有航空氣象站的功能,為鄰近的機場提供服務[2]。除軍民用航空氣象服務外,馬來西亞氣象局的業務範圍還包括防災減災、海洋氣象、農業氣象、氣候研究、地震觀測、大氣監測和氣象科普等[3]。該局還同時為學術界提供地震目錄和大氣觀測報告以供學術研究。[1]

馬來西亞氣象局指,該局正積極謀求到2020年成為氣象、氣候和地球物理服務機構中的佼佼者,以滿足馬來西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4]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Archived copy. [2014-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08) (英語). 
  2. ^ 2.0 2.1 善如寺信行、張余豐. 马来西亚气象局的观测业务. 氣象科技. 1987, (3): 94–97 (中文(中國大陸)). 
  3. ^ 吳興國. 马来西亚气象业务概况. 氣象研究與應用. 1989, (4): 60–61 (中文(中國大陸)). 
  4. ^ Jabatan Meteorologi Malaysia. 馬來西亞氣象局.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5).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