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冠山鎮

座標40°31′15″N 123°55′07″E / 40.52088°N 123.9185°E / 40.52088; 123.9185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雞冠山鎮
坐標:40°31′15″N 123°55′07″E / 40.52088°N 123.9185°E / 40.52088; 123.9185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上級行政區鳳城市
村級區劃單位數
時區北京時間UTC+8
行政區劃代碼21 06 82 116
電話區號+86 

雞冠山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省丹東市鳳城市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1]

名稱由來[編輯]

雞冠山鎮地形如公雞,且鎮內有一山形如雞冠,由此而得名雞冠山,據《鳳城縣誌·地理志》雞冠山「形類雞冠故名」。

政區沿革[編輯]

1919年7月設區、村,始以雞冠山為村名,隸屬中路一區管轄。

1938年實行街、村、屯制,設雞冠山村(鄉鎮級建制),轄廟河南、四台、郞家、小河沿、薛禮站、丁家房、白菜地、秋木莊、火茸溝、袁家溝、沙子崗、雞冠山12個屯。

1945年10月中共設立雞冠山區,轄廟河南、四台、郞家、小河沿、薛禮站、秋木莊、火茸溝、袁家溝、沙子崗、雞冠山10個村。

1946年10月國民革命軍設雞冠山鎮,轄雞冠山、廟河南、沙子崗、四台子、小河沿、邵家、薛禮站、白菜地、袁家、丁家房、秋木莊、火茸溝12個保。

1947年6月鳳城解放,中共恢復雞冠山區。

1949年4月原北湯區白菜地、丁家房2個村劃歸雞冠山區,雞冠山區轄河北、西溝、四台子、袁家溝、四門子、廟河南、沙子崗、大地、火茸溝、秋木莊、薛禮站、新興、雞冠山、丁家房、白菜地15個村,駐地雞冠山。1950年10月取消雞冠山區名,設為第六區,轄15個村。1951年2月改設為第四區,轄23個村。

1956年2月並區設雞冠山區,轄秋木莊、薛禮站、新志、四台子、暖河、四合、北湯7個小鄉,19個村。同年8月設雞冠山鎮,為縣直屬鎮。

1958年3月撤銷雞冠山區分設雞冠山、暖河2個鄉,雞冠山鄉轄原薛禮站、四台子、新志3個小鄉。同年6月撤銷暖河鄉劃歸雞冠山鄉。同年9月撤銷雞冠山鄉組建雞冠山人民公社,轄新開、暖河、沙子崗、大陽溝、雞冠山、大地、陡崗、薛禮、丁家房、白菜地、茨林子、四台子、三台子、袁家溝、大甸子15個大隊。

1983年9月撤銷雞冠山人民公社設雞冠山鄉。1984年5月撤銷雞冠山鄉設立雞冠山滿族鄉。同年9月撤銷雞冠山滿族鄉改設雞冠山滿族鎮。

1985年5月鳳城滿族自治縣成立,滿族鄉、鎮不冠滿族改稱雞冠山鎮,實行鎮管村體制。

自然地理[編輯]

雞冠山鎮位於鳳城市西北部,東與草河街道鳳山街道接壤,南鄰鳳凰城街道、寶山鎮,西與岫巖滿族自治縣大營子鎮、朝陽鄉、湯溝鄉相連,北與青城子鎮、劉家河鎮毗連。

雞冠山鎮地處丘陵地帶,地勢西高東低。糧食作物主要以玉米、大豆為主。年均氣溫7.7℃,年均無霜期156天,年均日照時數3900小時,年均降水量860-1230mm。風災水災為主要自然災害。

境內山峰有帽盔山、影背山,帽盔山海拔1141.5m,為鳳城市轄境內第二高峰,是與岫巖滿族自治縣湯溝鄉界山。主要河流有金家河、草河、暖河、二道河。

人口面積[編輯]

總人口25282人,全鎮東西最大距離62.5km,南北最大距離25km。全鎮總面積438平方公里。

名勝古蹟[編輯]

雞冠山鎮鎮區內擁有大面積日本建築群,且保存完好。

現存歷史遺址包括小家崖日偽火車站舊址(大地村洞溝村民組東南角)、日軍守備隊舊址(雞冠山村三道橋村民組145號)、日偽火車站舊址(中鐵社區前街中部)、李鴻傑烈士墓(雞冠山村三道橋子東600米大陽子東側山坡上)、葦子狗門烈士墓(沙子崗村葦子溝門村民組東北600米大陽子東側山坡上)、望馬山戰壕(四台子村東高家堡子東300米望馬山主峰和南側山峰)、四台子日偽火車站舊址(四台子村四台子村民組北部)、袁家溝日偽火車站舊址(袁家溝村嶺下村民組西南500米)、雞冠山鎮日式建築群(中鐵社區)、雞冠山日本機關區舊址(中鐵社區東街)、劉瀾波故居(雞冠山鎮茨林子村)。

行政區劃[編輯]

雞冠山鎮下轄以下地區:[2]

中鐵社區、​鋼廠社區、​大地村、​雞冠山村、​大陽溝村、​袁家溝村、​四台子村、​寶石山村、​茨林子村、​白菜地村、​薛禮村、​陡崗子村、​沙子崗村、​暖河村和新開村。

參考資料[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