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黑頸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黑頸鶴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鶴形目 Gruiformes
科: 鶴科 Gruidae
屬: 鶴屬 Grus
種:
黑頸鶴 G. nigricollis
二名法
Grus nigricollis

黑頸鶴學名Grus nigricollis),亦稱高原鶴藏鶴西藏鶴黑脖鶴,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種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類[2]。1876年,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第一次在中國青海湖發現黑頸鶴,這是全球發現得最晚的一種鶴類,使世界鶴類總數達到15種[3]。黑頸鶴名列中國98種特有鳥類中的第26號,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和國際鳥類紅皮書把黑頸鶴定為全球急需拯救的鳥類。[4]

分佈地域

[編輯]

黑頸鶴分佈區域狹窄,除中國外,有極少數在不丹棲息[5],原來在印度越南曾有過少量黑頸鶴,但現已絕跡[來源請求]。在中國,黑頸鶴也只生存在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包括青海西藏新疆四川甘肅雲南貴州7個省區。黑頸鶴分佈範圍北起新疆的阿爾金山,延伸到甘肅的祁連山,南至西藏的喜馬拉雅山北坡和雲南的橫斷山,西起喀喇崑崙山,東至青藏高原東北緣的甘肅,青海和四川交界的松潘草地及雲南與貴州交界的烏蒙山。其中,雲南昭通市大山包被譽為「中國黑頸鶴之鄉」[6]

體型特徵

[編輯]

外部形態

[編輯]
黑頸鶴

黑頸鶴為大型飛行涉禽,具有足長、喙長、頸長的典型涉禽類特徵。成年黑鶴頸體重在5至7公斤之間,體長1.14到1.5米。

體色

[編輯]

黑頸鶴的體羽為灰白色,頭頂皮膚血紅色,並布有稀疏髮狀羽。除眼後和眼下方具一小白色或灰白色斑外,頭的其餘部分和頸的上部約2/3為黑色,故稱黑頸鶴。它的初級飛羽和最內側延長的次級飛羽呈黑色,後者被覆於尾羽上面。外側次級飛羽內翈和尾羽黑色,尾上覆羽灰色。虹膜黃色。嘴角橄欖綠到角灰色,端部黃。附蹠和趾黑色,雌雄相似。幼鳥棕黃色,頸、背、翅部略深,腹部顏色較淡,其嘴、腿為肉紅色。[7]

在中國烏蒙山區一帶,根據黑頸鶴的棲息地不同,灰白色覆蓋的程度也不同,貴州草海四周有眾多小型鉛鋅礦、冶煉廠,空氣污染嚴重,黑色粉塵多,故當地黑頸鶴體羽偏黑色。昭通大山包海拔高,空氣清新,有兩個較大的水庫,沼澤面積大,黑頸鶴經常洗澡,故體羽偏白。而會澤縣長海子水庫四周的山坡坡度大,形成的沼澤地少,黑頸鶴洗澡不方便,紅土地的灰塵就給黑頸鶴羽毛添上一些土黃色。

習性與繁衍

[編輯]

習性

[編輯]

黑頸鶴棲息於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通常生活在沼澤地、湖泊及河灘等濕地環境。黑頸鶴為候鳥,每年早春3月集群離開越冬地雲貴高原北上遷至青藏高原東北部,在高寒草甸沼澤地或湖泊河流沼澤地中選擇適應的地區,於4月下旬開始繁殖育幼。到了10月下旬則飛到青藏高原東南部、雲貴高原及中印、中巴邊境過冬。黑頸鶴一般選擇海拔在1900m以上湖泊、河流等濕地內,距離耕地較近且人、畜干擾較少的棲息地停歇。[8]

黑頸鶴越冬時集群較大,一般都有十幾隻至幾百隻在一起,長途飛行時多排成「一」字縱隊或「V」字隊形前。剛飛到越冬地時黑頸鶴膽很小,特別警惕,一直要在空中盤旋,直到它們認為安全了才會慢慢降落下來。

繁殖

[編輯]

黑頸鶴在繁殖地主要以家族集群為主,築巢於沼澤地帶地勢較高的草墩或泥墩上,佔地範圍比較大,每一對鶴大約佔地2~4平方公里

黑頸鶴的繁殖期從5月初開始,經常在早晨到中午時間交配,5月底開始產卵。沒有明顯的築巢期,而是在開始產卵及以後整個卵化過程中不斷完善巢穴,巢結構簡單,大小不定,巢材無特殊需求,因生長的草被而定。黑頸鶴的營巢時間長短主要受營巢生境、月份和做巢類型的影響。[9]剛產不久的卵淡青色,佈滿不規則的棕褪色斑點,特別是鈍端十分密集,經孵化一般時間後,淡青色變為土褐色。

一對繁殖鶴一年只產一至兩枚卵,經過31至33天,大約6月上旬,孵化的幼鶴就出殼了。出殼後的幼鶴經常打鬥,有時體弱的幼鶴就會在打鬥中死亡。倖存下來的幼鶴生長非常快,它必須在10月上旬以前學會飛行,否則當成鳥南遷時,幼鶴留在繁殖地,就會遭遇氣候、食物和天敵帶來的災難,往往只有死路一條。

食物

[編輯]

黑頸鶴以綠色植物的根、芽為主食,兼食軟體動物昆蟲類、類等。在越冬地則主要吃當地的農作物,如土豆玉米蕎麥燕麥蘿蔔等。[10]

生態環境與保護

[編輯]

環境威脅

[編輯]

由於高原生活條件嚴酷,氣候變化大,冬天積雪多,食物短缺,加之幼鶴成活率低,因此,黑頸鶴的種群數量十分稀少。隨着人類活動的範圍增大,黑頸鶴被迫向更高海拔地區轉移,生存空間越來越小,食物的種類和數量也越來越少。20世紀50年代,印度、越南還有數百隻黑頸鶴生活,雲南很多海拔較低的地區也有不少黑頸鶴出沒,但現在這些地區黑頸鶴都已絕跡。

黑頸鶴離不開濕地。濕地面積減少和部分濕地沙化現象嚴重[11],造成黑頸鶴食物短缺,在越冬地主要依賴農民秋收後散落在地里的農作物和春播種子為生,這就引生出「人鳥爭食」的矛盾,農民為阻止黑頸鶴到農地里覓食,傷害黑頸鶴的事時有發生。同時,濕地土壤易受重金屬污染,這會對黑頸鶴的取食和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12]

雲貴高原的沼澤,大多是泥炭型沼澤,當地農民在沼澤濕地挖「海垡」作燃料,不但破壞了濕地生態,還直接威脅到黑頸鶴的生存環境,因而「人鳥爭地」的矛盾在一些地方也開始突顯出來。[13]在黑頸鶴繁殖地,牧民有拾蛋的習慣。每年5月,牧民把鶴巢里的蛋拿走,這也是黑頸鶴繁殖率低的一個原因。

另有調查發現,在靠近黑頸鶴夜宿和覓食地的地方,多發生鶴類和雁類誤撞輸電線而亡的情況。[14]

保護

[編輯]

1983年在印度召開的國際鶴類保護會議公佈,全球只有200隻黑頸鶴。2020年推測全球黑頸鶴數量已超過1.5萬隻[15]

截止到2002年,中國西寧北京動物園和國際鶴類基金會合作已成功地進行了黑頸鶴的人工繁殖。[16]目前中國以保護黑頸鶴為主的各級自然保護區共有15個,其中有3個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同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黑頸鶴作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殺害烹食之將可能觸犯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可能會受到刑事處罰。[17][18]

文化象徵

[編輯]

藏傳佛教中, 黑頸鶴被視為吉祥神聖的象徵[19]

參考資料

[編輯]
  1. ^ Grus nigricoll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20. [2022-06-10]. 
  2. ^ 孔德軍,楊曉君; et al.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日间越冬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 動物學研究. 2008, 29 (2): 195–202. ISSN 2095-8137. doi:10.3321/j.issn:0254-5853.2008.02.013. 
  3. ^ 李來興. 黑颈鹤种群生态及濒危等级评估. 生物多樣性. 1997, 5 (2): 84–89. doi:10.1007/BF02951625. 
  4. ^ 王有輝,吳至康. 我国的黑颈鹤与研究. 動物學研究: 35–39. [2018-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27). 
  5. ^ Collar, NJ; AV Andreev; S Chan; MJ Crosby; S Subramanya; JA Tobias (編). Threatened Birds of Asia (PDF).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01: 1198–1225 [2018-11-2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7-22). 
  6. ^ 中國鳥類之鄉
  7. ^ 呂宗寶. 高原鹤类——黑颈鹤. 動物學雜誌: 41–43. 
  8. ^ 高立波,錢法文; et al. 云南大山包越冬黑颈鹤迁徙路线的卫星跟踪. 動物學研究. 2007, 28 (4): 353–361. doi:10.3321/j.issn:0254-5853.2007.04.003. 
  9. ^ 蔣政權,李鳳山; et al. 若尔盖湿地保护区黑颈鹤巢期及影响因子. 生態學報. 2017, 37 (3): 1027–1034. doi:10.5846/stxb201509171913. 
  10. ^ 李鳳山; 馬建章. 越冬期黑颈鹤个体行为生态的研究. 生態學報. 2000, 20 (2): 293–298. ISSN 1000-0933. doi:10.3321/j.issn:1000-0933.2000.02.020. 
  11. ^ 李華,李鳳山; et al. 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繁殖期黑颈鹤调查. 四川動物. 2013, 32 (5): 770–773. doi:10.3969/j.issn.1000-7083.2013.05.025. 
  12. ^ 譚小愛,王平; et al. 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濕地科學. 2016, 14 (6): 916–922 [2018-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27). 
  13. ^ 張強,趙樂靜. 自然保护区与当地居民的权益问题探讨——以云南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为例. 林業經濟問題. 2011, 31 (3): 218–222. ISSN 1005-9709. doi:10.3969/j.issn.1005-9709.2011.03.008. 
  14. ^ 倉決卓瑪; et al. 西藏黑颈鹤和斑头雁碰撞输电线的研究. 中國鳥類. 2011, 02 (4): 167–173. doi:10.5122/cbirds.2011.0028. 
  15. ^ Chen, Jiajia; Pu, Zhen; Huang, Zhonghong; Yu, Fengqin; Zhang, Jianjun; Xu, Donghua; Xu, Junquan; Shang, Peng; Li, Yaojiang; Tshering, Jigme; Guo, Yumin. Global distribution and number of overwintering black-necked crane (Grus nigricollis). Biodiversity Science. 2023-06-20, 31 (6): 22400. doi:10.17520/biods.2022400. 
  16. ^ 汪曉飛. 西宁动物园黑颈鹤饲养与繁殖技术. 黑龍江畜牧獸醫. 2005, 2005 (12): 73–74. ISSN 1004-7034. doi:10.3969/j.issn.1004-7034.2005.12.044. 
  17. ^ 龐博. 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_部门政务_中国政府网. www.gov.cn. [2023-12-13]. 
  18. ^ 杀害烹食濒危野生动物黑颈鹤,男子被刑拘!. 人民日報-有品質的新聞. [2023-12-12] (中文). 
  19. ^ 王博馳; 裴雯,色擁軍,楊巨才,王煜明,楊海蓉,付紅彥,於鳳琴,王子建,郎雪敏,蒲真,郭玉民. 卫星跟踪揭示撞击电线是黑颈鹤幼鸟 越冬地死亡的主要原因. 動物學雜誌. 2021, 56 (2): 161–170 [2022-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6).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