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變更列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共有10個地區改為地級市(同時下轄的10個縣級單位改為11個縣級單位,1個縣級單位改名),1個縣級市和2個市轄區變更政府駐地,另外有42個縣級單位的行政區劃和名字發生變動。

列表[編輯]

縣級單位變動[編輯]

原行政單位 所屬上級單位 批覆時間[1] 變更方式 新行政建制
豐南市 河北省唐山市 2月1日 撤銷河北省縣級豐南市,設立唐山市豐南區[2] 豐南區
豐潤縣
新區
撤銷河北省豐潤縣和唐山市新區,設立唐山市豐潤區[2] 豐潤區
鄞縣 浙江省寧波市 撤銷浙江省鄞縣,設立寧波市鄞州區[3] 鄞州區
東市區 安徽省合肥市 安徽省合肥市東市區更名為合肥市瑤海區
將合肥市郊區的長淮、方廟2個街道和城東鄉、七里塘鎮、大興鎮,
以及肥東縣的磨店鄉和龍崗鎮的8個村及新站、大店2個居委會劃歸瑤海區管轄[4]
瑤海區
中市區 安徽省合肥市中市區更名為合肥市廬陽區
將合肥市郊區的三十崗鄉、杏花村鎮、大楊鎮劃歸廬陽區管轄[4]
廬陽區
西市區 安徽省合肥市西市區更名為合肥市蜀山區
將合肥市郊區的井崗鎮劃歸到蜀山區管轄[4]
蜀山區
郊區 安徽省合肥市郊區更名為合肥市包河區
將原西市區的巢湖路、蕪湖路、寧國路3個街道劃歸包河區管轄[4]
包河區
莆田縣 福建省莆田市 撤銷福建省莆田縣
將原莆田縣的常太、華亭、靈川、東海4個鎮劃歸莆田市城廂區管轄
原莆田縣的江口、梧塘、秋蘆、白沙、新縣、莊邊6個鎮和大洋鄉劃歸莆田市涵江區管轄[5]
設立莆田市荔城區
將城廂區荔城街道的5個居委會,城南鄉的6個村,城郊鄉的12個村
以及原莆田縣的西天尾、新度、黃石、北高4個鎮劃歸荔城區管轄[5]
荔城區
設立莆田市秀嶼區
將原莆田縣的9個鎮和山亭、月塘2個鄉劃歸秀嶼區管轄[5]
秀嶼區
鐵法市 遼寧省鐵嶺市 2月20日 遼寧省鐵法市更名為調兵山市[6] 調兵山市
南泉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 3月9日 南泉區更名為烏魯木齊市達坂城區[7] 達坂城區
武進市 江蘇省常州市 4月3日 撤銷江蘇省縣級武進市,設立常州市武進區,武進區轄原縣級武進市的23個鎮[8] 武進區
郊區 江蘇省常州市郊區更名為常州市新北區
新北區轄原常州市郊區的河海街道、三井鄉和龍虎糖、新橋、百丈、圩塘4個鎮以及
原縣級武進市的薛家、安家、魏村、羅溪、西廈墅、小河、孟河7個鎮
將原常州市郊區的永紅、五星、西林、北港4個鄉和新閘鎮劃歸常州市鐘樓區管轄
將原常州市郊區的茶山、雕莊、紅梅、背龍4個鄉劃歸常州市天寧區管轄[8]
新北區
浦口區
江浦縣
江蘇省南京市 撤銷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和江浦縣,設立新的南京市浦口區[9] 浦口區
大廠區
六合縣
撤銷江蘇省南京市大廠區和六合縣,設立南京市六合區[9] 六合區
丹徒縣 江蘇省鎮江市 撤銷江蘇省丹徒縣,設立鎮江市丹徒區[10] 丹徒區
溫江縣 四川省成都市 4月14日 撤銷四川省溫江縣,設立成都市溫江區[11] 溫江區
長安縣 陝西省西安市 6月2日 撤銷陝西省長安縣,設立西安市長安區[12] 長安區
郊區 江西省南昌市 6月6日 江西省南昌市郊區更名為青山湖區[13] 青山湖區
耀縣 陝西省銅川市 6月18日 撤銷陝西省耀縣,設立銅川市耀州區[14] 耀州區
新會市 廣東省江門市 6月22日 撤銷廣東省縣級新會市,設立江門市新會區
將原縣級新會市的棠下鎮、荷塘鎮、杜阮鎮劃歸江門市蓬江區管轄[15]
新會區
郊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 撤銷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郊區
將原郊區的長塘鎮、沙塘鎮、石碑坪鎮、洛埠鎮、白露鄉和黃村鄉的白沙、黃村、雅蓮3個村劃歸柳州市柳北區管轄
羊角山鎮的水南、架鶴、雞喇、社灣、陽和5個村和雞喇居委會劃歸柳州市魚峰區管轄
太陽村鎮、西鵝鄉和羊角山鎮的新雲、門頭、帽合3個村以及黃村鄉的渡口、基隆、磨灘3個村劃歸柳州市柳南區管轄
柳東鎮和魚峰區的潭中街道劃歸柳州市城中區管轄[16]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9月17日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設立縣級阿拉爾市,阿拉爾市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17] 阿拉爾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設立縣級圖木舒克市,圖木舒克市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17] 圖木舒克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設立縣級五家渠市,五家渠市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17] 五家渠市
瓊山市
海口市秀英區
海口市新華區
海口市振東區
海南省 10月16日 撤銷海南省瓊山市和海口市秀英區、新華區、振東區,設立海口市秀英區、龍華區、瓊山區、美蘭區
秀英區將海口市原秀英區的行政區域和原瓊山市的石山鎮、永興鎮、東山鎮以及
遵譚鎮以海榆中線公路為界的西側地區
龍華區轄海口市原新華區的行政區域和原瓊山市的龍橋鎮、龍泉鎮、新坡鎮和
遵譚鎮以海榆中線公路為界的東側地區以及府城鎮的薛村、大樣村
瓊山區轄原瓊山市的府城鎮(薛村、大樣村除外)、龍塘鎮、雲龍鎮、紅旗鎮、舊州鎮、三門坡鎮、甲子鎮、大坡鎮和
海口市原振東區的國興街道以及藍天街道的米鋪居委會、道客居委會
美蘭區轄海口市原振東區的行政區域(國興街道和藍天街道的米鋪居委會、道客居委會除外)和
原瓊山市的靈山鎮、美蘭鎮、三江鎮、大致坡鎮[18]
海口市秀英區
海口市龍華區
海口市瓊山區
海口市美蘭區
城區
新城區
郊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 10月19日 撤銷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城區、新城區和郊區,設立銀川市西夏區、金鳳區和興慶區
西夏區轄輔原新城區的朔方路、文昌路、北京西路、西花園路、寧華路5個街道辦事處和原郊區的鎮北堡鎮、興涇鎮、蘆花鄉
金鳳區轄原新城區的鐵東、新城東街2個街道辦事處和原郊區的良田鄉、興源鄉、銀新鄉以及賀蘭縣的車登鄉
興慶區轄原城區的行政區域和原郊區的紅花鄉、滿春鄉、大新鄉、永回鄉、掌政鄉、通貴鄉[19]
西夏區
金鳳區
興慶區
石炭井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 撤銷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石炭井區,將原石炭井區的行政區域劃歸大武口區管轄[20]
郊區 江蘇省揚州市 11月11日 江蘇省揚州市郊區更名為維揚區[21] 維揚區
城區
石灣區
廣東省佛山市 12月8日 撤銷廣東省佛山市城區和石灣區,設立佛山市禪城區
以原佛山市城區、石灣區和原南海市南莊鎮的行政區域為禪城區的行政區域[22]
禪城區
南海市 撤銷廣東省縣級南海市,設立佛山市南海區
以原縣級南海市的行政區域(不含南莊鎮)為南海區的行政區域[22]
南海區
順德市 撤銷廣東省縣級順德市,設立佛山市順德區[22] 順德區
三水市 撤銷廣東省縣級三水市,設立佛山市三水區[22] 三水區
高明市 撤銷廣東省縣級高明市,設立佛山市高明區[22] 高明區
市區 河南省濮陽市 12月15日 河南省濮陽市市區更名為華龍區[23] 華龍區
鐵西區
郊區
河南省安陽市 12月28日 撤銷河南省安陽市鐵西區、郊區,設立安陽市殷都區、龍安區;調整安陽市北關區文峰區安陽縣的行政區域
殷都區轄原鐵西區的6個街道,原郊區的西郊鄉,北郊鄉的17個村,東郊鄉的任家莊村
龍安區糧原郊區文明大道、太行小區2個街道,東風鄉、龍泉鎮,東郊鄉的9個村,
原安陽縣的馬投澗鄉、善應鎮的中龍山、張家莊2個村,曲溝鎮的西高平村,水冶鎮的北彰武村,寶蓮寺鎮的5個村
北關區轄5個街道,原安陽縣柏莊鎮的5個村,韓陵鄉的8個村,白壁鎮的4個村,原郊區北郊鄉的15個村,原東郊鄉的5個村
文峰區轄9個街道,原安陽縣的高莊鄉、寶蓮寺鎮的26個村,白壁鎮的7個村,原郊區東郊鄉的11個村[24]
殷都區
龍安區

鄉鎮調整[編輯]

劃出方 所屬上級單位 批覆時間 變更方式 劃入方
天山區
烏魯木齊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 3月9日 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天山區的烏拉泊街道和
烏魯木齊縣的達板城鎮、東溝鄉、西溝鄉、阿克蘇鄉、柴窩堡鄉劃歸烏魯木齊市南泉區管轄[25]
南泉區
細河區 遼寧省阜新市 4月27日 將遼寧省阜新市細河區的韓家店鎮和西苑街道的王營礦居委會劃歸阜新市海州區管轄
水泉鎮劃歸阜新市太平區管轄,長營子鎮劃歸阜新市新邱區管轄[26]
海州區
太平區
新邱區
海州區 海州區的東苑街道,新興街道的3個居委會,和平街道的5個居委會,西山街道的10個居委會劃歸細河區[26] 細河區
平羅縣 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 10月19日 將平羅縣的隆湖吊莊鄉及崇崗鄉的長勝、九泉、潮湖3個村劃歸大武口區管轄[20] 大武口區

政府駐地變更[編輯]

行政單位 所屬上級單位 批覆時間 變更方式
達坂城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 3月9日 達坂城區人民政府駐地由魚爾溝遷至達坂城鎮[7]
順德市 廣東省佛山市 11月4日 廣東省順德市人民政府駐地由縣前路16號遷至德民路3號[27]
湖裏區 福建省廈門市 12月26日 福建省廈門市湖裏區人民政府駐地由興隆路23號遷至禾山鎮[28]

地級單位變更[編輯]

原縣級單位 原地級單位 所屬上級單位 批覆時間 變更方式 新縣級建制 新地級建制
張掖市 張掖地區 甘肅省 3月1日 撤銷甘肅省張掖地區和縣級張掖市,設立地級張掖市
張掖市設立甘州區,以原縣級張掖市的行政區域為甘州區的行政區域[29]
甘州區 張掖市
百色市 百色地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 6月2日 撤銷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地區和縣級百色市,設立地級百色市
百色市設立右江區,以原縣級百色市的行政區域為右江區的行政區域[30]
右江區 百色市
平涼市 平涼地區 甘肅省 撤銷甘肅省平涼地區和縣級平涼市,設立地級平涼市
平涼市設立崆峒區,以原縣級平涼市的行政區域為崆峒區的行政區域[31]
崆峒區 平涼市
賀州市 賀州地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 6月18日 撤銷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地區和縣級賀州市,設立地級賀州市
賀州市設立八步區,將原縣級賀州市的行政區域和鐘山縣的西灣鎮劃歸八步區管轄[32]
八步區 賀州市
河池市 河池地區 撇銷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地區和縣級河池市,設立地級河池市
河池市設立金城江區,以原縣級河池市的行政區域為金城江區的行政區域[33]
金城江區 河池市
酒泉市 酒泉地區 甘肅省 撤銷甘肅省酒泉地區和縣級酒泉市,設立地級酒泉市
酒泉市設立肅州區,以原縣級酒泉市的行政區域為肅州區的行政區域[34]
肅州區 酒泉市
西峰市
慶陽縣
慶陽地區 6月22日 撤銷甘肅省慶陽地區和縣級西峰市,設立地級慶陽市
慶陽市設立西峰區,以原縣級西峰市的行政區域為西峰區的行政區域
慶陽縣更名為慶城縣[35]
西峰區
慶城縣
慶陽市
來賓縣 柳州地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 9月29日 撤消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地區和來賓縣,設立地級來賓市
來賓市設立興賓區,以原來賓縣的行政區域為興賓區的行政區域
將原柳州地區的鹿寨縣、融安縣、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劃歸柳州市管轄[36]
興賓區 來賓市
崇左縣 南寧地區 12月23日 撤銷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地區和崇左縣,設立地級崇左市
崇左市設立江州區,以原崇左縣的行政區域為江州區的行政區域
將原南寧地區管轄的隆安縣、馬山縣、上林縣、賓陽縣、橫縣劃歸南寧市管轄[37]
江州區 崇左市
麗江納西族自治縣 麗江地區 12月26日 撤銷雲南省麗江地區和麗江納西族自治縣,設立地級麗江市
麗江市設立古城區。古城區轄原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的6個鄉鎮
設立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玉龍納西族自治縣轄原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的18個鄉鎮[38]
古城區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麗江市

參考文獻[編輯]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〇二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網.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5). 
  2. ^ 2.0 2.1 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北省调整唐山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5). 
  3. ^ 国务院关于同意浙江省撤销鄞县设立宁波市鄞州区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5). 
  4. ^ 4.0 4.1 4.2 4.3 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调整合肥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8). 
  5. ^ 5.0 5.1 5.2 国务院关于同意福建省调整莆田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22). 
  6. ^ 经国务院批准 辽宁省铁法市更名为调兵山市. 新浪. 2002-09-02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3-01-06). 
  7. ^ 7.0 7.1 国务院关于同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调整乌鲁木齐市南泉区行政区划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5). 
  8. ^ 8.0 8.1 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苏省调整常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1). 
  9. ^ 9.0 9.1 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苏省调整南京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22). 
  10. ^ 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苏省撤销丹徒县设立镇江市丹徒区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5). 
  11. ^ 国务院关于同意四川省撤销温江县设立成都市温江区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5). 
  12. ^ 国务院关于同意陕西省撤销长安县设立西安市长安区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2]. 
  13. ^ 人文历史. 青山湖區人民政府. 2020-07-31 [2020-08-22]. [失效連結]
  14. ^ 国务院关于同意陕西省撤销耀县设立铜川市耀州区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30). 
  15. ^ 国务院关于同意广东省撤销新会市设立江门市新会区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0). 
  16. ^ 国务院关于同意广西壮族区调整柳州市部分市辖区行政区划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5). 
  17. ^ 17.0 17.1 17.2 国务院关于同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设立县级阿拉尔市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30). 
  18. ^ 国务院关于同意海南省调整海口市行政区划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30). 
  19. ^ 国务院关于同意宁夏回族自治区调整银川市市辖区行政区划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5). 
  20. ^ 20.0 20.1 国务院关于同意宁夏回族自治区调整石嘴山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5). 
  21. ^ 扬州市郊区更名为维扬区. 搜狐. 2002-12-06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8-18). 
  22. ^ 22.0 22.1 22.2 22.3 22.4 国务院关于同意广东省调整佛山市行政区划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8). 
  23. ^ 河南濮阳市市区更名为濮阳市华龙区. 新浪. 2003-02-24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5). 
  24. ^ 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南省调整安阳市市辖区和安阳县行政区划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5). 
  25. ^ 国务院关于同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调整乌鲁木齐市南泉区行政区划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5). 
  26. ^ 26.0 26.1 国务院关于同意辽宁省调整阜新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5). 
  27. ^ 顺德建置沿革. 米胖.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09). 
  28. ^ 湖里区:历史沿革. 中國台灣網. 2010-11-04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5). 
  29. ^ 国务院关于同意甘肃省撤销张掖地区设立地级张掖市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1). 
  30. ^ 国务院关于同意广西壮族自治区撤销百色地区设立地级百色市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31. ^ 国务院关于同意甘肃省撤销平凉地区设立地级平凉市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1). 
  32. ^ 国务院关于同意广西壮族自治区撤销贺州地区设立地级贺州市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5). 
  33. ^ 国务院关于同意广西壮族自治区撤销河池地区设立地级河池市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8). 
  34. ^ 国务院关于同意甘肃省撤销酒泉地区设立地级酒泉市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8). 
  35. ^ 国务院关于同意甘肃省撤销庆阳地区设立地级庆阳市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5). 
  36. ^ 国务院关于同意广西壮族自治区撤销柳州地区设立地级来宾市并调整柳州市行政区划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5). 
  37. ^ 国务院关于同意广西壮族自治区撤销南宁地区设立地级崇左市并调整南宁市行政区划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8). 
  38. ^ 国务院关于同意撤销云南省丽江地区设立地级丽江市的批复. 中央人民政府. [2020-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