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2005年颶風艾普塞朗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颶風艾普塞朗
Hurricane Epsilon
一級颶風(美國
12月4日的颶風艾普塞朗,呈現出明顯的環狀特點
形成2005年11月29日
消散2005年12月9日(12月8日退化成殘留低氣壓)
最高風速1分鐘持續 85英里/小時(140公里/小時)
最低氣壓981毫巴百帕);28.97英寸汞柱
死亡無報道
損失
影響地區
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的一部分

颶風艾普塞朗(英語:Hurricane Epsilon)是活躍程度創紀錄的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形成的第15場也是最後一場颶風。系統源於上層低氣壓下方的冷鋒,於11月29日在百慕達以東約1470公里海域成形。由於所處洋面不利於顯著強化,美國國家颶風中心一度預計風暴會在5天內轉變成溫帶氣旋。但艾普塞朗多次違背氣象機構預測,起初出人意料地以環狀路線向西南方向前進,之後雖受到寒冷水溫和強烈風切變的不利影響,但強度仍然得以保持。

12月1日,艾普塞朗因受逐漸逼近的低壓槽影響開始向東北方向移動,於次日達到颶風標準。風暴轉向東進,發展出圓形風眼,周圍有風眼牆環繞,強度也基本保持穩定,成為典型的環形颶風。12月5日,艾普塞朗達到風力時速140公里的最高強度,於次日轉向南下,再又轉朝西南方向前進。12月7日晚,已在颶風強度下保持了5天的氣旋降級成熱帶風暴,創下12月大西洋颶風持續時長的新紀錄。艾普塞朗接下來因強烈風切變影響迅速弱化,到12月8日晚已不再屬於熱帶氣旋,其殘留環流於次日消散。

形成和命名

[編輯]

11月27日,百慕達以東約1850公里海域一片上層低氣壓區下方發展出風速達到烈風強度的地面風暴。這時,一股冷鋒從地面風暴向東延伸到熱帶風暴德爾塔以北的東大西洋。[1]此時有部分熱帶氣旋預測模型預計系統會發展成亞熱帶氣旋,但各模型的預測結果並不一致,美國國家颶風中心預報員埃里克·布雷克(Eric Blake)表示,「高海拔海域的阻斷天氣格局似乎有利於發展出另一個熱帶氣旋。」他所說的阻斷天氣格局是指蔓延到整個北大西洋上空的高壓脊[2]地面風暴逐漸同冷鋒天氣區分離,但其對流(即雷暴活動)起初還很稀疏,結構也較為混亂[1]

10月28日,美國國家颶風中心首度在熱帶天氣展望中指出,這個天氣系統有可能發展成熱帶或亞熱帶氣旋[3]。系統緩慢西進,組織逐漸改善[4],到當天晚上時已類似於亞熱帶氣旋,只是因仍同冷鋒相連而無法歸類。11月29日清晨,系統在行進至百慕達以東約1470公里洋面時已經發展出深層對流區,並在下層中心上方組織。氣象機構據此認定系統正發展成熱帶風暴並用希臘字母Epsilon」(「艾普塞朗」)為其命名。[1]

熱帶風暴強度

[編輯]
根據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的強度繪製的風暴路徑圖
圖例
  熱帶低氣壓(≤62 km/h)
  熱帶風暴(63–118 km/h)
  一級(119–153 km/h)
  二級(154–177 km/h)
  三級(178–208 km/h)
  四級(209–251 km/h)
  五級(≥252 km/h)
  未知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在實際操作中一直到協調世界時11月28日下午15點才開始針對艾普塞朗發佈公告,這時距其成形已經過了約9小時。到了這個時候,對流已經聚集成直徑約72公里的[1]。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在有關艾普塞朗的首份公告中預測,由於外部環境偏向有利,氣旋會穩步增強至接近颶風標準,然後在5天內轉變成溫帶氣旋;但也有可能整個系統會被另一個更大規模的溫帶風暴吸收。受北面出現的連續高壓脊影響,艾普塞朗開始向西面移動。[5]風暴起初位於上層低氣壓下方,這片低氣壓令氣旋所在海域風切變很少,大氣環境也不穩定[1]。對流中心短暫發展出眼狀特徵,但由於內流受限,系統中的雷暴到11月28日晚已經出現消退,與此同時,帶狀特徵外流卻又得以改善[6]

11月30日,美國國家颶風中心預計艾普塞朗會在兩天內開始向溫帶天氣系統轉變,不過氣旋還是有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增強[7]。中心上空這天有對流增長,並發展出模糊的眼狀特徵[8]。風速短暫提高到每小時105公里[1],但雷暴的強度有所減弱。氣象部分一度認為風暴會繼續西進,最終在轉向北上後再轉朝東北移動[9]。但艾普塞朗實際上卻向西南行進,移動路徑形成氣旋式環路,這一意外轉向導致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對本場風暴的擴展路徑預報準確度低於正常水平[1]。隨着氣旋向南進發,艾普塞朗行經水溫較高的洋面,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指出,只要再出現中等程度的對流增長,風暴就可以成為颶風,估計此時其風速約在每小時115公里左右[9],但在颶風季過後進行重新分析時又認定實際風力時速應該還要低15公里。11月30日晚,艾普塞朗從百慕達東南偏東方向約1045公里海域經過,是距該島最近的一次。[1]

12月1日,熱帶風暴艾普塞朗因受逐漸逼近的低壓槽影響轉向東面移動[10],之後又轉朝東北方向進發[1]。系統結構轉變成「淺層混合型熱帶氣旋」,對流內再度發展出眼狀特徵。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和多個計算機模型均預測風暴會在加速向西北方向逼近亞速爾群島期間於36小時內開始朝溫帶氣旋轉變。但也有4個計算機模型給出不同的預測結果。預報員斯泰西·斯圖爾特(Stacy Stewart)認為,只有不再向南面移動的情況下,系統才會轉變成溫帶氣旋,因為南面的水溫較高,使艾普斯頓和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的持續時間繼續延長。[11]風暴繼續向東北方向移動,同上方的上層低氣壓分離[1]。對流消退後,中心上空的雷暴活動再度增長,發展出更多的帶狀特片[12]。雖然行經洋面水溫略有降低,但艾普塞朗還是在發展出46公里直徑且層次分明的風眼後於12月2日達到颶風標準[13]

最高強度和颶風標準強度

[編輯]
12月3日,國際太空站拍下艾普塞朗的照片

達到颶風強度數小時後,美國國家颶風中心認為即將行經水溫較低海域的艾普塞朗已達到最高強度,還預計風暴會在亞速爾群島附近逗留,不會再像之前預測的那樣繼續加速向東北前進[14]。12月3日,仍然保有風眼、中等容量對流和外流的颶風轉向正東[15]。接下來氣旋行經海域水溫降低,大洋環境也逐漸趨於不利,但艾普塞朗仍然保持在颶風標準,其強度完全依靠溫暖的上層氣溫支撐[16]。到12月3日晚,其結構對於12月高緯度海域的颶風來說已經非常出眾,更逞論還身受強烈的西向風影響,行經洋面水溫只有21到22°C[17]

風暴繼續東進並發展出環形颶風特徵[1],這類氣旋通常出現在緯度更低的熱帶海域,強度也相應偏高,風發為環形,周圍由幾乎一致的環形對流圍繞,並且對流環以外基本上沒有雷暴[18]。連續幾天裏,艾普塞朗的強度波動幅度很小[1],只在12月4日短暫降級成熱帶風暴[19],但美國國家颶風中心之後又經重新分析認為系統保持在颶風強度[1]。氣象機構以為氣旋已經減弱後,其風眼實際上卻變得更加對稱,環狀對流更加強勁。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對艾普塞朗的動向預測一直存在困難,預報員里克辛·阿維拉(Lixion Avila)對此表示:「這其中沒有什麼顯著因素……我也不打算生編硬造一個理由……來解釋艾普塞朗近期的增強現象。」[20]

12月4日晚,由於颶風沒有同其北面經過的冷鋒發生相互影響,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已經不再認為艾普塞朗會轉變成溫帶氣旋[21]UTC12月5日早上6點,風暴外觀經德沃夏克分析法得出的數值為4.7,表明颶風達到風力時速140公里的最高強度。與此同時,由於冷鋒經過後北面有高壓脊形成,氣旋開始轉向東南偏東[1]。雖然受到水溫較低和強烈上層風的雙重不利影響,艾普塞朗的強度仍然保持,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地球物理流體動力學實驗室的模型甚至認為其颶風強度可以保持近3天之久[22]

減弱及消散

[編輯]
12月5日颶風艾普塞朗的衛星圖像

12月6日,颶風轉向南下,之後又轉朝西南方向移動[1]。在此期間,氣旋從中層低壓槽下方經過,因此一度免受風切變的影響[23]。當晚風暴有所減弱,但次日又有對流圍繞龐大而清晰的風眼發展出來,系統存在期間這樣的過程也反覆上演[24]。但到了12月7日晚,艾普塞朗上空的風切變因有低壓槽逼近而增多[25],導致對流同中心分離,風眼也因此消失,風暴因此在亞速爾群島西南方向約1480公里洋面弱化成熱帶風暴,這時系統在颶風強度下已經保持了5天之久[1]

減弱成熱帶風暴後,艾普塞朗開始急劇退化。12月8日,氣旋的對流已經完全消散並降級成熱帶低氣壓[1]。由於系統內只剩下緊密的下層雲系漩渦而沒有對流,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於UTC當天下午15點發佈針對艾普塞朗的最後一份公告。里克辛·阿維拉在報道中表示:「我希望持續了這麼久的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到此結束。」[26]他的希望未能變成現實,大西洋盆地之後還形成了熱帶風暴澤塔[27]

12月8日晚,艾普塞朗退化成殘留低氣壓區。殘餘環流延伸到鋒區內,於12月9日晚消散[1],氣旋殘留也在次日被冷鋒吸收[28]

命名和紀錄

[編輯]

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的活躍程度創下新紀錄,到颶風威爾瑪時,全部21個預定風暴名稱就已用完,接下來如果還有熱帶氣旋達到熱帶風暴標準,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就以希臘字母為其命名[29]。艾普塞朗是用來命名的第5個希臘字母,再加上之後的澤塔,令全季的命名風暴數達到創紀錄的27場[27]。這場颶風自始至終位於海上,沒有接近過陸地,所以沒有引發任何熱帶氣旋警告,也沒有任何船隻在海上遭遇風暴或測得熱帶風暴強度風速,沒有任何報道表明氣旋有造成任何財產損失或人員傷亡[1]

艾普塞朗於11月29日成形,將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的持續時間延遲到12月上旬,往年的絕大多數大西洋颶風季都是在11月30日正式結束[30]。這種淡季形成的大西洋風暴並不多見,不過一年前的熱帶風暴奧托便是其一[27]

艾普塞朗在颶風強度下保持了5天之久,比歷史上其它任何12月的大西洋颶風都要久[1]。有紀錄以來,這樣的12月大西洋颶風一共只出現過4場,另外3場分別是1887年的一場颶風,1954年的愛麗絲和1984年的麗麗[14][31]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James L. Franklin. Hurricane Epsilon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PDF)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6-01-07 [2015-12-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10-02). 
  2. ^ Eric Blake. Tropical Weather Discussion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5-11-27 [2015-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3. ^ Richard Pasch. Tropical Weather Outlook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5-11-28 [2015-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5). 
  4. ^ Jack Beven. Tropical Weather Outlook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5-11-28 [2015-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5). 
  5. ^ Stacy Stewart. Tropical Storm Epsilon Discussion One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5-11-28 [2015-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2). 
  6. ^ Stacy Stewart. Tropical Storm Epsilon Discussion Two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5-11-28 [2015-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2). 
  7. ^ Lixion Avila. Tropical Storm Epsilon Discussion Four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5-11-29 [2015-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2). 
  8. ^ Stacy Stewart. Tropical Storm Epsilon Discussion Five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5-11-29 [2010-1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2). 
  9. ^ 9.0 9.1 Stacy Stewart. Tropical Storm Epsilon Discussion Six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5-11-30 [2015-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2). 
  10. ^ Richard Knabb. Tropical Storm Epsilon Discussion Eight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5-12-01 [2015-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2). 
  11. ^ Stacy Stewart. Tropical Storm Epsilon Discussion Nine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5-12-01 [2010-1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2). 
  12. ^ Richard Knabb. Tropical Storm Epsilon Discussion Twelve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5-12-02 [2015-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2). 
  13. ^ Stacy Stewart. Hurricane Epsilon Discussion Thirteen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5-12-02 [2010-1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2). 
  14. ^ 14.0 14.1 Stacy Stewart. Hurricane Epsilon Discussion Fourteen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5-12-02 [2015-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2). 
  15. ^ Richard Pasch. Hurricane Epsilon Discussion Sixteen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5-12-03 [2010-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2). 
  16. ^ Lixion Avila. Hurricane Epsilon Discussion Seventeen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5-12-03 [2015-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2). 
  17. ^ Lixion Avila. Hurricane Epsilon Discussion Eighteen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5-12-03 [2015-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24). 
  18. ^ Knaff, John A.; Kossin, J.P; DeMaria; M. Annular Hurricanes (PDF). Weather and Forecasting.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204–223. 2003-04 [2015-12-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9-06). 
  19. ^ James L. Franklin. Tropical Storm Epsilon Discussion Twenty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5-12-04 [2015-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2). 
  20. ^ Lixion Avila. Hurricane Epsilon Discussion Twenty-One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5-12-04 [2015-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2). 
  21. ^ James L. Franklin. Hurricane Epsilon Discussion Twenty-Two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5-12-04 [2010-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2). 
  22. ^ Lixion Avila. Hurricane Epsilon Discussion Twenty-Five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5-12-05 [2015-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2). 
  23. ^ Richard Knabb. Hurricane Epsilon Discussion Thirty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5-12-06 [2015-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2). 
  24. ^ Lixion Avila. Hurricane Epsilon Discussion Thirty-Two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5-12-07 [2015-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2). 
  25. ^ Richard Knabb. Hurricane Epsilon Discussion Thirty-Three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5-12-07 [2010-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2). 
  26. ^ Lixion Avila. Tropical Depression Epsilon Discussion Thirty-Seven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5-12-08 [2010-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2). 
  27. ^ 27.0 27.1 27.2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Atlantic hurricane best track (HURDAT version 2) (TXT). United State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5-06-04 [2015-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22). 
  28. ^ Gladys Rubio. Tropical Weather Discussion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5-12-10 [2015-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5). 
  29. ^ Adrian. A Season That Won't Quit. The Lakeland Ledger. Associated Press. 2005-12-31 [2015-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14). 
  30. ^ Dorst, Neil. Subject: G1) When is hurricane season?.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09 [2015-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1). 
  31. ^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Documentation of Atlantic Tropical Cyclones Changes in HURDAT.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1 [2015-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2). 

外部連結

[編輯]
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的熱帶氣旋編輯
5
K
歷史
5
W
歷史
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
TD TS C1 C2 C3 C4 C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