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Edge (雜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Edge
主編托尼·莫特
類別電子遊戲雜誌
發行周期月刊
發行量29,007(2009年全年)[1]
28,898(2008年全年)[2]
31,304(2007年全年)[3]
35,145(2006年全年)[4]
發行者Matthew Pierce
首發日期1993年10月
公司Future Publishing
創刊地區英國
語言英文
網站futureplc
ISSN1350-1593

Edge》是由英國Future plc出版的多格式的電子遊戲雜誌。其以行業人脈關係、社論立場、獨特的匿名第三人稱寫作風格、年度大獎與長壽而出名。此外雜誌亦曾經在英國以外的地方發行過多個版本。

歷史

[編輯]

雜誌由長期擔任電子遊戲記者的史蒂夫·賈瑞特英語Steve Jarratt創辦,而之前他已經為未來出版社開辦了其它幾個雜誌。

雜誌第一百期的封面作畫由宮本茂特別提供。於2009年3月發行的第二百期雜誌使用了200種不同的封面,每種封面各紀念了一款遊戲;其中199種在市場上正常流通,剩餘的一種只供應給獨家的訂戶[5]。每種封面僅印製於200份雜誌上,但已足以應對《Edge》28,898份的發行量[6]

在2003年10月,《Edge》時任主編若昂·的迪尼茲-桑切斯離開了雜誌社,隨之離開的還有副主編大衛·麥卡錫和其他的特派編輯[7]。在連串離職事件後,《Edge》的主編由在迪尼茲-桑切斯之前擔任過主編的托尼·莫特重新擔當。唯一留下來的舊團隊成員瑪格麗特·羅伯遜在2006年代替莫特成為主編[8]。2007年5月羅伯遜從主編上卸任,托尼·莫特第三次擔當主編[9]

在1995年和2002年,《Edge》英國版的部分內容也發表在美國《次世代》雜誌上。在2007年,未來的美國子公司,未來美國開始重新在《次時代》的網站發佈最近《Edge》的特色內容[10][11];隨後《Edge》的網站和博客被併入《次世代》網站[12]。在2008年7月,經過兩大品牌高層的商議,整個網站被易名到《Edge》的旗下[13][14]

自《Edge》發行以來,雜誌已經被重新設計了三次。首次於1999年,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別在2004年和2011年。第一次設計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雜誌寬度。而最新設計的又再度更改了雜誌的物理尺寸,並使用了比以前質量更高的紙張。

特色

[編輯]

每一期雜誌都包括關於特定遊戲「製作」的文章,其內容通常包括對原開發商的採訪[15]。自第143期起,在職退出了「拓展時間」系列回顧型文章,和「製作」欄目一樣,每篇文章都聚焦於一個遊戲的事後評價,其會對遊戲最有趣或創新性的設定給出深入的解析[16]。由於雜誌的重新設計,該欄目已經取消了。

「代碼商店」將會檢查更多的技術課題,如3D建模程序或物理中間件。而「工作室簡介」和「大學簡介」則主要是對開發商或出版商,以及高等教育機構遊戲相關課程的單頁匯總。

雖然每期雜誌都印有整體貢獻者的名單,但雜誌通常不對個人作家的具體的評論和文章署名,而只是以《Edge》雜誌做匿名處理。而該做法對雜誌的定期專欄作家例外。當前雜誌有四個專欄作家:詹姆斯·利奇、蘭迪·史密斯、克林特·霍金和Tadgh Kelly。此外,雜誌的一些專欄作家開始談論整個遊戲產業,而非專注於具體遊戲設計話題。他們是《Trigger Happy英語Trigger Happy (book)》作者史蒂文·普爾[17],雷·亞歷山大和布賴恩·豪,而他們的戲仿章節「你玩錯了」在雜誌的新設計中開辦。

以前的專欄作家包括保羅·羅斯數碼化器英語Digitiser的創始人)、世嘉視覺娛樂的名越稔洋、作家蒂姆·蓋斯特、N'Gai Croal和遊戲開發者傑夫·明特。此外,許多欄目都以化名為「紅眼」的形式匿名發表,此外幾位日本作家的作品發表在一個稱為「關於日本的東西」的普通欄目中。

詹姆斯·哈欽森的漫畫《Crashlander》連載於《Edge》的第143期到193期[18]

評分

[編輯]

在約三年之前,《Edge》為11款遊戲打了10分滿分,這個分數以前被定義為「革命」,其他的得分也有類似的標稱。然而在第143期時評分系統變為了一個簡單的列表,即「10=十、9=九……」,對於讀過許多評分的人來說,他們是不會對評分太認真的[19]

《Edge》至2014年9月已為17款遊戲打了滿分;相反,雜誌另為只兩款遊戲打了1分。

參考資料

[編輯]
  1. ^ Standard Certificate of Circulation -EDGE (PDF). ABC. 2010-02-11 [2010-02-1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0-02-16). 
  2. ^ Standard Certificate of Circulation -Edge (PDF). ABC. 2009-02-12 [2009-02-2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9-08-16). 
  3. ^ Standard Certificate of Circulation -Edge (PDF). ABC. 2008-02-14 [2008-06-1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9-08-16). 
  4. ^ Further decline for print mags. gamesindustry.biz. [2007-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07). 
  5. ^ Edge 200 On Sale Now. [2011-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1). 
  6. ^ ABC. Web.archive.org. 2006-01-07 [2011-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1-07). 
  7. ^ Bramwell, Tom. Senior EDGE staff quit. Gamesindustry.biz. 2003-10-30 [2006-1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6). 
  8. ^ Margaret Robertson appointed Editor of Edge. gamesindustry.biz. 2006-04-20 [2012-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17). 
  9. ^ Edge editor quits Future. gamesindustry.biz. 2007-05-21 [2012-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17). 
  10. ^ Edge Section : Next Generation. Future US. 2007 [2007-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06). 
  11. ^ Offers Daily Edge Content - Edge Magazine. Next-gen.biz. 2007-05-03 [2011-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04). 
  12. ^ Mott, Tony. Welcome to the new Edge blog. Next-Gen.biz. 2007-09-26 [2007-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24). 
  13. ^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Edge Online). Future US. 2008 [2008-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5). 
  14. ^ Future to rebrand Next Gen website as Edge. Future US. 2008-07-10 [2008-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30). 
  15. ^ Examples of "The Making Of..." articles available onlin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6 June 2011).
  16. ^ 「擴展時間」的可用在線文章示例:NiGHTS Into Dream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Second Sight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2-09-04,Perfect Dar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Prince of Persia: The Sands of Time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2-09-05.
  17. ^ Archive of "Trigger Happy" columns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2-07-14 at Steven Poole's website
  18. ^ Hutchinson, James. Crashlander Archive. [2008-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08). 
  19. ^ "Does a perfect score mean a perfect gam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Games Radar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