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戰俘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基礎條目 戰俘屬於維基百科社會和社會科學主題的基礎條目擴展。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軍事專題 (獲評丙級極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軍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軍事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極高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高重要度

關於戰俘條目[編輯]

我看到有以下文字:

中國自古有所謂「殺俘,不祥」的說法,但秦國大將白起一口氣殺掉了40多萬的趙國戰俘,以及西楚霸王項羽也曾坑殺數十萬秦兵,此後殺俘已趨合理化。

請問這個說法是否正確?有沒有相關資料?--管閒事Inspector留言2011年6月1日 (三) 12:30 (UTC)[回覆]

我聽過一個版本是「殺降不祥」(約有 105,000 項Google結果),而「殺俘不祥」則約有 35,000 項Google結果。可見「殺降不祥」或「殺俘不祥」確實是坊間流傳的說法。--Hargau (留言) 2011年6月1日 (三) 15:10 (UTC)[回覆]
再問:「殺降不祥」或「殺俘不祥」出現的具體年代?最早出現此類文字的文獻是什麼時候?如果在白起、項羽之前並沒有這樣的說法,何來改變一說?其次,因為白起和項羽的殺俘,就使得「此後殺俘已趨合理化」了嗎?我覺得好像不對啊。--管閒事Inspector留言2011年6月2日 (四) 09:23 (UTC)[回覆]
這方面的資料好像很難找。—Snorri (留言) 2011年6月2日 (四) 09:59 (UTC)[回覆]
那就弄清楚一個問題先:中國歷代的文獻中,是否認為殺害戰俘是一種「合理」的行為?如果是的話,再探討是否是因為項羽、白起而起以及以前是否有「殺俘不祥」這類說法不遲。--管閒事Inspector留言2011年6月2日 (四) 13:28 (UTC)[回覆]
《史記》卷73記載白起被迫自殺前說:「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劉邦曾指責項羽曰:「詐坑秦子弟新安二十萬,王其將,罪六。」「夫為人臣而弒其主,殺已降,為政不平,主約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無道,罪十也。」--Mewaqua 2011年6月3日 (五) 11:01 (UTC)[回覆]
那以後朝代的史料呢?--管閒事Inspector留言2011年6月3日 (五) 13:24 (UTC)[回覆]
後面那一段「合理化」已經被我去掉了。再請問關於「殺俘不祥」的文獻有沒有?--管閒事Inspector留言2011年6月4日 (六) 05:57 (UTC)[回覆]
《資治通鑑》卷81:諸葛靚欲屠之,悌曰:「強敵在前,不宜先事其小,且殺降不祥。」
《新五代史》卷38:莊宗東征,慮衍有變,遣人馳詔魏王殺之。詔書已印畫,而居翰發視之,詔書言「誅衍一行」,居翰以謂殺降不祥,乃以詔傅柱,揩去「行」字,改為一「家」。時蜀降人與衍俱東者千餘人,皆獲免。
《宋史》卷259:至定州,重進欲斬降卒後期至者,繼忠諭以殺降不祥,皆救免之。--Mewaqua 2011年6月4日 (六) 14:19 (UTC)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戰俘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9月26日 (二) 05:57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