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網絡中立性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原文似乎為機器翻譯文, 多有錯誤, 重新翻譯起 Hanteng (留言) 2008年11月29日 (六) 15:08 (UTC)[回覆]

原文[編輯]

網絡中立性,或網絡中立Network neutrality)亦稱做互聯網中立性internet neutrality)或簡寫作「NN」,指的是一種應用於社區寬帶網絡,並可能對所有網絡都有效的基礎原則。網絡中立性尚無統一的定義,但多數都認同:一處免費為社區提供的寬帶網絡,應對多數人配屬的設備和使用的通訊模式保持中立,且不因一種通訊而降低另一種通訊的服務等級。[1][2][3]

網絡中立性原則與支持互聯網中立性的條例,是在眾多論壇中熱烈討論的一個主題。從2000年代早期開始,網絡中立性規則的支持者們便已開始警告說,寬帶提供商會竭力地在「最後一公里」攔阻他們不喜歡的應用,並且還會區別對待不同的內容提供商(譬如網站、服務、協議等),特別是他們的競爭者。中立性的提議者還認為,電信公司會尋求把捆綁服務的模式更多地用於從其控制的通訊管道獲利的目的,而更勝於滿足客戶對其內容或服務的需求。[4]其他支持者則表示,他們相信「網絡中立性」是現今自由的根本重要保證。[5]互聯網協議的共同發明人Vint Cerf所說的那樣:「互聯網沒有為新內容或服務設計看門人。一條輕鬆但強制的中立性規則可以保證互聯網的持續興旺。」[6]

同時,批評者也認為網絡中立性規則是「尋找問題中的答案」(a solution in search of a problem),並相信網絡中立性規則會打擊寬帶提供商升級網絡與推出下代網絡服務的積極性。[7]其他批評者則認為,某些種類的區別對待——特別是為了保證「高質量服務」時——不是問題,而且這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互聯網協議的另一位共同發明人Bob Kahn認為網絡中立性術語是一條可調整的口號,他所反對的是:「如果目標是鼓勵人們去構建新的能力,然而構建這種新能力的領導團體,很可能只會把它用在自己以它開始的網絡上,而它很可能不會出現在其他團體的網絡中。[8]

電信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在實現一些新的服務和內容模式的過程中,試圖對互聯網的流量和內容施加有選擇的(或者說歧視性的)控制。大約在2003年間,針對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的這種行為,在一些反對意見中「網絡中立性」這個術語被塑造出來的。電信運營商(目前通過提供對整個互聯網的訪問而盈利)已經提議,根據一種「分層服務」(tiered service,TS)模型將特定「高優先級」的流量隔離出來;他們聲稱這樣他們就可以為客戶提供高級的功能和更高品質的服務。但利害攸關的是,電信運營商可能會利用這種權利對不同的流量類型提供有歧視性的服務—針對某些內容提供商(即某些網站、服務、協議)的內容而收費,如不付費則提供很差的服務或者沒有服務。

分層服務的建議者聲稱,「高優先級流量」模型可以被正當的使用,並不會對公眾的帶寬或者服務品質施加實質性的限制。因此,「網絡中立性」被指責成「一種找麻煩的解決方案」,並且被指責成減損了建設、啟動新一代互聯網的激勵作用。[9]

中立性的支持者則聲稱,電信運營商之所以尋求這種分層服務模型,更多的是為了通過控制傳遞途徑(pipeline)來獲利,而非來自對他們內容或者服務的需求。他們以其他的大眾傳播和電訊技術為類比,指出電信運營商支配了並且(或者)抑制了廣播和電話技術,從而導致了更少的客戶選擇、服務多樣性,更多的公司官僚(corporate bureaucracy)和網絡分層(network stratification). (參見 社會分層)。[10] 另有人聲稱,他們相信網絡中立性對維繫現有的自由擁有首位的重要性。[11]

還有第三組群體認為爭論雙方的觀點都很可疑。[12]

參考文獻[編輯]

da:Neutralt-netværk de:Netzneutralität en:Network neutrality es:Neutralidad de red fi:Network neutrality fr:Neutralité de réseaux he:נייטרליות הרשת it:Neutralità della Rete nl:Netneutraliteit no:Nettnøytralitet pt:Neutralidade da rede ru:Сетевой нейтралитет sv:Nätneutralitet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網絡中立性中的2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6月12日 (二) 14:07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網絡中立性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7月31日 (二) 05:55 (UTC)[回覆]

  1. ^ Sir Tim Berners Lee's second blog entry on Network Neutrality real mp4
  2. ^ Tim Wu's page on Network Neutrality
  3. ^ Net Neutrality
  4. ^ Four Eyed Monsters :: Humanity Lobotomy - Net Neutrality Open Source Documentary
  5. ^ "No Tolls On The Internet"
  6. ^ Davidson, Alan. Vint Cerf speaks out on net neutrality. The Official Google Blog. Google. 2005-11-08. ,原文是「The Internet was designed with no gatekeepers over new content or services. A lightweight but enforceable neutrality rule is needed to ensure that the Internet continues to thrive.」
  7. ^ "The Web's Worst New Idea," Wall Street Journal, 18 May 2006
  8. ^ "An Evening With Robert Kahn," video from Computer History Museum, 9 Jan 2007, transcript of the video passage in which net neutrality is mentioned「If the goal is to encourage people to build new capabilities, then the party that takes the lead in building that new capability, is probably only going to have it on their net to start with and it is probably not going to be on anybody else's net.」
  9. ^ "The Web's Worst New Idea," Wall Street Journal, 18 May 2006
  10. ^ Four Eyed Monsters :: Humanity Lobotomy - Net Neutrality Open Source Documentary
  11. ^ "No Tolls On The Internet"
  12. ^ No Neutral Ground In This Battle. [200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