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已撤銷的典範條目曾屬典範條目,但已撤銷資格。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連結中可了解撤銷資格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條目照建議改善而重新符合標準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05年5月1日典範條目評選入選
2009年2月24日典範條目重審維持
2010年6月29日典範條目重審維持
2014年5月9日典範條目重審撤銷
當前狀態:已撤銷的典範條目
基礎條目 屬於維基百科自然科學主題的基礎條目擴展。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化學物質專題 (獲評丙級極高重要度
此類條目是化學專題化學物質專題的內容之一,該專題致力於提高維基百科對各類化學物質的覆蓋率及內容質量。如果您願意參與進來,可以幫助提高此類條目或移步專題首頁獲取更多訊息。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極高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高重要度
醫學專題 (獲評丙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醫學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醫學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評級[編輯]

移動自Wikipedia:條目質量提升計劃/化學/條目提名

[編輯]

支持[編輯]

  1. 百無一用是書生 () 19:46 2005年4月8日 (UTC)
  2. -藍色理想補充每日所需維生素 19:54 2005年4月9日 (UTC)
  3. Burea Acupotter'n 11:17 2005年4月11日 (UTC)

評論[編輯]

這是我這兩年幾乎天天接觸的東西,簡直要人命--百無一用是書生 () 19:46 2005年4月8日 (UTC)

這個...是小作品嗎? Burea Acupotter'n 14:38 2005年4月9日 (UTC)
我想無論是不是小作品,經過質量提升後,必然會有所提高--百無一用是書生 () 03:15 2005年4月11日 (UTC)

表格[編輯]

是不是可以把表格中的固、液、氣性質部分不要,因為在外部連結中給出了這些數據的可信來源。而且對於條目本身,這些數據對於大多數非專業人士來說太深了,而對於專業人士來說就是不大會英語也應該能夠看懂外部連結中的性質數據。--百無一用是書生 () 17:54 2005年4月13日 (UTC)

同意,本來搬來那個表格就覺得很多可以不需要的,只是複製過來省事就全搬過來了。--藍色理想補充每日所需維生素 16:27 2005年4月14日 (UTC)

為什麼溶解度的單位是/100 ml 水,而不是/100 g 水?--Vostra Sanctita 16:31 2005年4月23日 (UTC)

溶解度數據質量比m/m和質量體積比m/v都可以使用,少數情況下還可以使用體積比v/v。比如您增加的NaOH的數據,我這裏MerckIndex上標的就是50 g/100 mL。--藍色理想補充每日所需維生素 16:37 2005年4月23日 (UTC)

評審建議[編輯]

第一句話建議改為 苯是一種碳氫化合物。因為現在說是芳烴,芳烴又解釋是含苯環的物質,苯環有說是芳烴的組成部分。因此說苯是芳烴就有循環論證的嫌疑。--用心閣(對話頁)Wikimania 2005! 06:12 2005年4月28日 (UTC) 第一段話還有好好整理一下,不要太專業。--用心閣(對話頁)Wikimania 2005! 06:37 2005年4月28日 (UTC)

與職業病的關係[編輯]

是否在「安全」的章節中加入職業病的介紹?

有必要對苯的穩定性做出說明[編輯]

比如在自然環境中是不是很快分解或者能長時間存在。Mukdener|(給我留言)☎|我目前編寫的條目,也許你也有興趣參與哦 02:07 2005年12月1日 (UTC)

這是一種很穩定的物質--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35 2005年12月1日 (UTC)

鹵代反應的機制[編輯]

事實上,鹵素分子並不會在三鹵化鐵催化下發生異裂,親電試劑也並非鹵正離子,而是鹵素分子與三鹵化鐵的絡合物。---兩面針 06:48 2006年8月24日 (UTC)

關於分子式的寫法[編輯]

有的方程式中將分子式寫成了斜體,而有的則是正體。我看相關文獻一般將分子式按正體寫,數學變量一般寫成斜體,希望能引起各位的注意。Lxp (Talk) 09:28 2006年10月5日 (UTC)


凱庫勒式[編輯]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02/20/content_2070581.htm 《中國青年報》的這篇文章證明了凱庫勒所謂的夢見「咬住自己尾巴的蛇」,從而有了苯的結構式的靈感的故事是假的。

苯環的定位效應竟然沒有?[編輯]

作為一篇特色條目,竟然沒有提及苯環的親電取代定位效應?在下已經粗略將其補上!--Chaochou☎☏Contact 2011年8月16日 (二) 13:58 (UTC)[回覆]

網絡文化[編輯]

「苯寶寶」(Google搜尋)是否需要寫進去?-- By LNDDYL.(留言2016年1月7日 (四) 08:36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中的3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6月8日 (四) 09:08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