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投票/增加「香港繁體」轉換標籤/投票過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是次投票,支持45票,反對13票,中立3票。

超過10票支持,且反對票未達總票數的1/3(19票),投票結果是通過

(+)支持[編輯]

  1. (+)支持--兩岸三地的文化差異實在太大了。--小狼 12:28 2006年10月27日 (UTC)
  2. (+)支持--有些字香港和台灣的意義差別太大,而且使用中文維基最多的是香港人。--NEO (talk) 12:35 2006年10月27日 (UTC)
  3. (+)支持--能為使用者提供方便的功能,我都會支持。--Moonian♨一盅兩件貢獻 主要 全部 12:51 2006年10月27日 (UTC)
  4. (+)支持,意見同上。--Wrightbus 20:58 2006年10月27日 (HKT)
  5. (+)支持。另,建議所有的標籤都改為兩個字,我的屏幕這麼寬一個屏幕都顯示不了,不要叫香港繁體與台灣繁體這麼長的名字,止用香港與台灣即可。--刻意 13:13 2006年10月27日 (UTC)
  6. (+)支持,這是一個方便香港使用者的做法。 -- Kevinhksouth (Talk) 14:40 2006年10月27日 (UTC)
  7. (+)支持--的的喀喀湖上的幽靈(talk to Louer) 15:10 2006年10月27日 (UTC)
  8. (+)支持 --關於按鈕該以什麼名稱命名,請大家在支持之餘,也提議一下按鈕的名稱。 --kknews - 齊來消滅社區主頁上的紅字連結 15:51 2006年10月27日 (UTC)
  9. (+)支持: 雖然我是台灣人,但我知道這樣能使香港維基人更方便使用,但這是對於維基百科版面的重要修改,所以我支持這樣做的前提是「標籤名稱要謹慎決定」。--—以上未簽名的意見是由Stanleyliao5 (對話貢獻) 在01:01 2006年10月28日所加入的。
  10. (+)支持「香港正體」由維基百科帶起吧。--encyclopedist (對話頁) 17:41 2006年10月27日 (UTC)
  11. (+)支持。香港和台灣在用語上有太多不同之處,此舉方便非註冊用戶。--Charlotte1125 21:48 2006年10月27日 (UTC)
  12. (+)支持有這需要,我較支持「香港繁體」、「台灣正體」。--阿堃 02:29 2006年10月28日 (UTC)
  13. (+)支持——戰場之狼 03:33 2006年10月28日 (UTC)
  14. (+)贊成:簡體、台灣繁體、香港繁體--Jasonzhuocn...台灣社群Blog
  15. --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03:53 2006年10月28日 (UTC)
  16. (+)支持意見同皆。--kerokero.....girogiro....tamatama.... kurukuru....請叫我小遙! 05:27 2006年10月28日 (UTC)
  17. (+)支持為了便利使用者,應該是要增加的,我本人支持「香港繁體」、「台灣正體」。--robinhou 05:55 2006年10月28日 (UTC)
  18. (+)支持如果能解決埋譯名問是更好,如cn布殊;hk布殊;tw布希。--Onon19820531 08:16 2006年10月28日 (UTC)
  19. (+)支持這正好體現網上百科全書的可塑性及全面性(相對其他媒體)。Cmlau 13:14 2006年10月28日 (UTC)
  20. 強烈五體投地orz(+)支持,香港和台灣的譯名通常都是不一樣的,無可能要我們接受吧?--甚麼是愛情???(有事找我?) 15:07 2006年10月28日 (UTC)
  21. (+)支持--一頁本是難成書 16:35 2006年10月28日 (UTC)
  22. (+)支持,支持「香港繁體」港澳繁體」、「台灣正體」。--すぐる@武蔵 03:43 2006年10月29日 (UTC)
  23. (+)支持,這是應該增加的。支持「香港繁體」、「台灣正體」。Daniel~Hei 04:04 2006年10月29日 (UTC)da167168
    ↑該用戶不符合資格,投票者必須在本討論發起時已為自動確認用戶,所以投票無效,但意見仍可供參考。
  24. (+)支持,畢竟台灣有部分的字詞文化與香港不同的。--蜜蜂 (Talk) 06:50 2006年10月29日 (UTC)
  25. (+)支持 未命名 08:03 2006年10月29日 (UTC)
  26. (+)支持,雖然個人習慣不轉換(可順面學學其他地區使用者的詞彙)。-minghong 17:04 2006年10月29日 (UTC)
  27. (+)支持,但大家是否要考慮一下,究竟香港繁體是否包括澳門地區?甚至zh-sg又如何處理,這是我們要處理的問題。不過實際上,中文維基大部份繁體資源都是在台灣繁體身上,使用者往往需要在用戶參數設置(zh-hk),這明顯方便得多了。--Mtrkwt 17:16 2006年10月29日 (UTC)
  28. (+)支持--ffaarr (talk) 00:45 2006年10月30日 (UTC)
  29. (+)支持,很多譯名在香港繁體跟台灣/新加坡繁體是不同的,所以應讓設立。TThk 08:19 2006年10月30日 (UTC)
  30. (+)支持,主要是因為香港的名詞譯名習慣與中國內地及台灣的分別,不論人名、地名、技術名詞,甚至電影的譯名都有很大的分別。既可方便香港(及澳門人) ,又無損其他地區使用者的利益,何樂而不為?--Paparazzi(追訪) 08:26 2006年10月30日 (UTC)
  31. (+)支持--沙田友 08:26 2006年10月31日 (UTC)
  32. (+)支持--User:A04clh 08:29 2006年10月31日 (UTC)
    ↑該用戶不符合資格,投票者必須在本討論發起時已為自動確認用戶,所以投票無效,但意見仍可供參考。
  33. (+)支持真相的裁決者 02:51 2006年11月1日 (UTC)
    ↑該用戶不符合資格,投票者必須在本討論發起時已為自動確認用戶,所以投票無效,但意見仍可供參考。
  34. (+)支持,台灣香港真的太多東西譯名不一樣而造成了閱讀和查詢的麻煩。所以支持「香港繁體」、「台灣正體」。--~FBI~ 13:34 2006年11月1日 (UTC)
  35. (+)支持,但由於港澳地區的文化基本相同,建議改成港澳繁體,否則將來澳門的維基人一定會提出澳門繁體的議案。--Алексеевски Talk to me 06:02 2006年11月2日 (UTC)
  36. (+)支持,這個不是頁面效果的簡潔問題,是尊重不同用戶的易用性問題。希望大家共同協作,讓知識共建做的更好--天下維客站長 冷玉 11:51 2006年11月2日 (UTC)
  37. (+)支持。--Theodoranian|虎兒 =^-^= 05:10 2006年11月3日 (UTC)
  38. (+)支持。並同意上面更改為「港澳繁體」,今次可不單單是為了香港而拆開,況且也可以避免將來有人要求改名。 AbelCheung 09:42 2006年11月3日 (UTC) 忘了說明自己為甚麼投支持票 -- 就拿投反對票的人來說明,其中有些我查過一下修改紀錄,有少部份也是會將別人的習慣用詞轉換為自己的,例如住在或來自中國大陸的人就會將台灣用詞刪掉,換成大陸常用的詞語。我對這些人的雙重標準表示反感。 AbelCheung 10:18 2006年11月3日 (UTC)
  39. (+)支持。--Computor 12:44 2006年11月3日 (UTC)
  40. (+)支持,「港澳繁體」較適合。 Hkrocket 13:18 2006年11月3日 (UTC)
  41. (+)支持。就只增加一個按紐,便令香港的維基用戶方便多了,何樂而不為? 拔萃仔 06:59 2006年11月4日 (UTC)
    ↑該用戶不符合資格,投票者必須在本討論發起時已為自動確認用戶,所以投票無效,但意見仍可供參考。
  42. (+)支持。在繁簡轉換區體會不少...特別是人名、地名方面港、台間確有不少差異存在。「香港繁體」也還可接受,因是從語源影響性考慮,確是以中、港、台三地為主要分歧。大家有這樣的時候嗎?!有時想看一個條目的內地譯名,只要按「簡體」就全文轉過去了,可是要轉到台灣/香港的譯名則因為預設了地方語言所以要每次修改網址中的「zh-tw」或「zh-hk」,如果加一個按鈕是困難的技術,那我會倒投反對票,但其他的wiki engine也一直在用了,只是中文維基限制了此功能而已,所以我支持恢復。Stewart~惡龍 18:07 2006年11月4日 (UTC)
  43. (+)支持---Hillgentleman 06:59 2006年11月5日 (UTC)
  44. (+)支持-- Jason Wong JW07:48 2006年11月5日 (UTC)
  45. (+)支持-- Woodman 我認同反對的意見,繁簡本身差異不大。可是,由於有部份人執著於自己的政治傾向,導致內容、名稱等,出現很多的紛爭,讀者(至少我)對這些受影響的文章感到不悅。在沒有能力改變他們的情況下,那只好改變自己,獨立成為一支。 11:58 2006年11月7日 (UTC)
  46. (+)支持——支持香港繁體 --dbslikacheung 14:46 2006年11月7日 (UTC)
  47. (+)支持-- 既然用戶參數設定中已有zh-hk的選項,為何不加上有關轉換標籤呢?Wikipedia變得更User Friendly有何不好? -- Simonlo 03:30 2006年11月8日 (UTC)
  48. (+)支持--這樣的分類可以解決各地方語言習慣不同的問題--User:erwin User talk:erwin(talk) 10:18 2006年11月10日 (UTC)
  49. (+)支持--Sam Li 08:16 2006年11月10日 (UTC)

以下投票為投票期截止後才出現,並不計入有效票數:

  1. (+)支持 粵語維基的存在不置可否,但香港繁體有必要存在,因為香港的用法(注意:不是廣東話)由於譯音而有所不同 SS-Panzerdivision Hitlerjugend 05:57 2006年11月14日 (UTC)
  2. (+)支持 粵語維基 =/= 中文維基(香港繁體版),廣州同樣使用粵語,但譯名以普通話譯法為主,本人多篇網球員資料均分為中港台三地譯法。 Wilander (車路士 + 中國女排 + 費達拿 Fans) 06:02 2006年11月14日 (UTC)
  3. (+)支持--中原俊男 11:03 2006年11月15日 (UTC)

(-)反對[編輯]

  1. (-)反對香港很多用詞的不同是由於廣東話發音造成的,我認為既然已經有完全粵語化的粵語維基百科,就不需要再在中文版本加上香港繁體這樣的東西了。--七喜 進七喜屋喝一杯 05:23 2006年10月28日 (UTC)
  2. (-)反對鑑於反對票過少,我帶着疑問投下此票,希望能有所警示。 英文維基百科(en-two.iwiki.icu)也要弄幾個加拿大英語、澳大利亞英語、美國英語、英國英語、印度英語、南非英語等等的轉換標籤嗎?那既然需要香港中文的轉換標籤,那是否也應該增加新加坡中文、馬來西亞中文等的轉換標籤呢?Eastsea 08:38 2006年10月29日 (UTC)
  3. (-)反對,將中文定義複雜化,本人認為有礙維基之發展。現時中文維基所用的繁簡選擇,已足夠讓不同地區的華人理解所查看的資料。要照顧所有地區的文法差異可能嗎?舉個例:如何照顧美洲、歐洲華人的文法差異?--18164 01:23 2006年10月30日 (UTC)
  4. (-)反對,現在的技術已經能夠分辨港台用語差異,完全沒有必要採用zh-hk的做法,建議大家再仔細看看繁簡轉換的技術實現--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44 2006年10月30日 (UTC)
  5. (-)反對雖然中文有現在的繁體,簡體之別,但是本人覺得差別不是太大。一般簡體學繁體或繁體學簡體都是很容易的。而且中文很容易在上下文中理解全文的意思。所以我認為沒有必要再繼續細分。大陸還有很多方言,不同方言對同一物品的描述不一定相同,如果都各做一個類別,恐怕不現實吧。--dzd 21:55 2006年10月30日(UTC)
    ↑該用戶不符合資格,投票者必須在本討論發起時已為自動確認用戶,所以投票無效,但意見仍可供參考。
  6. (-)反對簡體繁體不需要分的那麼細,而兩者只不過有一些微小的差別,能看懂繁體的讀簡體不會很難,反之亦然。--EIN 16:07 2006年10月31日(UTC)
    ↑該用戶不符合資格,投票者必須在本討論發起時已為自動確認用戶,所以投票無效,但意見仍可供參考。
    這裏要說明的並非繁體簡體的問題,而是不同地區所用的不同用語的問題(與繁體還是簡體並沒有關係)。--Moonian♨一盅兩件貢獻 主要 全部 08:28 2006年10月31日 (UTC)
  7. (-)反對第一次使用,我投反對票。 16:07 2006年11月1日(UTC)
    ↑該用戶不符合資格,投票者必須在本討論發起時已為自動確認用戶,所以投票無效,但意見仍可供參考。
  8. (-)反對我認為zh-hk的發展仍未成熟,另外,香港人都可以閱讀台灣的繁體中文。--Samuel 08:00 2006年11月1日 (UTC)
  9. (-)反對這樣分化下去不利於交流,況且已經有粵語維基了,如果要用方言請去那。衣水的人 10:06 2006年11月2日 (UTC)
  10. (-)反對現在僅簡體+繁體還把人搞的暈頭轉向呢,不敢想像再多一個會是什麼樣子,台灣香港繁體一些小的差別直接在文章中區分即可。--Ffn 10:43 2006年11月2日 (UTC)
  11. (-)反對這樣分化下去並非有益,且已經有粵語維基,我想應該無需再細分,維基百科的簡繁分別初衷是為了中文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寫法,並非兩種表達意思的方法,所以我反對。同時懷疑此投票的公正性,正方NEO所述,「而且使用中文維基最多的是香港人」,很明顯連這次投票應該是港人最多。Copyliu 10:48 2006年11月2日 (UTC)
    ↑該用戶不符合資格,投票者必須在本討論發起時已為自動確認用戶,所以投票無效,但意見仍可供參考。
  12. (-)反對我認為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這是一個讓大家互相學習、交流的地方,語言文化進行融合才是正道,過於仔細的區分台灣繁體和香港繁體是逆道而行,不利於交流。香港繁體和台灣繁體並沒有那麼大的差別,事實上,幾乎所有的香港人和台灣人都可以看明白現在的繁體,甚至是簡體。也就是說,目前使用的繁體基本上不會造成任何交流上的障礙,因此,再區分一個香港繁體和台灣繁體純粹是多餘的,反而會造成很多誤會並影響其他地區的用戶。如果不是因為簡體和繁體差別如此之大,我甚至會主張合併簡繁體。iwantit 01:23 2006年11月3日 (UTC)
    ↑該用戶不符合資格,投票者必須在本討論發起時已為自動確認用戶,所以投票無效,但意見仍可供參考。
  13. (-)反對中文維基本來就是無國界的,現在應該是文化的交融,而不應該是文化的割裂。這是大勢所趨。不要把交流局限於一定地域。Zhaoyuping 08:35 2006年11月3日 (UTC)
    ↑該用戶不符合資格,投票者必須在本討論發起時已為自動確認用戶,所以投票無效,但意見仍可供參考。
  14. (-)反對:三地用詞上的差異其實只需一點點時間和耐心就可以克服。知道同一件事物在三地的名稱有甚麼差異,讓人開了眼界,也明白了自己的一套不是絕對;而且對以後到各地旅遊也有益處!(我是香港人)KevinNowhere 12:43 2006年11月3日 (UTC)
  15. (-)反對:建議用戶選擇zh-hk界面,即可使用香港用字轉換表。--維游 (o_o) 02:06 2006年11月4日 (UTC)
  16. (-)反對:會造成技術煩瑣,這並不是真正的閱讀需要,而是政治需要,新加坡簡體、泰國簡體中也有許多和大陸中國不同的詞彙,不應該為了照顧政治需要而不是閱讀需要把頁面複雜化。--方洪漸 04:45 2006年11月4日 (UTC)
  17. (-)反對:根據奧卡姆剃刀原理,「如無必要,勿增實體」。沒有必要增加可有可無的複雜性,一個系統越簡單越好。山村野民 12:05 2006年11月5日 (UTC)
  18. (-)反對:中文的表現不就只有繁體與簡體兩種,何必用地區來分割語言?!這樣只會造成使用上的混亂。大家都對維基有所貢獻,因此地區上用意的差異只要充分溝通達成共識就好,實在不需要另建分頁,這是我的想法。--David Jackson(talk) 05:51 2006年11月7日 (UTC)
  19. (-)反對:理由如下:1.已經有粵語維基百科了,不需要第二個。2.有些詞彙(像廣東話的「他」香港字打,別的地區是完全看不懂的)是粵語獨有的,不符合中文的文法,就像臺灣特有的注音文,不可列入「中文」維基百科。3.有人如是說:「香港是中文維基百科最多參與的地區」那麼照理來講,繁體的內容,由於是大多是香港人寫的,根本就不會有香港人難以閱讀的問題,反而是臺灣會想要成立一個「臺灣正體」了。☆㊣天下第一蟲㊣☆ 16:43 2006年11月9日 (UTC)

以下投票為投票期截止後才出現,並不計入有效票數:

  1. (-)反對:本人屬廣東人,與香港使用的語言基本上相同,已經有了粵語維基,基本上轉換是沒有必要的。有些人以使用維基的人以香港人居多為理由,更加不能苟同,如果不是政府封鎖中文維基現在至少可以達到15萬詞,而且貢獻的用戶將會以大陸地區為主。作為一個使用同種文字的民族,孫中山力主放棄粵語作為國語也出於維護國家的交流,儘管現在的繁體維基與香港使用上有一定差別,但並不影響香港用戶的使用。相反,如果香港用戶使用香港轉換版維基,對香港地區融入中國大陸更加顯得不利,香港人使用中文語法水平在華文社區中不強跟香港使用口語書寫有很大的關係。--踏血流紅 07:00 2006年11月13日 (UTC)
(:)回應: 我是反對粵語維基的存在, 因為口語不需書寫. 字彙的分歧包含有很多的因素(如有歷史/政治/社會), 這不是單純的對錯問題, 並且WIKI的任務不是改變狀況, 而是報導/敘述狀況. -- 同舟 08:38 2006年11月16日 (UTC)
  1. (-)反對。繁簡轉換的根本目的是對繁簡字形的轉換,而不是對不同地區用詞的轉換。同一事物的不同用詞表述本身就是任何語言都有的特點。--Alexcn 04:38 2006年11月16日 (UTC)
  2. (-)反對。如果加了香港繁體,我立馬將發起投票,要求增加100種以上的地方方言用法,因為這些用詞差異也極大,而且用戶也極多,完全能夠獲得通過。屆時,中文維基百科將完全分裂。希望大家慎重考慮這種分裂勢頭。--Dreamfly1024
  • 香港「渠」=國語「他」= 吳語「渠」--Hillgentleman 02:40 2006年11月10日 (UTC)
    • 雖然投票已經結束了但我還是要向這位仁兄說明, 香港/澳門的書面語與中國大陸的書面語的文法是完全一樣的, 就算是ZH-WP中更換了"香港繁體"(或者"港澳繁體")也不會存在「他」變成「佢」的"口語化"現象, 這是特區官方/學校的中文使用也不允許的. 這次校訂是針對專有名詞(或一部分動詞)的港澳版對換, 如地鐵-捷運, 電腦-計算機等等, 這些都是不同地方的書面語經常出現的分歧. -- 同舟 07:29 2006年11月16日 (UTC)
      • p.s. 有很多反對者宣稱有ZH-YUE.WP就足夠, 但這是不合理的, 因為粵語是口語, 口語, 是不需要書寫的. 粵語使用者在閱讀中文書面語時能在口述時自動更換為粵語口語, 相反在閱讀用粵語口語書寫的文章時會出現困難. 如果有人能對口語文章的理解速度比書面文章的快, 這只是證明這個人已經受到當今庸俗文化的污染, 是不少香港人反對ZH-YUE.WP的存在原因. -- 同舟 07:45 2006年11月16日 (UTC)

(=)中立[編輯]

  1. (=)中立,真是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無法決定。有固然方便,也是對港人的尊重。但香港能有,會惹來一些問題,澳門人能有嗎? 新加坡人能有嗎? 其次,香港的地域重要性似乎.........再說,現在的處境反倒我這些港維基人了解到不少陸、台譯名,最後嘛........其實現在的情況變相吸引不少香港人註冊登陸(*個人感覺而已*)。所以最後還是選擇中立,真系揀o吾落手(*無法下手去挑*)--JéRRy.雨雨.t.j.o.b.hk 09:27 2006年10月30日 (UTC)
  2. (=)中立: 有zh-hk而沒有zh-sg,好像怪怪的。 -- khris 10:00 2006年10月30日 (UTC)
  3. (=)中立:本想投支持,但是看了Yuyu和khris的留言後,對這票有保留。--Flame 11:49 2006年11月2日 (UTC)

以下投票為投票期截止後才出現,並不計入有效票數:

  1. (=)中立:其實可否設一頁獨立的頁面給沒註冊的使用者選擇。將標籤改為「繁」「簡」「其他」--Ahleong 06:47 2006年11月11日 (UTC)補充:又或者按簡體列出所有簡體選項,按繁體列出所有繁體選項--Ahleong 06:57 2006年11月11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