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中都唐荣砖窑厂

坐标22°38′31″N 120°17′04″E / 22.6418715726752°N 120.284501381626°E / 22.6418715726752; 120.284501381626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2°38′31″N 120°17′04″E / 22.6418715726752°N 120.284501381626°E / 22.6418715726752; 120.284501381626

台湾炼瓦会社打狗工场(中都唐荣砖窑厂)
台湾炼瓦会社打狗工场
八卦窑与烟囱 地图
位置中华民国高雄市三民区中华横路220号
建成时间大日本帝国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
公众参观开放时间:全天(内部不开放)
官方名称台湾炼瓦会社打狗工场(中都唐荣砖窑厂)
类型登录等级:国定古迹
登录种类:产业设施
详细登录资料
台湾炼瓦会社打狗工场(中都唐荣砖窑厂)--东北角倒焰窑
倒焰窑
位置高雄市三民区中华横路220号
建成时间中华民国民国六十四年(1975年)
公众参观开放时间:全天(内部不开放)
官方名称台湾炼瓦会社打狗工场(中都唐荣砖窑厂)--东北角倒焰窑
类型登录等级: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产业设施
详细登录资料

中都唐荣砖窑厂,是位于台湾高雄市三民区爱河旁,前身为“台湾炼瓦会社打狗工场”的产业建筑,先于民国九十二年(2003年)4月16日公告为高雄市市定古迹[1],后于民国九十四年(2005年)3月11日公告为国定古迹[2],此外在工厂东北方的倒焰窑则在民国九十三年(2004年)2月25日被公告为历史建筑[3]。另外在附近还有一间红砖办公室。

历史

[编辑]

日治时期

[编辑]

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日本企业家鲛岛盛于打狗(高雄)三块厝以15000日圆创办了“鲛岛炼瓦工场”[1]。该工厂是高雄第一间砖窑,设有三座传统的“目仔窑[1]。工厂设在这里,除了能获得爱河沿岸的黏土来制砖外,也能从邻近的柴山取得烧制砖块所需的木材[1]。而由于工厂需要大量的人力,所以吸引了不少来自澎湖与今台南市北门区的移民,进而使得该区繁盛起来[1]

大正二年(1913年),后宫信太郎在台北成立“台湾炼瓦株式会社”,开始整并台湾各地的砖窑厂,而鲛岛炼瓦工场亦被整合进台湾炼瓦株式会社打狗工场中[1]。七年后(1920年)因打狗改名为“高雄”,所以工厂也改名为“高雄砖场”[1]。之后由于生产上的需求,所以从称为“蒸笼窑”的一号窑开始增建了六座八卦窑[1]。据载在昭和十年(1935年)左右,当时此处是高雄州规模与产能最大的砖厂,南台湾重要建筑所用的砖头几乎都由此处供应[1]

战后时期

[编辑]

二次大战结束后,此处被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工矿处接管,划分进纺织、玻璃、窑业等十二单位中;后来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时这十二单位又合为工矿总公司,而此工厂也改为“工矿公司高雄砖厂”[1]。之后民国四十六年(1957年)砖厂被唐荣铁工厂买下,成立“唐荣铁工厂股份有限公司高雄砖厂”;但三年后唐荣铁工厂发生财务危机,由经济部处理善后,于民国五十一年(1962年)宣告唐荣铁工厂属于公营事业[1]。而从民国五十四年(1965年)开始,唐荣铁工厂自行研发以日本时代留下来的八卦窑烧制的耐火砖,供此时迅速发展的高雄钢铁业各厂使用[1]。但随着成本提高、竞争激烈等因素,唐荣铁工厂拆除了一号、二号与六号的八卦窑,请外国技师先后兴建了三座倒焰窑(Down-draft kiln)[1]。倒焰窑完成后,所出产的耐火材料不仅可供唐荣本身使用,还可卖给台糖等工厂使用,带来了不少收入[1]。后来工厂在民国六十九年改名为“唐荣耐火材料厂”,四年后因唐荣铁工厂精简公司组织而并入不锈钢厂中,但依然生产耐火材料[1]

但由于后来砖材的需求降低、环保意识提升与工资高涨等因素,砖窑厂于民国七十四年(1985年)停止生产,但办公室仍使用到民国九十一年(2002年)8月员工才撤离[1]。2007年,中都唐荣砖窑厂曾作为影视作品《穿墙人》拍摄取景的地点。


建筑配置

[编辑]

中都唐荣砖窑厂由数个时期的建筑所组成,日治时期的厂区共有六座霍夫曼窑[注 1],且场内还有自三块厝车站延伸,途经当时的大江组灰窑、东洋制罐株式会社[注 2]、打狗酒精株式会社等工厂直至今高雄中都桥东边桥头为止的工业专用铁路“炼瓦会社线”[注 3],此外还有供牛车从凹子底搬运制砖原料的轻轨[4]:20。而在砖窑的北边则是生产砖坯的砖造机器间,而厂区的东边为办公室与厂长宿舍,铁轨以南则是员工宿舍[4]:25

进入民国时期后,最初因战争的破坏而只能使用2、3、6三座八卦窑与一部分的湿式制砖机来生产[注 4][4]:27,之后六座窑全数陆续修复。后来1、2、6号窑拆除,改建倒焰窑,之后又加建了隧道窑。而目前的厂区主要保留的是3号八卦窑,倒焰窑与隧道窑,另外还有日治时期的办公室。[1]

日治时期的红砖办公室为两层楼建筑,坐北朝南,空间平面成正方形,于门口处设有门廊,其上有阳台。正面开窗四扇,东西二面则各开六扇,朝北的背面则无窗[4]:47

图集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注释
  1. ^ 1号窑俗称蒸笼窑,2至6号窑则是八卦窑。
  2. ^ 当地居民称为“铜釭仔会社”[4]:91
  3. ^ 约为今高雄市的中华横路。
  4. ^ 1950年代左右的年产量约为1285万块,占当时全台总砖产量的10%[4]:26
来源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史蹟高雄》.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 2004年12月: 43-46、101-104页. ISBN 957-01-9853-2. 
  2. ^ 台湾炼瓦会社打狗工场〈中都唐荣砖窑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3. ^ 台湾炼瓦会社打狗工场﹝中都唐荣砖窑厂﹞--东北角倒焰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4. ^ 4.0 4.1 4.2 4.3 4.4 4.5 《磚仔窯的故事》.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2003-12-31. ISBN 957-01-6519-7.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