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大田战役

坐标36°28′29″N 127°16′22″E / 36.47472°N 127.27278°E / 36.47472; 127.27278 (Battle of Taejon)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田战役
韩战的一部分
A city square filled with soldiers and civilians. Smoke is in the sky in the background behind a large building
1950年7月,准备撤出大田市的美军部队
日期1950年7月16日-20日
地点36°28′29″N 127°16′22″E / 36.47472°N 127.27278°E / 36.47472; 127.27278 (Battle of Taejon)
结果 朝鲜战术胜利
韩国美国战略胜利(成功建立釜山环形防御圈
参战方
 朝鲜
指挥官与领导者
美国 威廉·弗里希·迪安 (被俘)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李权武[1][2]
参战单位
兵力
11,400名步兵 13,500至17,600名步兵
50辆坦克
伤亡与损失
922人阵亡
228人受伤
2,400人失踪
不明

大田战役韩语:대전 전투大田戰鬪 Taejon jeontu */?,英语:Battle of Taejon,1950年7月16日-7月20日)是美军朝鲜朝鲜人民军韩战早期在韩国忠清南道大田市爆发的一场战役。美国陆军第24步兵师在此役爆发前两周已多次与人民军交手,试图迟滞后者的推进速度,但人民军仍凭借其兵力优势屡次击败美军部队。第24步兵师被迫南撤,最终退守大田,并在城市以东的锦江沿岸设立防线,抵御持续推进的朝鲜军队。疲惫不堪且训练不足的美军部队不仅面临兵力悬殊的问题,而且其装备火力亦无法与人民军匹敌。因是之故,美军在经历数日战斗后撤离江岸防线,转而将兵力集中于戍守城市本身;双方随即在大田市内爆发了为期三天的激烈巷战。第24步兵师蒙受严重伤亡,最终撤出大田。

第24步兵师虽然未能守住大田,但却成功拖延了人民军进攻的脚步,为其他美军部队与韩国国军争取到在半岛南部设立釜山环型防御圈的时间,也奠定了日后联合国军釜山环形防御圈战役中的作战资本。朝鲜人民军在此役中俘获第24步兵师师长威廉·弗里希·迪安;他也是韩战的美军战俘中官阶最高者。

背景

[编辑]

战争爆发

[编辑]
1950年7月13日时的战争前线。

1950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别称朝鲜)毫无预警地向南侵略大韩民国(别称韩国),随即导致韩战爆发。联合国随后决定介入战争,支持韩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一员的美国稍后亦决定对朝鲜半岛用兵,期望击退南侵的朝鲜人民军,以避免大韩民国覆亡。然而,美国部署于远东地区的驻军自五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便一直稳定地减少,而当战争爆发时,距离朝鲜半岛最近的美军部队是驻扎于日本美国陆军第八集团军第24步兵师[3]。然而该师不仅兵力员额不足,而且在杜鲁门政府削减国防开支的政策影响下仅配有1945年或更早期的装备武器。尽管如此,第24步兵师仍奉命开赴半岛[4][5]

第24步兵师是第一支受命进入韩国以抵挡人民军推进的美军部队[6]。在接下来的数场战事中,该师有效地拖延了敌军的侵略脚步,使第7步兵师第25步兵师第1骑兵师与其他第八集团军旗下的支援部队得以陆续登陆半岛以在釜山周围建立防御阵线[6]

大田战役爆发前夕,约3,000名至7,000名韩国左翼政治犯在大田附近遭到韩国军队屠杀,尸体埋葬于大型墓冢中[7];其中部分屠杀过程为美军摄影师所拍摄下来[8]

拖延作战

[编辑]
Soldiers carrying their bags off of a train in Daejeon train station, South Korea
史密斯特遣队抵达大田。

第24步兵师的先遣部队“史密斯特遣队”于7月5日在美军与人民军首次交手的乌山战役中惨败[9],其残部随后自乌山撤往平泽;然而美军部队再度在平泽战役英语Battle of Pyongtaek中遭到挫败[10]。挟带兵力与装备优势[11]的朝鲜人民军并未就此罢手;在其猛攻之下,第24步兵师随后又相继在乌致院英语Battle of Chochiwon天安英语Battle of Chonan河东醴泉等地被迫向南撤退[10][11]。美军士兵不仅训练不足,且对战争毫无准备;这样的劣势在面对高度纪律的朝鲜军队时表露无遗。此外,美军内部还普遍存在营养不良、欠缺纪律与无战斗经验等问题[12][13]

7月12日,第24师师长威廉·弗里希·迪安少将下令第19英语19th Infantry Regiment (United States)第21英语21st Infantry Regiment (United States)第34步兵团英语34th Infantry Regiment (United States)横渡锦江,摧毁所有江上桥梁,并在大田市周边设立防御阵地。大田市位于汉城(现名首尔)以南100英里(160千米)、釜山西北部130英里(210千米)处,不仅是韩国重要城市,同时也是第24步兵师师部所在地[14]。迪安命令第34与第19步兵团在城市东部组织防御正面,而在先前战斗中蒙受巨大损失的第21团则作为预备队驻扎于城市西南部[15]。流经城市北部与西部的锦江距大田近郊约10英里(16千米)至15英里(24千米),为守城的美军提供了良好的天然屏障;城市南部则为小白山脉所环绕。作为汉城与大邱之间的重要交通节点,大田市内设有大量四通八达的公路与铁路,也因此不管对美军或人民军而言该城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16]。不过对美军而言,大田是其在人民军推进至未完工的釜山环型防御圈前最后一个可用于拖延后者进攻时程的战略据点;易言之,大田若是陷落,则美军将再无天险可守,人民军将可轻易地直取釜山。因此,第24步兵师势必必须在大田背水一战[17]

序幕

[编辑]

美国陆军第24步兵师

[编辑]
锦江周边的一处美军榴弹炮阵地,摄于1950年7月15日。

第24步兵师下辖的三个步兵团在抵达韩国时的兵力员额均不足战时编制的3,000人,且在大田战役爆发前两周的多次战斗中又进一步承受了更多的人员损失。战役爆发前夕,第21步兵团已折损1,433人,兵力仅余1,100人[15];第34团的兵力仅剩2,020人,而第19团则仅存2,267人。第24师所属的炮兵部队另尚存有2,007人的兵力[18]。总计战役爆发前的第24师共有11,400名兵力[11];相较之下该师于7月初甫抵韩国时共编有15,965人与4,773辆车辆[3]。此外,每个团仅辖有两个步兵营,而非常规编制的三个[11]。更糟的是,战线上还有大量士兵因战斗疲劳英语Combat stress reaction而被撤往后方[19]。美军因数日战斗而无法休息,内部士气极度低迷[20];师内军官的阵亡率相当之高,因而造成年轻的军官与士官被迫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充任指挥角色[21]

除了严重的伤亡数字之外,装备的短缺亦造成第24步兵师的战斗力低落。先前战斗中的损失使该师如今仅有两个炮兵营能提供火力支援[17];通讯设备、武器与弹药等装备的数量均相当有限,其中许多更已在早先的战斗中耗损或遭到摧毁。多数无线电均因故障等原因而无法使用;电池、电话线与电话等与其他单位通讯用的器材亦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部分连级部队甚至仅有一部无线电可用[22]。除此之外,该师没有坦克可供调度,其所属的新型M26潘兴坦克M4A3雪曼坦克均仍在开赴前线的路上;少数可穿透人民军T-34坦克M20“超级巴祖卡”火箭筒与M28A2反坦克高爆火箭弹均数量不足[23]。无线电与电话线的稀缺也严重阻碍了美军各单位间的通讯能力[24]

朝鲜人民军

[编辑]

朝鲜人民军计划以三个师的兵力自三个不同方向攻击大田。人民军第3师英语3rd Division (North Korea)奉命自北方发动攻击,袭击美军侧翼;人民军第4师将自东方与南方横渡锦江,攻击并包抄美军主要阵地,以期将第24师围困于大田[25]。此外,所有方向的攻势均将获得人民军第105装甲师的支援[26]。虽然人民军第2步兵师英语2nd Infantry Division (North Korea)亦奉命自清州方向对美军右翼发动攻势,但该部队因行进过于缓慢,未能即时抵达预定地点,因此并未参与战役[27]

向大田挺进的人民军第3师与第4师获得了超过50辆T-34坦克的支援。人民军师级部队的满员编制通常为11,000人;战役爆发时各人民军师拥有的兵力均介于满员编制的60%至80%之间,使其与美军的兵力比将近二比一[15]。尽管如此,人民军部队的士气同样低落,主因为美军的不断空袭与连续战斗所造成的疲劳。政治委员向部队承诺其在夺取大田后即可稍作休息[28]

战役经过

[编辑]

人民军第一次攻势

[编辑]
美军第34步兵团在锦江沿岸的防线地图。

7月14日早晨,驻扎于距锦江2英里(3.2千米)一处高地上的美军第34步兵团第三营士兵发现人民军所属的T-34坦克正在渡河。部分T-34坦克在河流彼岸向第三营阵地开火,但未见成效[24]。不久后,美军再度发现试图以小艇渡河的人民军步兵;此时朝鲜炮兵亦开始炮击第34步兵团防线[29]。美军的混乱与通讯不良使人民军得以趁势绕过防线[24]。布防于北方的第一营亦遭遇人民军的猛烈攻势;虽然该营在后方炮兵的火力支援下成功迫使人民军暂缓攻势,但该地的美军仍被迫撤往后方较为安全的阵地内[30]

中午过后不久,又有约1,000名人民军部队渡河[29]。朝鲜军队成功占领了美军第63野战炮兵营的一前沿阵地。人民军以掳获的机枪对美军营部炮兵连开火;朝鲜炮兵亦转而炮击美军炮兵连阵地,摧毁了大量通信设备与车辆,并造成美军重大伤亡[31]。幸存的美军士兵于是徒步向南撤退。与此同时,距该阵地仅250码(230米)的距离外,第63炮兵营所属的另一个炮兵连亦遭到约100名人民军步兵的攻击,同样造成该连伤亡惨重,幸存者同样向南后撤。B炮兵连遭遇了约400名人民军士兵的围攻,但韩国骑兵部队即时赶到,拯救了该连免于覆灭,并在得以保留主力的情况下撤退[32]。第63野战炮兵营损失了所有火炮与80辆车辆;其中许多完好无损的物资亦为人民军所掳获[29][33]

晚间,第34步兵团第一营发动反攻,意图重夺丢失的阵地,但在人民军的猛烈火力压制下以失败告终,被迫撤退[29][34]。此次反攻失败后,师长迪安下令以空袭摧毁旧阵地上所有已遭敌军掳获的武器装备[35]。由于第一营伤亡惨重,第三营被迫前往支援作战,因此美军防线的西北部如今已严重紧缩[36]。人民军第4师随后开始渡河,且仅受到美军空中武力的轻微骚扰[29][37]

人民军第二次攻势

[编辑]

由于防御正面于第一次攻势中遭到突破,第34步兵团被迫将防线向南移往论山[38]。第19团将所属的第二营派往填补第34团留下的防线缺口[39],并由大韩民国陆军负责支援[38][39]。美韩混成部队观察到锦江彼岸的人民军正在集结庞大兵力。7月16日上午03:00,人民军以坦克、火炮与迫击炮对第19团阵地展开猛烈炮击,步兵部队随后以小艇渡河[38],并在西岸集结兵力,接着对第一营C连与E连阵地发动攻势;第二波登陆的兵力则负责主攻B连阵地[40]。第一营全线遭到攻击,随时有覆灭的危险;营长遂将所有支援部队与军官均调往前线作战,勉强挡住了人民军的攻势。然而部分人民军部队却成功渗透到美军战线后方,并对预备队与补给线展开攻击。左支右绌的第19团无法在防守锦江防线的同时击退人民军的攻势[41]

美军第19步兵团在锦江沿岸的防线地图。

当日夜里,第二营奉命清剿战线后方的人民军部队,但不仅未能突破敌军的封锁,还蒙受了巨大的伤亡。7月17日,第19团脱离战斗,撤往战线西南方25英里(40千米)处重整。第一营仅有不到半数的人员幸存,第二营亦仅存两个完整的连级兵力。第24步兵师所属的三个团在经历数日的战斗与伤亡后,兵力均减损至级规模[29][42]。第19团与第34团在7月13日至16日间与人民军第3师与第4师[43]的交战过程中损失了650人[11][29]。7月18日,第八集团军指挥官沃尔顿·沃克中将命令第24师师长迪安须守住大田至20日,以为第25步兵师第1骑兵师洛东江沿岸设立防线并建立釜山环型防御圈争取时间[26][44]。7月16日,31名无武装的负伤美军人员在斗满屠杀事件中遭到人民军屠杀[45]

围困大田

[编辑]
于7月20日遭第24师师长威廉·弗里希·迪安本人击毁的人民军T-34坦克。

突破外围阵地的人民军接着挺进大田[46]。7月19日,人民军进入大田[47]。人民军第3师在大田与沃川间设置路障,切断了留守的第21步兵团前往前线的道路;该团也因此未能参与后续战斗[48]。尽管如此,第21团仍然试图守住了第24师撤离大田的撤退路线[49]。与此同时,人民军第105装甲师的坦克开始驶入城市,第3师与第4师的步兵部队则紧随在后[27]。人民军部队随后在市内各地展开部署,并占据重要建筑以设置狙击点;美军则予以反击,并放火焚烧多幢市内的木造建筑[50]。朝鲜军队将攻击重点放在美军的机枪阵地、粮食储存库与弹药库上[51]

疲惫不堪且伤亡惨重的第24步兵师奉命固守大田[52][53]。第34团亦将主力移往市内以协助抵挡人民军的推进,并成功地在后者企图侧袭并切断美军的撤退路线时对之施以突击。迪安命令部分部队与师部的多数人员乘坐火车撤往大邱,但自己却决意留守[44]。此时,美军第78坦克营的数辆M24霞飞坦克赶抵战场支援作战[48][54]。尽管有了坦克支援,人民军的装甲部队仍于7月20日迫使美军部队自位于大田西北方数英里的大田飞行场英语Taejon Airfield撤出;锦江防线上的美军残部亦被迫完全撤入城市内[55]。大田如今已遭到包围,人民军更开始在城市的连外道路上设置路障,封锁城市[53]

大田战役时美军第24步兵师的指挥官威廉·弗里希·迪安少将

在接下来的两日内,第34团在城市内与人民军部队展开逐房逐巷的艰苦战斗。人民军士兵不断以伪装为农夫等平民的方式渗入城市内。第24师的余部沿着城市的街区不断撤退[56]。由于缺乏无线电,无法与余部取得联系,师长迪安遂亲赴前线指挥。战斗过程中,迪安甚至亲自以一枚手榴弹摧毁了一辆人民军坦克[57]。大量人民军部队开始自城市的南方道路涌入,支援渡河入城的其他部队。美军在承受严重损失后撤出,使人民军第3师与第4师得以在未遭遇进一步抵抗的情况下自城市的北方、南方与东方道路进城[56]。第24师曾数度尝试重建防线,却也屡次遭拥有数量优势的人民军击溃[11][53]

大田陷落

[编辑]

7月20日结束时,迪安命令第34步兵团团部撤离;他则获得了更多来自第1装甲师的坦克增援。在坦克试图突破人民军路障的同时,迪安则与为数不多的美军部队跟随在后[58]。第34团的残部乘50辆车撤出大田,但在城市边缘遭朝鲜军队伏击,多辆军车被机枪与迫击炮等火力摧毁,迫使其他部队以步行的方式撤离[59]。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迪安所乘坐的吉普车在一处路口转错了方向,导致其脱离其他美军部队[60]。由于无法掉头,迪安与其随行部队计划自行返回美军防线;但在35日后,迷路且孤立无援的迪安与其随员遭到人民军俘虏[53][61]。在受监禁的多数时间里,朝鲜方面均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因害怕在长期刑求下可能会被迫透露重要情报,迪安曾多次求死。朝鲜高层曾屡次以酷刑折磨威胁迪安合作,但事实上后者从未遭到刑求[62]。朝鲜方最终发现了迪安官拜少将的事实,但仍旧无法从他口中获得任何情报[63]

在第34团完全撤离城市后,第21团亦随之撤出,人民军则完全进占大田[64]

战役过后

[编辑]

战役结束时,美军方面清点出922人阵亡、228人负伤与近2,400人失踪的伤亡数字,其中多数失踪者均隶属于第34团[65]。有证据显示人民军曾处决或俘虏了部分失踪的美军[66]。虽然遭到重创,第24步兵师仍成功达成拖延人民军的攻势至7月20日的任务[67][68][69]。此时美军部队已在半岛东南部的釜山周围设立的釜山环型防御圈。由于迪安少将下落不明,因此第24师师长转由约翰·H·邱奇英语John H. Church少将出任。在经历三周的战斗后,该师的伤亡数字共占全师兵力的30%左右[70]。历史学家将第24师的严重损失归咎于训练、装备与战备的不足[71]

朝鲜方面的伤亡数字则因人民军各单位间的通讯量不足以供美军截取讯号情报,因此无从估算[4][64]。可以确定的是人民军装甲部队蒙受了重大的损失;总计约15至20辆的人民军坦克在美军反坦克武器与空中武力的攻击下遭到摧毁,而朝鲜战俘亦表示人民军损失了约15门76毫米炮、6门122毫米迫击炮与200名炮兵。人民军步兵的伤亡则相当重大,其中第3师的伤亡状况尤为严重[72]。人民军第3师据报于战役爆发时约有编制员额60%至80%的兵力,但至战役结束时仅存50%,总伤亡数字约介于1,250人至3,000人之间[73]

大田战役结束时,美国已派遣了大约相当于人民军数量的兵力至朝鲜半岛[67]。由于在大田拖延作战的表现,第24步兵师获授总统部队嘉许奖大韩民国总统部队表彰奖英语Republic of Korea Presidential Unit Citation[27],随后进入后备状态,接受重整;作为该师第一支回到战场的单位,第19步兵团于8月1日移师前往釜山环型防御圈前线[11]

美国政府韩战期间所颁发的头两枚荣誉勋章均是为表彰大田战役的表现而颁授[74]。由于在前线的英勇表现,第24师师长迪安获颁韩战中的第一枚荣誉勋章,但他至战争结束前均遭朝鲜方面监禁[63]。第二枚荣誉勋章则追赠予乔治·D·里比英语George D. Libby上士;他在部队撤出大田时照料负伤士兵,最终于试图协助更多士兵时阵亡[68]。此外,于斗满屠杀事件中遭人民军杀害的美军随行神职人员赫尔曼·G·菲尔荷特(Herman G. Felhoelter)亦于死后获颁杰出服役十字勋章[45]

参考资料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Alexander 2003,第134页.
  2. ^ Appleman 1998,第350页.
  3. ^ 3.0 3.1 Appleman 1998,第59页.
  4. ^ 4.0 4.1 Varhola 2000,第3页.
  5. ^ Appleman 1998,第60页.
  6. ^ 6.0 6.1 Alexander 2003,第52页.
  7. ^ Hanley & Jae-soon 2008.
  8. ^ Hanley & Hyung-jin 2010.
  9. ^ Catchpole 2001,第15页.
  10. ^ 10.0 10.1 Alexander 2003,第90页.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Varhola 2000,第4页.
  12. ^ Fehrenbach 2001,第60页.
  13. ^ Alexander 2003,第63页.
  14. ^ Summers 2001,第266页.
  15. ^ 15.0 15.1 15.2 Fehrenbach 2001,第88页.
  16. ^ Alexander 2003,第121页.
  17. ^ 17.0 17.1 Fehrenbach 2001,第92页.
  18. ^ Appleman 1998,第122页.
  19. ^ Appleman 1998,第125页.
  20. ^ Appleman 1998,第147页.
  21. ^ Fehrenbach 2001,第85页.
  22. ^ Appleman 1998,第123页.
  23. ^ Alexander 2003,第93页.
  24. ^ 24.0 24.1 24.2 Fehrenbach 2001,第89页.
  25. ^ Alexander 2003,第96页.
  26. ^ 26.0 26.1 Millett 2010,第186页.
  27. ^ 27.0 27.1 27.2 Summers 2001,第269页.
  28. ^ Appleman 1998,第134页.
  29. ^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Millett 2010,第191页.
  30. ^ Alexander 2003,第97页.
  31. ^ Appleman 1998,第127页.
  32. ^ Appleman 1998,第128页.
  33. ^ Fehrenbach 2001,第90页.
  34. ^ Appleman 1998,第129页.
  35. ^ Fehrenbach 2001,第91页.
  36. ^ Alexander 2003,第98页.
  37. ^ Appleman 1998,第131页.
  38. ^ 38.0 38.1 38.2 Appleman 1998,第135页.
  39. ^ 39.0 39.1 Millett 2010,第187页.
  40. ^ Fehrenbach 2001,第93页.
  41. ^ Fehrenbach 2001,第94页.
  42. ^ Fehrenbach 2001,第96页.
  43. ^ Alexander 2003,第79页.
  44. ^ 44.0 44.1 Fehrenbach 2001,第97页.
  45. ^ 45.0 45.1 Appleman 1998,第143页.
  46. ^ Millett 2010,第192页.
  47. ^ Malkasian 2001,第23页.
  48. ^ 48.0 48.1 Summers 2001,第268页.
  49. ^ Catchpole 2001,第20页.
  50. ^ Alexander 2003,第99页.
  51. ^ Catchpole 2001,第21页.
  52. ^ Malkasian 2001,第24页.
  53. ^ 53.0 53.1 53.2 53.3 Millett 2010,第193页.
  54. ^ Alexander 2003,第103页.
  55. ^ Summers 2001,第267页.
  56. ^ 56.0 56.1 Alexander 2003,第102页.
  57. ^ Ecker 2004,第7页
  58. ^ Fehrenbach 2001,第99页.
  59. ^ Alexander 2003,第104页.
  60. ^ Varhola 2000,第84页.
  61. ^ Ecker 2004,第7页.
  62. ^ Inc, Time, Heroism of General Dean is revealed when a North Korean relates details, Life Magazine Vol. 35 No. 11, 1953-09-14, ISSN 0024-3019 
  63. ^ 63.0 63.1 Fehrenbach 2001,第100页.
  64. ^ 64.0 64.1 Alexander 2003,第107页.
  65. ^ Ecker 2004,第6页.
  66. ^ Catchpole 2001,第22页.
  67. ^ 67.0 67.1 Fehrenbach 2001,第103页.
  68. ^ 68.0 68.1 Alexander 2003,第105页.
  69. ^ Millett 2010,第190页.
  70. ^ Fehrenbach 2001,第101页.
  71. ^ Appleman 1998,第180页.
  72. ^ Appleman 1998,第179页.
  73. ^ Millett 2010,第194页.
  74. ^ Ecker 2004,第8页.

资源

[编辑]

线上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