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塔纳斯·明克维丘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安塔纳斯·明克维丘斯
原文名Antanas Minkevičius
出生(1900-05-30)1900年5月30日
 俄罗斯帝国阿兰塔乡立陶宛语Alantos valsčius吉尔斯泰蒂什基斯立陶宛语Girsteitiškis(今属立陶宛)
逝世1998年11月28日(1998岁—11—28)(98岁)
 立陶宛维尔纽斯
墓地安塔卡尼斯墓园英语Antakalnis Cemetery
母校立陶宛大学(今维陶塔斯马格努斯大学
奖项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家奖立陶宛语Lietuvos TSR valstybinė premija(1959年、1981年)、立陶宛科学院通讯院士(1961年)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真菌学植物学
机构维陶塔斯马格努斯大学维尔纽斯大学立陶宛科学院

安塔纳斯·明克维丘斯立陶宛语Antanas Minkevičius,1900年5月30日—1998年11月28日)是立陶宛的一名真菌学家与植物学家,研究领域为立陶宛的植物与真菌,长期任教于维尔纽斯大学,并任职于立陶宛科学院,撰有多本真菌学与植物学书籍。

生平[编辑]

安塔纳斯·明克维丘斯出生于阿兰塔乡立陶宛语Alantos valsčius吉尔斯泰蒂什基斯立陶宛语Girsteitiškis[1],年轻时曾在考那斯植物园(今维陶塔斯马格努斯大学植物园英语Vytautas Magnus University Botanical Garden)工作[2],1928年毕业于立陶宛大学(今维陶塔斯马格努斯大学),期间曾在校担任讲师,1930年至1932年赴瑞士苏黎世做研究,随后回到维陶塔斯马格努斯大学,1938年(一说1937年[2])获特许任教资格博士[1]。1940年起明克维丘斯长期任教于维尔纽斯大学,担任植物学系系主任超过20年,在校内教授真菌学、植物学与植物病理学等,1994年获荣誉教授称号。在维尔纽斯大学担任教授的同时明克维丘斯也在立陶宛科学院任职,1945年至1950年间还担任立陶宛科学院生物学研究所植物学部门的负责人,1959年至1961年任植物学研究所植物病理部门负责人,1961年至1963年为立陶宛科学院自然科学部门的书记,领导整个部门[1][2]

明克维丘斯于1998年逝世,葬于维尔纽斯的安塔卡尼斯墓园英语Antakalnis Cemetery[2]。其子为地理学家维陶塔斯·明克维丘斯立陶宛语Vytautas Minkevičius[1][2]

研究与著作[编辑]

明克维丘斯的研究领域为立陶宛的苔藓地衣真菌藻类等生物,曾参与编写1934年出版的《立陶宛植物介绍》(Vadovas Lietuvos augalams pažinti)、1938年出版的《立陶宛植物学辞典》(Lietuviško botanikos žodyno)、1983年出版的《立陶宛地衣概论》(Vadovas Lietuvos kerpėms pažinti)以及1991年、1993年出版的《立陶宛菇类》(Lietuvos grybai,与米尔达·伊格纳塔维秋特立陶宛语Milda Ignatavičiūtė合著),另外还著有《植物病理学概论》(Fitopatologijos pagrindai,1948年出版)、《树木与灌木的真菌疾病》(Medžių ir krūmų grybinės ligos,1950年出版)、《立陶宛森林、草原与湿地苔藓概论》(Vadovas Lietuvos TSR miškų, pievų ir pelkių samanoms pažinti,1955年出版)、《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锈菌介绍》(Определитель ржавчинных грибов Литовской ССР俄文书籍,1984年出版)等,他分别于1959年与1981年两度获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家奖立陶宛语Lietuvos TSR valstybinė premija,并于1961年获选立陶宛科学院通讯院士英语corresponding member[1][2]

纪念[编辑]

2000年,立陶宛科学院为纪念明克维丘斯的百岁诞辰而举办了一场纪念研讨会,同年维尔纽斯大学校园内设立了纪念他的牌匾。2002年发表、生长在夏栎枯枝上的新种真菌Scolicosporium minkeviciusii种小名即为纪念安塔纳斯·明克维丘斯[2][3]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Antanas Minkevičius. Visuotinė lietuvių enciklopedija立陶宛语Visuotinė lietuvių enciklopedija. [2021-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0) (立陶宛语).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Profesorius Antanas Minkevičius. Botanikos ir genetikos katedra - Vilniaus universiteto. [2021-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2) (立陶宛语). 
  3. ^ A. Treigiene, Vadim Mel'nik. Interesting records of deuteromycetes from Lithuania. Mikologiya I Fitopatologiya. 2002, 36 (6): 42-47 [2021-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0) –通过ResearchG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