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延平郡王祠

坐标22°59′16″N 120°12′27″E / 22.98777778°N 120.2075°E / 22.98777778; 120.2075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延平郡王祠(含郑成功文物馆)
开山王庙、郑成功庙、开山神社
延平郡王祠山门 地图
位置 中华民国台湾)台南市中西区开山路152号
坐标22°59′16″N 120°12′27″E / 22.98777778°N 120.2075°E / 22.98777778; 120.2075
建成时间
  • 延平郡王祠:
    开山王庙 永历16年-1662年
    (闽南式)
    开山圣王庙 光绪元年-1875年
    (福州式)
    开山神社 大正4年-1915年
    (新增 日式建筑)
    延平郡王祠 民国53年-1964年
    (北方宫殿式)
  • 郑成功文物馆:
    台南市民族文物馆 民国53年
    郑成功文物馆 民国92年整修
    台南市立博物馆行政中心 民国112年整建
公众参观开放时间:9:00~17:00
官方名称延平郡王祠(含郑成功文物馆)
类型登录等级: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祠堂
详细登录资料
延平郡王祠
日治时期的延平郡王祠入口
基本信息
位置台湾台南市中西区
开山路152号
宗教台湾民间信仰
主神郑成功
例祭农历正月十六
4月30日
8月27日
建立时间明永历十六年(1662年)
地图
地图
汉语名称
汉语延平郡王祠
繁体字 延平郡王祠
日语名称
汉字 延平郡王祠
假名 えんぺいぐんおうし
开山神社
開山神社かいざんじんじゃ Kaizan jinjya
基本信息
位置 日治台湾 台南州台南市开山町
宗教神道
主祭神郑成功
例祭4月30日
社格县社
建筑详情
建立时间1897年
拆毁时间1963年
地图
地图

延平郡王祠,又名开山王庙开台圣王庙郑成功庙,位于台湾台南市中西区(清代台湾府城油行尾街[1]),为清治时期最早的官祀郑成功纪念祠,其前身为民间所建的开山王庙[2]日治时期曾改为开山神社,是日本人在台最早设置的神社,也是二次大战前日本帝国外地神社中唯一是从庙宇改为神社的特例[3]。现今北方宫殿式之样貌为民国五十三年(1964年)改建的结果[4],导致该庙长久以来未被列为古迹,直至民国九十九年(2010年)将延平郡王祠(含郑成功文物馆)登录为台南市第九座历史建筑。[5]

沿革

[编辑]

建祠以前

[编辑]

据说早在明永历十六年(1662年)时,当地居民们便建有一座小庙祭祀延平郡王郑成功,而在清治时期因有政治上的顾虑,所以使用“开山王庙”之名来称呼此庙,“山”暗指“台湾”,有隐喻郑成功为“开台圣王”之意[2]。然而开山王庙所祭祀的神明,另有王爷、陈棱的说法。

而在清代方志中,大多仅记开山王庙位在东安坊,伪时建,但并不清楚所祀神明之由来名姓[3]。例如高拱干《台湾府志》(1696):“开山王庙,在附郭县东安坊。”、陈文达《台湾县志》(1720年):“开山王庙,伪时建。”[3]。陈丽华〈传统的重塑与再现:延平郡王祠与台南地方社会〉一文指出,早期文献对于开山王庙的祀神并未交代清楚,到了《重修台湾县志》(1752年)才在提到台湾澎湖常见的“大王”、“王公”信仰(王爷千岁信仰)时附带提及开山王庙,并且将澎湖将军庙祀神与隋朝武将陈棱连结起来[注 1][6]。而在《续修台湾县志》中,编修者们更怀疑台湾的开山王庙、王公庙、大人庙、三老爷庙等庙的神明皆是跟澎湖将军庙相同[注 2][6]。而后在施士洁的诗作中便注记说,开山王庙所祀神明是陈棱而非后来的郑成功[6]。后来连横则提出说法,认为开山王庙应当是祭祀郑成功,而西定坊开山宫则祭祀陈棱[6]。陈美惠对此指出连横之说非空穴来风,郑成功信仰进入开山王庙,应该是在“延平郡王祠”建立之前[6]

开山王庙在乾隆年间的《重修台湾县志》被记载说已经倾圮,但后来嘉庆年间的《续修台湾县志》则提到乾隆年间有当地居民何灿重修扩建[3]。日治时期的资料则提到说何灿集资扩大规模,增筑东西两庑,耗资银四千圆[7][6]。据说此时便增祀了郑成功及甘辉、张万礼像[6]。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暴风雨重创开山王庙,仕绅黄鸿谟、许廷锡等人捐银一千圆重修[7]。根据连景初的记载,延平郡王祠曾存有此次重修后,道光廿七年(1847)的楹联左联一幅(右联遗失)[6]。上面写着:“数十年矢志匪他,国祚已移,此地犹共奉明正朔”[6]。从其含义推测,应该是指郑成功的事迹,故可见在开山王庙时期,庙里已经在祭祀郑成功[6]

奉旨建祠(1875年)

[编辑]

同治十三年(1874年)因牡丹社事件,清廷派福建船政钦差大臣沈葆桢来台[2]。沈葆桢来台后,接受台湾府进士杨士芳台湾道道员夏献纶台湾知府周懋琦等人的禀请,与闽浙总督李鹤年福建巡抚王凯泰与福建将军文煜等人一同上疏追谥郑成功、建立专祠与编入祀典中[1]光绪元年正月初十日(1875年2月15日),朝廷准奏,下诏曰[2]

前明故藩朱成功,曾于康熙年间,奉旨准在南安地方建祠。该故藩仗节守义,忠烈昭然。遇有水旱,祈祷辄应,尤属有功台郡。著照所请,于台湾府城建立专祠并与追谥,以顺舆情。钦此。

朝廷批准后,工程在同年三月动工,秋八月完工[1]。此兴建工程由台湾府知府周懋琦为总监,崇文书院山长陈谟为董事,台湾府士神吴尚霑、吴尚震、吴朝宗、许廷仑、曾云龙、陈楷、王蓝玉等为委员,分任建祠工程之监督事宜,工程耗费白银7,400,聘请福州师傅林恩培前来营造,材料也全来自福州[1],而成为一福州风格的建筑[4]

此时的延平郡王祠土地面积672坪,设有三川门,前殿、后殿、东西庑、东西辕门、仪仗所、祭器库、廨舍,四周为高二丈多的红砖墙。东、西辕门上分别有有“圣朝褒祀”及“明室遗臣”之木匾,均为知府周懋琦所题。三川门正面中央有直书之“奉旨祀典”及下方横书“明延平郡王祠”之石制门额,左门为“擎天”,右门为“辟地”,此皆为沈葆桢所书[8]。三川门后方则挂有福建省武平县知县卢绍昌敬献的木匾“前无古人”[9]

开山神社(1897年)

[编辑]

改为神社

[编辑]

日治时期时,郑成功因具有日本人血统亦受到日人敬重,并将之作为台湾与日本间的“导引线”,将有利于日人统治台湾之正当性[3]。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12月,首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即进献了匾额“力挽回澜”,挂在延平郡王祠正殿上方[10]。明治二十九年(1896年)7月25日,台南县知事矶贝静藏上书台湾总督桂太郎,建议以郑成功之忠烈与开台事迹与其母田川氏的贞烈事迹为由,将郑成功庙(延平郡王祠)改为“开台神社”之社号并列为国币社,此提案经总督府修改并以县社开山神社之名号向日本拓殖务省提出,拓殖大臣于1897年1月13日宣布将清朝的延平郡王祠改为“开山神社”,列格为县社,并举行“奉告式”[3]。神社例祭日系沿用原延平郡王祠以郑成功农历诞辰1月16日作为祭祀大典,并将日期换算为阳历2月15日。神社前殿供奉郑成功,后殿祭祀郑母田川氏,左为宁靖王朱术桂五妃(袁氏、何氏、王氏、秀姐、梅姐),右为郑克臧及其妻陈氏,东西两厢房则是殉难将领各140位。每年农历三月“迎妈祖”(迓妈祖)时,信徒也会请出开台圣王神像为绕境队伍做头轿[2]

开山神社藏有“郑成功真迹”及“明珍作日语明珍信家甲胄”,此郑成功真迹内容为“礼乐衣冠第,文章孔孟家,南山开寿域,东海酿流霞。”此真迹(现松浦史料博物馆日语松浦史料博物館藏有其拓本)原为旧平户藩主松浦家所藏,于1902年时由台湾总督府民政长官后藤新平进献予开山神社。明珍作甲胄则是原由大木兼能日语大木兼能使用,后由肥后国熊本的大木家所藏,于1897年由在台日人矢岛笃政、坂本房治、恒光寿作、胁山逸真、松本德太郎、有川胜藏交由津田静一进献予开山神社[8]

1915年改建

[编辑]

由于神社之建筑系沿用于1875年兴建之建筑,地方人士有感建物使用已久,故于1908年由铃木让、森龟贵、中川俊一、松本德太郎、蔡国琳王雪农等人发议改建神社,时任台南厅津田毅一日语津田毅一与台湾其他厅联合发起募捐,在六年间募得36,394圆[11],并由台南厅技师岛田宗一郎任工程设计主任,由若林右藏、矢田贝静睦辅助,工程则是由台南汤川鹿造及杨蕃薯承包。1914年8月,开山神社改建工程动工,改建部分包含前殿、后殿、回廊、东西厢房、祭器库、仪仗所,新建拜殿、社务所、手水舍、神职宿舍、鸟居、参道敷石、社号标,既有照墙及三川门被向东移动,以增加神社空间,并修复了东西辕门;在将相邻私有地征收后,社域增加为9,400坪。此次改建新舍的入口鸟居门额之“开山神社”为台南厅长松木茂俊所笔,鸟居形式为岛木鸟居,此型式是来自郑母田川氏出身的川内浦的村社─太神神社的鸟居[12]。改建工程于1915年4月下旬完工[3],而改建后的开山神社正殿与偏殿仍为中国南方传统建筑样式,拜殿及社务所等新建建筑则为正统日本神社之形制[2]

1941年改建

[编辑]
开山神社扩建计划图,扩建后社殿今郡王祠南面空地(文物馆左侧)

随着日治后期的皇民化运动,各地神社皆有扩建需求,昭和十二年(1937年)适逢开山神社开山神社列格满40年,故由有志之士组成发起神社改建。此次扩建计划预算共20万圆,其中13万来自捐款、台南州补助5万、台南市补助2万。开山神社于原神社的南侧新建一系列神社建筑,新设部分有神明造本殿、祝词屋、拜殿、祭器库、御水屋、社务所、第一鸟居(高15米)、第二鸟居(高15米)、社司宿舍、灯笼搬迁、瑞垣、玉垣,以及参道切石、植树造园、私有地征收及地上物补偿费等,神社境地约再扩大了2,600坪[13]。整体工程于1939年动工,1941年完工。

恢复祠祀及重修(1945年)

[编辑]
此牌坊据传原为台南神社的石制鸟居,上方“忠肝义胆”为白崇禧题字,并加上青天白日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国民政府接管台湾后,该庙曾于1947年由台南市市长卓高煊、延平郡王祠管理委员会诸委员及地方士绅发起重修,并于六年后由台湾省政府指定为台湾史迹[1]。另外,据黄串条回忆,其在约1947年的参与的台南神社鸟居搬迁工程中,将台南神社的其中一附鸟居搬至延平郡王祠的三川门前[14]。1950年,蒋中正提有“振兴中华”之匾额。

1961年适逢“郑成功复台三百周年”,台南市各界举办祭祀活动,以郑王专祠年久失修,有失尊敬先贤之旨,加上蒋总统亲自指示重修,遂由市长辛文炳领衔组织“民族英雄郑成功史迹修建委员会”,计划延平郡王祠大规模重修,总工程花费新台币331万6千余元,于1964年6月17日举行落成典礼。[15]:166重建工程系由成功大学建筑系教授贺陈词主持,因贺陈词认为简陋之样貌不足以彰显郑成功之伟大,故于在民国五十二年(1963年)[注 3]将该庙从原本的福州建筑形式改建为钢筋水泥造的中国北方式建筑、并铺上当时被认为最具代表中国宫殿形式的琉璃瓦,此型式亦为台湾当时之建筑特色。然而此举使其在日后无法被列为古迹,且被批评为未依原样保存,有违建筑与历史追求真实的价值[16]

2007年,为保存挂在延平郡王祠入口的“前无古人”匾,其被重制后的匾额替换,原物则藏于郑成功文物馆[17]。民国99年(2010年)7月21日,延平郡王祠连同郑成功文物馆被指定为台南市第九座历史建筑,但仍非古迹[5]

建筑特色

[编辑]
古井

现今的延平郡王祠基本上由祠庙本身与庭园和郑成功文物馆组成,主入口位于开山路上[4],而原本周围有围墙环绕,但现在已经打掉,只留主入口和正对着祠庙山门的一部分(做为照壁)。

祠庙的山门前有一座牌坊,原是日治时期台南神社鸟居,但在战后重修时拿掉了最上方的横梁,并放上青天白日[4]。鸟居两旁有前国防部长白崇禧于1947年题字的对联“孤臣秉孤忠,浩气磅礡留万古,正人扶正义,莫教成败论英雄”。然而在1964年重建时,遭黄典权更改为“孤臣秉孤忠,五马奔江,留取汗青垂宇宙,正人扶正义,七鲲拓土,莫将成败论英雄”[9]。造成外界误会为白崇禧对联原文为如此,现今台南市文献委员会已于2006年在牌坊旁立碑说明此事。

2004年6月17日,台南市议会第十五届第五届定期大会中,民进党市议员李文正于向市议会大会提案,建请市府拿掉牌坊的国民党徽以还给古迹不被政治污染。[18]市府在召开文献委员会讨论后,文献委员石万寿则表示从历史角度看,牌坊已经属于历史一部分,即使拆掉党徽,也不能改变台湾曾经受过国民党统治的事实。文献委员郑道聪也认为牌坊上的党徽是党国时代产物,已经是历史建筑一部分,不应说拆就拆。[19]

祠庙的本体是三进合院类型,座西朝东,由山门、正殿、后殿与两侧厢房组成[4]。山门之左有过廊接到“甘辉将军祠”,祠前有一门通往北边的庭园,而自祠前往西则为东庑,供有陈永华李茂春卢若腾马信阮骏等明郑殉难文武诸臣59名牌位,此外祭器所亦设于此[4]。而山门之右为“张万礼将军祠”,同样在祠前有一门通往南边的庭园,且从祠前往西为西庑,除供有沈光文何斌等59名诸臣牌位外,仪仗所也设于此处[4]。东西二庑合计供奉殉难诸臣牌位118位。

正殿是供奉郑成功之处,最外围有回廊,里头正中央为洗石子神龛,上有雕塑家杨英风所做之郑成功塑像[4],但近年整修后有不少反弹声浪[20]。此外在塑像之前为昔日庙里的神像金身,该神像一度在民间轮祀,直至近年才迎回安座[注 4][22]

后殿中央则为依祀典庙宇的惯例所设的太妃祠,供奉郑成功之母翁太妃田川氏[4][注 5]。而在太妃祠之左,则为供奉宁靖王朱术桂与其五妃的宁靖王祠,右边则为供奉郑成功长孙郑克𡒉及其夫人陈氏的监国[2]

郑成功文物馆

郑成功文物馆系于1964年兴建,由贺陈词设计,典藏台南市历史文化文物。此馆所在约为原开山神社之社务所,而馆藏之渊源可追溯至台湾总督府于1930年在台南举行“台湾文化三百年纪念会”活动所收集展示的台湾史料;1932年设置“台湾史料馆”于安平古堡内(今热兰遮城博物馆);1935年,为庆祝“始政四十周年记念台湾博览会”,台南市役所配合成立“台南历史馆”共计三处会场,第一会场台南州商品陈列馆(今台南高分院址),第二会场今热兰遮城博物,第三会场今大南门址。1937年后,为将馆藏长久保存及展示,于大正公园(原民生绿园,今汤德章纪念公园)武德殿旧址(今中西区公所址)兴建兴亚式钢筋混凝土造之“台南市历史馆”,但于太平洋战争期间遭美军炸毁。

1945年于赤崁楼重新设立“台南市立历史馆”,1964年延平郡王祠改建为北方宫殿式建筑,于南侧兴建西式平顶馆舍乃自赤崁楼旧址迁移并易名为“台南市民族文物馆”;2003年文物馆重新整理完成更名为“郑成功文物馆”。2021年初开始进行整修工程,2023年12月22日以“台南市立博物馆”之名重新开馆[23]

仪典

[编辑]
现今所用的神轿

台湾清治时期由于延平郡王祠列入官方祀典中,每年春、秋两季举行郑成功圣诞中枢祭典,费用来自台湾县(后改为安平县),主祭者为台湾兵备道台湾府知府台湾府海防同知台湾县知县、县经历、县右堂等,而民间祭祀则照开山王庙时期的惯例,于正月十六日到十九日举行祭祀[注 6],并在七月廿二日举行盂兰盆会[3]

台湾日治时期改为开山神社后,例祭定在每年2月15日,但是民间的祭祀仍依传统的农历进行[3]

民国时期二战后,台湾省参议会在1948年定4月30日的“郑成功登台日”为官方春祭之日,但1959年台南市文献委员会认为郑成功登台之日换成阳历应为4月29日,台南市政府向台湾省政府提议改以每年4月29日为春祭之日[24],而秋祭之日则是在1950年8月15日由台湾省政府通知台南市政府,依据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的研究定于8月27日[注 7][4][3],目前改为每年农历7月14日为秋祭之日[25]。春秋二祭原由中华民国内政部部长主祭,公祭后由各地郑氏宗亲家祭,有时还会有日本代表以神道教仪式祭祀[4];2017年后为尊重台湾各族群历史,主祭官不再硬性规定由中央官员出任。

祭祀团体

[编辑]

延平郡王祠(开山王庙)的祭祀团体派下分为五祧,分别是“同心敬”、“诚心敬”、“和心敬”、“忠雅堂”、“崇德堂”,简介如下[3]

名称 简介
同心敬 办理祭祀与迎神时的事物,人数约60人;刻有开山王神像奉祀,高约两尺[3]
诚心敬 负责轿班,人数约60人;刻有开山王神像奉祀,高约七寸[3]
和心敬 充任法师,人数约60人;刻有开山王神像奉祀,高约七寸[3]
忠雅堂 由福州旅台人士组成的社团[3]
崇德堂 台南郑氏宗亲[3]

开山神社

[编辑]

社司

[编辑]
  • 平松义雄(1904年)
  • 铃村让(1907年至1922年)
  • 森龟贵(1923年至1926年)
  • 杉田恕平(1928年至1945年)[26]

祭日

[编辑]
  • 1月1日:岁旦祭
  • 1月3日:元始祭日语元始祭
  • 2月3日:御创立祭
  • 2月11日:纪元节
  • 2月15日:例祭(郑成功诞辰)
  • 5月8日:祭神薨去日祭
  • 6月17日:始政记念日
  • 7月14日:御诞生祭
  • 8月10日:安平入城日祭
  • 8月18日:承天府记念日祭
  • 8月30日:天长节
  • 11月23日:新尝祭日语新嘗祭
  • 12月31日:大拔、除夜祭
  • 每月一日小祭、十五日月次祭[11]

佚事

[编辑]
据传郑成功手植梅树

由于郑成功爱梅之韵事,延平郡王祠亦有其与梅相关之佚事。原本延平郡王祠后方的两棵梅树中,右侧之梅树据说为郑成功当时从日本带来[27],左侧之梅树(现位于太妃祠前的庭院内)则是郑成功手植,于光绪元年(1875年)从台湾府衙门鸿指园(该衙门为明郑时的承天府府署)移植过去[2],且被认为是“再生梅”,亦即可从枯干中再长出新梅,此神迹系借由郑成功将梅树神秘化,亦有郑成功复活之寓意。为此特别事迹,杨承藩作有《延平王祠再生梅》一诗:“赤嵌城头月,何知地下根。大难成硕果,未敢出降旛。奇局天重创,原心帝有言。蛰龙能饮露,应感再生恩。”[27]。然而,此遗爱梅于1958年枯朽,后由另一侧之梅以接枝法补植[28]。此外,开山神社之社徽为梅花与中央“开”字结合之图样[27]

另外,台南市于1919年实施町名改正时,开山神社所在的地区(现今开山路一带)被改为开山町,其名称即来自开山神社,当时神社地址为开山町三丁目58番地[27]

相关条目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原文:“将军庙:在澎湖将军澳。神之姓名、事迹无考。旧有此庙,因以名澳。岂隋开皇中,遣虎贲陈棱略地至此,因祀之欤?”
  2. ^ 原文:“开山王庙:在东安坊。旧圮,乾隆年间邑人何灿鸠建。邑又有称王公庙、大人庙、三老爷庙者,不知何神,或云皆即澎湖将军澳之神也。”
  3. ^ 该工程之期间为1963年12月12日到1964年6月17日[4]
  4. ^ 该神像据说是在1965年因总统蒋中正前来参拜而被移出祠外,此后一直在民间轮流祭祀,直到2005年3月17日才寄祀在妈祖楼,于2008年2月17日正式迎回安座[21]
  5. ^ 祀典庙宇的后殿依规矩会设有“圣父母祠(父母厅)”,以表彰神圣之父母,生养教育子女的功劳,但延平郡王祠因为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是降臣,所以只有供奉其母而已[2]
  6. ^ 延平郡王祠(开山王庙)的祭祀团体派下分为五祧,其中“同心敬”在十六日祭祀,“诚心敬”在十七日祭祀,“和心敬”与“忠雅堂”在十八日祭祀,“崇德堂”在十九日祭祀[3]
  7. ^ 由郑成功诞辰农历七月十七日换算而来[3]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洪敏麟. 《臺南市市區史蹟調查報告書》.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1979-06-30: 页126-128 (中文).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王浩一. 《在廟口說書》. 台北市: 心灵工坊文化. 2008-08: 页277-283. ISBN 978-986-6782-47-3.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郑道聪. 〈臺南延平郡王祠沿革考及祭祀源由〉. 《台南文献》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2-07, (创刊号): 页109-116. ISSN 2227-8168.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傅朝卿. 《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 台南市: 台湾建筑与文化资产出版社. 2001-11: 页158-160. ISBN 957-30880-4-5. 
  5. ^ 5.0 5.1 台南市政府新闻稿——延平郡王祠(含郑成功文物馆)赋予文化资产身份,登录为台南市历史建筑[永久失效链接]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陈丽华. 〈傳統的重塑與再現:延平郡王祠與臺南地方社會〉 (PDF). 《历史台湾》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2013-05, (5): 页5-28 [2018-07-06]. ISSN 2221-27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8-31). 
  7. ^ 7.0 7.1 相良吉哉. 縣社開山神社. 《臺南州祠廟名鑑》 嘉邑城隍庙2002年3月再版. 台南市锦町二丁目七七番地: 台湾日日新报社台南支局. 1933-08-18 (日语). 
  8. ^ 8.0 8.1 杉山靖宪. 臺灣名勝舊蹟誌. 台湾总督府. 1916-04-18. 
  9. ^ 9.0 9.1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国家文化资产网. 延平郡王祠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3). 
  10. ^ 邱, 文鸾. 臺灣旅行記:1915年觀光考查遊記. 南港山文史工作室. 2017. 
  11. ^ 11.0 11.1 铃木, 清一郎. 臺灣舊慣 冠婚葬祭と年中行事. 
  12. ^ 山田, 孝使. 縣社開山神社沿革志 附鄭成功傳. 县社开山神社々务所. 1915-04-30. 
  13. ^ 台湾总督府. 開山神社及嘉義神社奉贊會ニ對スル州費補助認可指令案. 台湾总督府公文类纂. 1937. 
  14. ^ 莉莉水果店. 台南神社外苑的故事(下). [2020-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9). 
  15. ^ 谢国兴. 《府城紳士:辛文炳和他的志業(1912-1999)》. 南天书局. 2000年5月. ISBN 957-638-540-7. 
  16. ^ 李干朗,《百年古迹沧桑:台湾建筑保存记事》。台北:典藏艺术家庭。2017年6月二版二刷。页90。
  17. ^ 台南市政府文化观光局. 延平郡王祠「前無古人」匾額複製完成 新匾亮相 舊匾卸下保存 作為在地珍貴文物保存. 2007-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18. ^ 台南市议会第十五届第五次定期大会第八次临时会议事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地方议会议事录检索系统。
  19. ^ 翁顺利、杨淑芬. 〈延平郡王祠 藍綠吵不休 學者認牌坊上黨徽已成歷史一部分 南市府左右為難 12月7日議決存廢〉. 中国时报. 2004-11-27. 
  20. ^ 柯佩君. 〈鄭成功金光閃閃 楊英風原味沒啦〉. 联合报. 2008-01-25. 
  21. ^ 洪瑞琴. 〈老蔣一句話 鄭成功神像流浪50年〉. 自由时报. 2008-02-14 [2017-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22. ^ 台南市政府新闻稿——“延平王祭’系列活动[永久失效链接]
  23. ^ 台南市立博物館開幕 文化部盼用文化面向世界. 中央通讯社. [2023-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7) (中文(台湾)). 
  24. ^ 郑成功祖庙欢庆建庙360年 郑文灿主持祭典缅怀先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湾好新闻,2023-4-29
  25. ^ 黄伟哲担任延平王郑成功398周年圣诞秋祭祝寿大典主祭官 感谢祖庙维护古迹让更多民众认识郑成功的历史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南市新闻处,2022-8-11
  26. ^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 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27. ^ 27.0 27.1 27.2 27.3 稻垣, 孙兵卫. 鄭成功. 台湾经世新报社. 1929-01-03. 
  28. ^ 连景初. 明延平郡王祠沿革考. 台南文化. 1961-09-30.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