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张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兴四将图》之张俊像,南宋刘松年绘,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张俊(1086年—1154年),伯英秦州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南宋军事将领。祖籍凤翔府,五世祖徙秦州,子孙遂为秦州三阳寨人[1]

生平

[编辑]

出身盗匪,年十六,为三阳弓箭手。政和七年(1117年),从讨南蛮,转都指挥使。宣和初,从攻夏人仁多泉,始授承信郎(武阶,52阶,从九品),升保义郎(武阶,50阶,正九品)。五年(1123年),破郓州贼李太于咸河子,追至洺州,击破之。六年(1124年),破大名贼于超化寺,追至内黄,又破内黄贼数千人。七年(1125年),破沂州贼三万人,追至密州,破密州贼于莒,至南楼山,又破之。还沂州,破贼张先于礌鼓山,又破潍州贼于地方村,以前战功迁武德郎(武阶,36阶,从七品)。靖康元年(1126年),济南贼孙列啮据铧子山,众号十万,讨之,未陈,以一矢毙其挑战者,破之余党,亦平。自是河朔山东无剧盗,俊威名益震。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兵围京师,以所部赴京城勤王。五月,命河北制置副使种师中往援太原府,屯榆次。金人以数万骑压之。俊时为队将,进击,杀伤甚众,获马千匹,请乘胜要战。师中以日不利,急令退保。金人谍俊计不行,悉兵合围,攻益急。榆次破,师中死之。俊与所部数百人突围而出,且行且战,至乌河川,再与敌遇,斩五百级,授武义大夫(武阶,33阶,正七品)、权河北十三将正将。时康王为河北兵马大元帅,檄诸道兵马入援京师。十二月,勒兵从中大夫、知信德府梁杨祖勤王,至大名府见康王。康王问梁扬祖曰“诸将谁最得力?”,梁曰“张俊最得力,金人数至信德府城下,俊出战屡捷”,擢大元帅府后军统制,每语时事,无不当,康王意日亲近,引为心腹,进武功大夫(武阶,27阶,正七品)、荣州刺史(遥郡官)。

二年(1127年)正月,贼李昱、张遇据任城,以都统制讨之,控险伺间,与麾下将杨沂中领数骑中入贼壁,小校赵密连射数贼,武翼郎、统制官苗傅扼其前,大军继之,贼歼焉,斩首千余级,转右武大夫(武阶,14阶,正六品)、桂州团练使(遥郡官)。康王以俊忠实可用,迁贵州防御使,依为重。尚书左丞张证自京师来,诏康王入觐,俊曰“此敌诈谋尔,慎毋往”高才欲为乱,俊统兵伐之,才遁去,加左武大夫(武阶,13阶,正六品)、徐州观察使(遥郡官)。康王以俊忠劳日累,迁拱卫大夫(武阶,12阶,正六品)。二帝北狩,诸军议劝进,俊言于上曰“大王人心所归,愿早正位号,以慰天下望。”四月,随康王至应天府。

五月,康王即皇帝位,改元建炎。七月,讨贼杜用于淮宁。八月,以迎隆佑太后和六宫之劳,授带御器械。以讨贼之功,落阶官,授徐州观察使。十一月,随两浙路制置使、御营使司都统制王渊讨军贼赵万于镇江府。十二月,擒贼陈通于杭州。二年(1128年)五月,率所部征讨秀州茶酒卒徐明之乱,进武宁军承宣使、秦凤路马步军副都总管。六月,入秀州平乱。三年(1129年)三月,以所部八千人往吴江防扼。武功大夫、鼎州团练使苗博,武功大夫、威州刺史刘正彦反,矫诏加俊为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命以三百人赴秦凤路上任,两千人付统制官陈思恭,千人付将官杨沂中留吴江把隘,余令以次统领官管押赴行在。俊知其伪,拒不受命。俊以所部至平江府,统制官辛永宗乘舟自杭州至军中,告之城中事。俊言礼部侍郎张浚以决断。张浚论苗刘危害社稷,俊决意起兵问罪。定国军承宣使韩世忠收散卒数千人以海舟赴难,奉国军节度使刘光世率所部以赴,众人商定以韩世忠所部为前军,张俊部为侧翼,刘光世部为后军。苗刘闻之,大惧,矫诏授俊为武宁军节度使。军与叛军战于临平,大破之。苗刘开城出逃,俊与韩、刘入城,与内殿见高宗,高宗复位,俊以功授镇西军节度使充御营使司右军都统制。十一月,为两浙东路制置使。

金国南侵,宋高宗逃往海上。十二月,张俊率所部与金人战于明州,金人先突袭至城下,俊遣统制官刘宝出战,部将党用、邱横战死,统制官杨沂中、田师中,统领官赵密皆死战,权主管殿前司公事李质率部以舟师来援,知州事刘洪道率州兵射其旁,遂大破之,共杀近千名金军[2]。四年(1130年)正月,完颜宗弼领兵攻明州,张俊带明州居民十之七八退入台州,金军占领明州。

完颜宗弼退兵后,建康府的金军仍然固守,不退回江北。江浙盗贼起,俊为两浙西路、江南东路制置使,“诸将并受节度”,全权负责收复建康事宜。收复建康由武功大夫、昌州团练使岳飞统领的部队完成。六月,军贼戚方犯湖州安吉,诏往捕之。戚方被岳飞所败,向张俊投降,交出了六千名兵、六百匹马。张俊回朝,向范宗尹“盛称岳飞可用”。

七月,进检校少保、宁武昭庆军两镇节度使。金国左监军完颜昌负责淮南战场,和完颜宗弼商定会师攻打楚州(治山阳,今江苏淮安市),在扬州城下杀拱卫大夫、福州观察使、承州,天长军镇抚使薛庆,攻占了扬州和承州(治高邮,今江苏高邮市),包围楚州。宋韩世忠军新败,元气未复,而两浙西路安抚大使刘光世与张俊关系不睦,不能配合。诏以通泰州镇抚使岳飞救楚州。签书枢密院事赵鼎欲遣张俊救援楚州,张俊推辞:“敌方济师,达兰善兵,其锋不可当,立孤垒危在旦夕,若以兵委之,譬徒手搏虎,并亡无益”。赵鼎曰:“楚当敌冲,所以蔽两淮,若委而不救,则失诸镇之心。”。张俊回复:“救之诚是,但南渡以来,根本未固,而宿卫寡弱,人心易摇,此行失利,何以善后。”。赵鼎面见高宗上言:“江东新造,全藉两淮,若失楚则大事去矣,是举也,不惟救垂亡之城,且使诸将殚力,不为养寇自讨之计,若俊惮行,臣愿与之偕往。”。张俊仍拒不从命[3],只派自己的部下岳飞去。高宗只得改命刘光世出兵,而命岳飞、郭仲成,武显大夫、阁门宣赞舍人、承州天长军兵马钤辖、主管镇抚使司公事王林,以及武节郎、阁门宣赞舍人、海州兵马钤辖、海州淮阳军镇扰使兼知海州事李彦先等部,都划归刘光世节制,共同救援楚州。岳飞听说楚州被金军围困,急忙领轻骑渡江,在八月二十六日夜里直达泰州城下欲救楚州,但刘光世畏惧金人之锋,不能援楚州,但遣统制官王德、骊琼将轻兵以出,是日渡江,与金游兵遇,击之。岳飞此时还没有成立自己的“岳家军”,师孤力寡无法救楚州,在击败并杀死高大保、俘虏阿主里孛堇等人后被迫后撤。宋高宗诏岳飞还守通州、泰州,有旨可守就守,如不可守,但以沙洲保护百姓,伺机掩击即可。岳飞以泰州无险可恃,退保柴墟,战于南霸桥,击败进攻的金军。这以后,岳飞才拥有了人马万余,着手建立所谓的“岳家军”。九月中旬,右武大夫、徐州观察使、楚泗州涟水军镇抚使赵立被炮石(并非火炮,而是石头)打碎头颅而死。九月下旬,金兵冲入楚州城和楚州军民巷战,终于攻克楚州。由于赵立的抗战态度,楚州保卫战的激烈抵抗是少有的,可以和靖康年间王禀的太原保卫战和同在建炎年间的西部陕州保卫战相提并论[4]。十二月,为江南路招讨使,带领岳飞等部将讨伐军贼李成和收伏张用

绍兴元年(1131年)正月,改任江淮招讨使。三月,复筠州、临江军、江州。同月,完颜昌率军进攻张荣在缩头湖的水寨,为张荣大败,完颜昌一直撤至淮河以北[5]。金人撤军后,淮南东路大部分州县又重归宋朝,缩头湖,后来也因而改名为“得胜湖”[6]。五月,破李成于黄梅,贼徒奔溃,成遁走,以余众降伪齐,岳飞立下大功,为张俊所器重[7]。张俊报告朝廷说,此间岳飞功居第一[8]。十月,除太尉,屯婺州。

三年(1133年),32岁的岳飞第一次北伐,克复襄汉,改驻鄂州。八月,宋廷按宰相朱胜非早先的许诺,将岳飞由正四品的正任镇南军承宣使超升为从二品的清远军节度使[9],其实职差遣改为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依前神武后军统制。 凡官拜节度使,朝廷要授予隆重而别致的“旌节”,自宋廷发出后,沿途所至,宁可“撤关坏屋,无倒节礼,以示不屈”。当时已建节的大将只有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和吴玠四人。岳飞的情况是当时绝无仅有的,骤然和韩世忠以及老上司张俊平列[10]

五年(1134年)九月刘豫出兵伐宋,扬言要“直捣僭垒,务使六合混一”[11]。金军由左副元帅完颜宗辅、刚升任的右副元帅完颜昌和元帅左都监完颜宗弼的统率下,配合由刘豫之子刘麟指挥齐军,在九月下旬分路渡过淮河攻南宋。刘光世不战退兵江南,将整个淮南西路相让。张俊主张划长江而守,“当聚天下兵守平江,俟贼退,徐为之计”,以“坠马伤臂”为借口,拒不出兵渡长江攻击金军和齐军。宋丞相赵鼎派人监督张俊发兵,并奏请严惩张俊,但不了了之[12]。结果,几路宋军全部防守于江南,张俊军守常州,韩世忠军守镇江府,刘光世军守建康府。长江北面的庐州(治合肥,今安徽合肥市)知州、兼淮南西路安抚使仇悆拒绝执行其上级刘光世的命令逃跑,刘光世派统制张琦来问罪,仇悆说:“若辈无守土责,吾当以死殉国!寇未至而逃,人何赖焉!”张琦只好作罢。仇悆以召募来的庐州和寿州(治下蔡,今安徽凤台县)守军几百人和二千乡兵几次打退齐军攻势。十二月,刘麟又增兵攻打,完颜宗弼亲自为后继,所幸4年前已独立成建制的“岳家军”由鄂州赶到,统制徐庆和牛皋先胜一仗,岳飞后亲自赶到击败齐军,解了庐州之围。此时,金太宗病危将死,完颜宗辅、完颜昌和完颜宗弼撤兵。伪齐攻势瓦解。

虽然岳飞多次为张俊解围,但张俊却后附秦桧,甚至陷害岳飞[13][14][15][16]。绍兴十一年(1141年),和议成,四月拜枢密院使[17],七月加太傅、进封广国公并赐玉带[18],十二年(1142年)十一月,太师、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秦桧令殿中侍御史江邈论俊罪,罢枢密院使,复还镇洮宁武奉宁军三镇节度使、充醴泉观使、进封清河郡王[19][20]。十六年(1146年)改静江宁武静海军三镇节度使。二十一年(1151年)十月,高宗幸俊宅第,进封太师,子弟十三人迁官进职[21]。二十四年(1154年)七月,卒于行在,年六十九。高宗震悼,辍视朝三日,亲奠于赐第劳恤,追封循王,赐棺木、貂冠、袭衣、一品朝服、龙脑、水银以敛,赙绢各有差。命延福宫使、安徳军承宣使、内侍省押班张去为护丧事。八月,谥号忠烈(危身奉上曰忠 有功安民曰烈)[22]。九月,葬于常州无锡塘湾山[23][1]

家族

[编辑]
  • 曾祖:张守明,赠太师、吴国公[1]
  • 曾祖母:石氏,吴国夫人
  • 祖:张庆,赠太师、韩国公
  • 祖母:田氏,韩国夫人
  • 父:张密,赠太师、鲁国公
  • 母:谢氏,鲁国夫人
  • 弟:张宏
    • 侄:张子盖,安德军节度使、检校少保、赠太尉、谥号恭壮
  • 弟:张保,拱卫大夫
  • 妻:魏氏,秦国夫人;章氏,荣国夫人
  • 子:张子琦,武义大夫
  • 子:张子厚,左武大夫、康州刺史、带御器械、赠少傅
    • 孙:张宗元,终官通议大夫充敖文阁侍制、赠少师、妻刘光世
      • 曾孙:张镃
        • 玄孙:张濡
          • 来孙:张枢
            • 晜孙:张炎
            • 晜孙:张炜
        • 玄孙:张□
          • 来孙:张柽
        • 玄孙:张□
          • 来孙:张国器
      • 曾孙:张镦
      • 曾孙:张鉴
      • 曾孙:张镇
      • 曾孙:张𫓹,终官承议郎、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所太平惠民局
        • 玄孙:张渥,将仕郎
          • 来孙:张伯东
        • 玄孙女:张氏
  • 子:张子颜,终官通奉大夫、显谟阁直学士、户部侍郎
  • 子:张子正,右文修撰
  • 子:张子仁,秘阁修撰
  • 女:张氏,适武功大夫秦公仅
  • 女:张氏,适直徽猷阁韩彦朴
  • 女:张氏,适右承务郎程湜
  • 女:张氏,适直敷文阁刘尧勋
  • 孙:张宗尹
    • 曾孙:张镛,官至武德大夫、阁门宣赞舍人
      • 玄孙:张洤,忠翊郎
        • 来孙:张楧
          • 晜孙:张炬
          • 晜孙:张熽
          • 晜孙:张爥
          • 晜孙:张爁
          • 晜孙:张燠
  • 孙:张宗愈,直秘阁、特改添差通判严州
  • 曾孙:张达可
  • 侄:张子仪,右朝请大夫、直徽猷阁、主管佑神观
  • 侄:张子安,承奉郎
  • 侄:张子文,忠翊郎
  • 侄孙:张宗旦,保义郎
  • 侄孙:张宗亮,保义郎
  • 侄孙:张宗说,登仕郎
  • 侄孙:张宗益,成忠郎
  • 侄孙:张宗颖,登仕郎

评价

[编辑]

张俊一直被认为是陷害岳飞的一位主要人物。位于浙江杭州西湖西北角的岳王庙,有与岳飞被杀有关的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等四人跪像,铸造于明代,经常受到侮辱性破坏。

张俊出身盗匪,治理军队的能力也被人诟病。在中国古代,军队战胜以掳掠维系士气,军队战败以抢劫平息怨愤时有发生。南宋初年几大主力部队,当时纵暴记录最多的是张俊军,号称“自在军”[24]。南宋时官府和军队经商牟利开设酒坊是合法的,张俊军中有一首歌谣讽刺张俊工于经商,而拙于用兵:“张家寨里没来由,使他花腿抬石头。二圣犹自救不得,行在盖起太平楼。”这里“花腿”,是指军卒“自臀而下,文刺至足”,而太平楼是张俊军开的一家酒店[25]。张俊本人也比较好女色,《挥麈三录》卷2,《要录》卷16建炎二年六月乙丑载:王渊和张俊为抢夺一个周姓妓女,杀害宗室赵叔近,又将此妓女转送韩世忠。

宋史》有两段总评:“南渡后,俊握兵最早,屡立战功,与韩世忠刘锜岳飞并为名将,世称张、韩、刘、岳。然濠、寿之役,俊与锜有隙,独以杨沂中为腹心,故有濠梁之劫。岳飞冤狱,韩世忠救之,俊独助桧成其事,心术之殊也,远哉!帝于诸将中眷俊特厚,然警敕之者不绝口。自淮西入见,则教其读《郭子仪传》;召入禁中,戒以毋与民争利,毋兴土木。”“南渡诸将以张、韩、刘、岳并称,而俊为之冠。然夷考其行事,则有不然者。俊受心膂爪牙之寄,其平苗、刘,虽有勤王之绩,然既不能守越,又弃四明,负亦不少。矧其附桧主和,谋杀岳飞,保全富贵,取媚人主,其负戾又如何哉?”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宋史·卷369》,出自脱脱宋史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明史卷一百七十五》,出自《明史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张循王神道碑
  2. ^ 明州之战的原始记录见《忠正德文集》卷7《建炎笔录》,《浮溪集》卷1《奏论诸将无功状》(此奏又见《会编》卷136),《挥麈后录》卷9,《挥麈三录》卷1引李正民日记(又见《会编》卷134)。张俊报说杀敌近千人,而所得女真人的“带环首领”,即耳戴金银环的首级只有两级。因金军中各民族成员一律辫发,故以耳戴金、银环作为识认女真人首级之标志(参见《会编》卷3,卷28,《梁溪全集》卷171《靖康传信录》)。此后,明州之战又被夸大为杀敌几千以至几万的大捷,见周麟之《海陵集》卷23《张循王神道碑》,《会编》卷219《林泉野记》,《要录》卷30建炎三年十二月癸卯,《宋史》卷369《张俊传》。
  3. ^ 《要录》卷36建炎四年八月己丑。
  4. ^ 《会编》卷142,《要录》卷37建炎四年九月丙辰,戊辰,《宋史》卷448《赵立传》,《挥麈后录》卷9。
  5. ^ 《会编》卷145,《要录》卷43绍兴元年四月庚午。
  6. ^ 陈造《江湖长翁文集》卷27《上周枢密札子》,《读史方舆纪要》卷23,《咸丰兴化县志》卷1《古迹》
  7. ^ 《会编》卷147,《要录》卷45绍兴元年六月癸未,卷46绍兴元年八月丙寅。张俊曾对部下赞岳飞:“吾与汝曹俱不及也。”
  8. ^ 《会编》卷207《岳侯传》,卷208《林泉野记》。
  9. ^ 宋承唐制,将一些要冲大郡作为节度使的“节镇”。但节度使只是虚衔,一般“不必赴镇”。节镇和武将的军事辖区也无须一致。清远军设在广南西路的融州(治融水,今广西融水县),岳飞本人从未去过此地。
  10. ^ 《要录》卷78绍兴四年七月乙卯。
  11. ^ 《要录》卷80绍兴四年九月乙丑,壬申,《宋史》卷475《刘豫传》。
  12. ^ 《会编》卷165,《要录》卷82绍兴四年十一月戊午,《宋史》卷27《高宗纪》,卷370《吕祉传》。
  13. ^ 熊克《中兴小历》:“初,上诏湖北宣抚使岳飞以兵援淮西。飞念前此每胜,复被诏还,乃以粮乏为辞。至是濠州已破,飞始以兵来援,张俊、秦桧皆恨之。”
  14. ^ 绍兴十一年八月九日甲戌,臣寮上言:“伏见枢密副使岳飞蚤称敢毅,亟蒙奖拔,不十年间,致位三孤,且复使之握重兵,居上游,其所委付,可谓重矣。而飞爵高禄厚,志满意得,平昔功名之念,日以颓堕。今春虏寇大入,疆场骚然,陛下趣飞出师,以为掎角,玺书络绎,使者相继于道,而乃稽违诏旨,不以时发。久之,一至舒、蕲,忽卒复还。所幸诸帅兵力自能却贼,不然,则其败挠国事,可胜言哉!厥后诸帅凯旋,飞独无功。圣恩宽大,例有枢管之拜,宠数优渥,义当感激图报,而飞方事矫饰,有识之士已讥其伪。”又言:“窃见枢密副使岳飞顷由简拔,委以节制,慨然似有功名之志,人亦以此称之。数年之间,宠数频仍,官兼两镇,秩视二府,乃始安于荣利,不复为国远图矣。故昨来被旨起兵,则固稽严诏,略至龙舒而不进;兹者街命出使,则坚执偏见,欲弃山阳而不守。以飞平昔不应至是,岂其忠衰于君,诚如古人之谓耶?臣又闻飞自登枢管,郁郁不乐,日谋引去,以就安闲,每对士大夫但言山林之适。其诚与伪固不得而知,然以陛下眷待之隆,委任之峻,不思报称,遽为是计,亦忧国爱君者所不忍为也。”又言:“臣比论列枢密副使岳飞之罪,章已三上。陛下尊宠枢臣,眷眷然惟恐伤之,姑示优容,未加谴斥。臣谬当言责,安可但已。况其间一、二事,大亏忠节。若坚拒明诏,不肯出师,以玩合肥之寇。”又言:“今春虏犯淮西,张俊既全师遇敌,朝廷连降圣旨,趣飞来援;而逗遛不进,辄以道远乏饷为辞。大将之体国,固如是乎?陛下新命枢臣,处飞为副,超腧甚峻。正欲感励其心,使飞改意激昂,尚盖前失,而外为恭逊,情实饰奸。”又言:“顷者惟西之役,俊方力战,而飞乃按兵不动。飞当是时岂以谓虏去国远关,其锋不可当,而欲避之乎?岂以谓坐观成败,而效卞庄刺虎之说乎?殆皆不然也。其意不过专务保江之计,而嫉淮西之成功耳!”
  15. ^ 王伯庠撰《王次翁叙纪》:“绍兴辛酉,虏人有饮马大江之谋,大将张俊、韩世忠欲先事深入,惟岳飞驻兵淮西,不肯动。上以亲札趣其行者,凡十有七,飞偃蹇如故,最后又降亲札曰:‘社稷存亡,在卿此举!’飞奉诏,移军三十里而止,上始有诛飞意。”
  16. ^ 《野史》传曰:“绍兴十一年,兀术重兵攻淮西。飞念前此每胜,复被诏还,壮心己阑,且轧于和议,辞以乏粮。及濠梁已破,方以兵来援,张俊、秦桧皆恨之。”
  17. ^ 《建炎以来系要录》卷一百四十
  18. ^ 《建炎以来系要录》卷一百四十一
  19. ^ 《建炎以来系要录》卷一百四十七
  20. ^ 《中兴小纪》卷三十
  21. ^ 《建炎以来系要录》卷一百六十二
  22. ^ 《宋会要辑稿》礼五八
  23. ^ 《建炎以来系要录》卷一百六十七
  24. ^ 参见《会编》卷136,卷180,卷230崔淮夫等上两府札子,《要录》卷114绍 兴七年九月辛未。
  25. ^ 《鸡肋编》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