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时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易时中(1483年—16世纪),嘉会愧虚福建泉州府晋江县[1]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编辑]

易时中早年跟随蔡清学习,蔡清愉快的说:“晚年得此士,我的《易经》不孤单了。”,四十岁时中嘉靖元年(1522年)举人,授东流教谕,谆谆善诱诸生[2],十三年(1534年)分考浙江乡试取录多位名流。十五年(1536年)陞夏津知县,在地方崇尚敎化、力行节俭,捐修学宫和城墙,拓建明伦堂与学舍,广集诸生亲自训课,并纂修县志纪录前事;旱蝗灾时亲自到田间徒步祈祷,雨水降下、蝗虫离去,同年作物也丰收,其后武城水灾,他如实上报,监司畏惧奏上灾情驳斥其议,他就逾境到朝廷讲述情况,朝廷于是下令赈灾。

四年后(1540年)易时中升任顺天推官,平允地执法,都御史胡守中入狱时尽力指出对方恶行,因此被中伤辞官终养,回乡路经夏津,县民争相送与他水果,离开时更有人痛哭失声;在家筑室侍奉母亲,母亲九十一岁去世,他也已经七十岁,伤心得不能负荷,因而去世[1][3][4]

引用[编辑]

  1. ^ 1.0 1.1 道光《晋江县志·卷三十八·人物志·名臣之二》:易时中,字嘉会,号愧虚,从蔡虚斋学。虚斋喜曰:“晚年得此士,吾《易》不孤矣。”年四十,举嘉靖壬午乡试,已蔚然为硕儒。授东流教谕,随材导接,为诸生开说谆悉。甲午分校浙江,所得皆名流。升夏津知县,岁旱蝗起,白衣菅履,徒步祈祷,雨降蝗去,而岁以登。时武城大水,檄视之,以实上。监司惮以灾闻,驳其议。逾境谒见陈情形,率为感动,奏蠲赈。除顺天府推官,执法平允。都御史胡守【中】不法下狱,有旨推勘,时中穷其奸状。有为胡释憾者,谋中以他事,时中遂乞终养。至家,筑室奉母。母年九十二而终,时中七十矣,毁不胜衣。年七十六卒。夏津祠名宦,武城奉主配故郡守陈儒之祠,世侑享焉。时中温恭庄和,望而知为有道君子。其徒王慎中为之传。
  2. ^ 嘉庆《东流县志·卷十八·良吏传》:易时中,福建泉州人,嘉靖中由举人来署教谕,学问优长,造士有方,升夏津县知县。
  3. ^ 乾隆《夏津县志·卷六·官守志》:易时中,字嘉会,号愧虚,晋江人,学长于《易》同邑祭酒蔡虚斋清之门人,举于乡。初授东流教谕,嘉靖十五年迁夏津知县,有惠政,崇敎化、力行节俭,躬率以德,民亦相与驯习而悦安之;捐修学宫殿庑以及门垣,庖廪库厨与祭祀宴射之器无不毕治,又修明伦堂两斋,拓立学舍二十间,广集诸生其中亲为训课,创修邑乘,至今嘉靖以前事尚有可考者皆其力也。在任四年稍迁顺天府推官,以治胡守中狱失要人意,将中以他事,遂以终养归,道出夏津老稚争献果脯,临别有哭失声者;母年九十一而终,时中年七十,毁不胜丧而卒,事见《明史》儒林传及府志,与参政王愼中修学记,亦可谓笃行守正之君子矣。
  4. ^ 《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列传第一百七十 儒林一》:易时中,字嘉会,亦晋江人。举于乡,授东流教谕,迁夏津知县,有惠政。稍迁顺天府推官。以治胡守中狱失要人意,将中以他事,遂以终养归。道出夏津,老稚争献果脯。将别,有哭失声者。母年九十一而终,时中七十矣,毁不胜丧而卒。

参考文献[编辑]

  • 道光《晋江县志》·卷三十八·人物志·名臣之二
  • 嘉庆《东流县志》·卷十八·良吏传
  • 乾隆《夏津县志》·卷六·官守志
  • 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列传第一百七十 儒林一
官衔
前任:
吴瑶
明朝东流县教谕
嘉靖年间
继任:
郭伟
前任:
刘銮
明朝夏津县知县
1536年-1540年
继任:
刘璧
未知
上一位持有相同头衔者:
周臣
明朝顺天府推官
1540年-嘉靖年间
未知
下一位持有相同头衔者:
张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