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朱谊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朱谊㳆(1576年—1655年)[1],字子斗[2][3]明朝永兴恭宪王朱志墣七世孙,朱敬鑉的侄子[4],明朝奉国中尉[5]。明朝诗人、书法家,青门七子之一[6][7]

生平

[编辑]

朱谊㳆擅长书法,其楷书运笔精到,劲秀工整[8]。他时常观摩碑拓,曾在《雁塔圣教序》王承之拓本中留下题语[9],在《汉西岳华山庙碑》关中拓本中也留有题款[10]

朱谊㳆会弹奏箜篌。秦藩宗室朱惟㸌有一把竖箜篌,他平素有修习,因而能向姚旅演示用法。他感叹自己年老,希望教授技艺给年轻人,但却无人肯学[11]

朱谊㳆的宅邸号具来轩[12]。他年轻时常与青门七子另外六人交游,朱谊瀄的《夏日诸公集子斗宅戏简短句》《冬夜子斗宅分得冰字》《雪霁具来轩》等诗便是朱谊瀄因与诗社成员在他家聚会所作[13]。后来,李因笃寻访其荒废的旧宅,作有《过前中尉子斗先生旧第有感》一诗凭吊[14]

朱谊㳆也了解一些近代天文知识。据其忘年之交王弘撰回忆,朱谊㳆转述西洋人所知:月亮不是一个圆球,月中黑点就是凹陷的地方。银河中像云一样的东西,都由星星组成。昴宿星团有多于七个星星。这些都是他们制造的望远镜验证的知识。朱谊㳆认为西学虽与儒学相悖,但其使用的望远镜等工具,确实有独到的长处[15]

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攻陷西安,其长子朱存杠搀扶他逃难到乡下,得以幸免。次子朱存柘则执义不屈,投井自杀[16]

明亡后,王弘撰多次拜访他,他非常欣喜。康熙二年(1663年),顾炎武动身去拜访他时,他已经去世[17],顾炎武只见到朱存杠,向朱存杠借读朱谊㳆的著作,并为之写序。朱存杠又让自己的儿子杨烈、外甥王太和跟随顾炎武学习。其子孙避祸,改朱姓为朱谊㳆母亲的杨姓[18][19]

其墓在延兴门[20],墓碑题为子斗先生墓[21]

著作

[编辑]

2011年,朱谊㳆与朱谊汜的绢本书法合卷诗在北京匡时春季拍卖会中以人民币1725000元成交[8]。其手卷书于崇祯十三年孟夏二日(1640年5月22日),包含以下诗篇,《明代秦藩文学研究》附录二录有全文:

  • 《闻驭仲老社丈解郡奉侍》二首[12]
  • 《喜驭仲老社丈抵里奉讯》[12]
  • 《驭仲老社丈授屯田令奉寄》二首[12]
  • 《阅耕山下望驭仲老社丈别业怀寄》[12]
  • 《驭仲老社丈自屯留之蔚州太守》二首[12]
  • 《塞下曲寄驭仲老社丈》六首[12]
  • 《驭仲老社丈生子于云中寄贺十四韵》[12]
  • 《送驭仲老社丈蔚州太守入觐》[12]
  • 《闻驭仲老社丈有迂道西还意志喜》一首[12]
  • 《乙亥九日寄驭仲老社丈》[12]
  • 《秋获后言怀寄驭仲老社丈》[12]
  • 《闻驭仲老社丈擢守维扬》三首[12]
  • 《驭仲老社丈擢守登郡寄贺》二首[12]
  • 《喜驭仲老社丈生次君于登郡崇祯戊寅上巳日与翁同物》[12]
  • 《闻驭仲老社丈又自登改代登人上书得留》[12]
  • 《郊望寄驭仲老社丈》[12]
  • 《书卷寄驭仲老社丈系之长局》[12]
  • 《承器君用还附书家信中再寄》二首[12]
  • 《渭川词寄驭仲老社丈》三首[12]

评价

[编辑]

李因笃对他推崇备至。朱彝尊认为他才情横溢,其《祀灶》一作虽未达到尽善尽美,却也文气浩瀚,常人不可比肩[3]

家庭

[编辑]
  • 母:杨氏[18]
  • 长子:朱存杠(1602年—?),字伯常[17],妻王氏[18]
    • 子:朱辅烈?→杨烈[18]
  • 次子:朱存柘(?—1643年),字彦衡,崇祯十五年陕西乡试副榜,李自成攻占西安,执义不屈,投井自杀[5]

参考资料

[编辑]
  1. ^ 顾炎武. 链接至维基文库 朱子斗詩序. 维基文库. 子斗独年至八十,后先帝十一年乃卒 
  2. ^ 2.0 2.1 黄虞稷. 链接至维基文库 卷28. 链接至维基文库 千頃堂書目 (四庫全書本). 维基文库 (中文). 
  3. ^ 3.0 3.1 3.2 3.3 朱彝尊. 链接至维基文库 卷083. 链接至维基文库 明詩綜 (四庫全書本). 维基文库 (中文). 谊㳆字子斗,秦愍王九世孙,有集。诗话:“子斗才情横溢,极为富平李孔德所称,览其《祀灶》千一百二十字,虽未悉工,而浩涆不可及也” 
  4. ^ 故宫博物院; 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 《大明宗室秦藩永興郡支奉國中尉志川公(朱敬鑉)配安人馬氏墓誌銘》. 《新中國出土墓誌·陝西(叁)》上冊. 文物出版社. 2015: 275. ISBN 9787501044801. 
  5. ^ 5.0 5.1 屈大均. 卷四. 皇明四朝成仁錄. 存柘,字彦衡,中十五年乡试副榜。永兴王府奉国中尉谊㳆之子也,贼陷西安,存柘执义不屈,亦投井 
  6. ^ 徐鼒. 卷九. 小腆紀傳. 谊㳆字子斗,亦秦藩裔,太祖十世孙也。才情横溢,富平李因笃亟称之。华阴王弘撰,交谊㳆于青门。顾炎武闻而访之,谊㳆已殁;子存杠出所箸述以见,炎武为序之。时有青门七子者,皆宗室之贤。 
  7. ^ 顾炎武. 链接至维基文库 朱子斗詩序. 维基文库. 七子者:惟㸌伯明、惟焢叔融、怀𡋧士简、怀𡈾长生、怀䨈季凤、谊瀄伯闻与子斗为七,皆号能诗。 
  8. ^ 8.0 8.1 《朱谊㳆、朱谊汜书法合卷》考析.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3). 
  9. ^ 王弘撰. 卷二·聖教序初斷本跋. 砥齋集. : 15b. 季安本前有方以智杨鹤范文光题语, 后有郭宗昌王振奇张民表来复王铎温自知梁尔升来恒、朱怀■、朱谊㳆、 徐如翰朱怀𡏯孙国敉陆启浤张学曾刘廷标韩霖伍堣南居益释惟熙如应题语,锋芒毕具,亦曾与一未断本较,优劣不分,盖拓手有工拙耳。附识于此。姓名以题语前后序。 以上“■”原缺。
  10. ^ 钱文述. 頤道堂文鈔. : 6b. 存者有沈荃跋,郭允伯跋,孟鼐跋,王弘撰跋,刘泽溥跋,王山史跋,王涛跋,南廷铉跋,王焯跋,怀䨈跋,梁尔升跋,谊汜跋,南居仁跋,韩霖跋,王宏嘉补书,赵崡跋,陆燿跋,来复跋,南居益跋,丁𤇍跋,刘泽溥观款,张超观款,李犹龙观款,梁应圻观款,怀𡈾观款,谊㳆观款,陆启浤诗,孙国敉诗,司马巍诗,惟翁方纲则跋一诗三 
  11. ^ 姚旅. 卷八. 露書. : 11a. 箜篌……束于人腰,用两手齐擘。关中王孙朱伯明有此,朱子斗修之,因出以示余。此伎近几绝响,唯武功伎半斤善此。今老矣,欲授一弟子而无学者。子斗又言,肃府有箜篌,置之于地,高与人等。盖箜篌有竖者卧者,余所见廼竖箜篌,肃府则卧者乎? 
  12. ^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12.07 12.08 12.09 12.10 12.11 12.12 12.13 12.14 12.15 12.16 12.17 12.18 12.19 刘爽. 朱誼瀄及其《大業堂詩草》. 明代秦藩文學研究 (博士论文). 陕西师范大学. 2022 [2023-07-16]. doi:10.27292/d.cnki.gsxfu.2022.00084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7). 
  13. ^ 朱谊瀄. 大業堂詩草. 
  14. ^ 李因笃. 卷一. 受祺堂詩. : 12b. 碧瓦堂还在,金闺籍已更。萋萋秋草合,惨惨暮霜明。一老悲刘向,三闾吊屈平。城南寻别墅,转托旧坊名。 
  15. ^ 王弘撰. 卷一. 山志初集. : 11a. 子斗先生尝为予述西洋人言月体不圆如黄金堆,月中黑者即其凹处,天河如云气者皆小星,昴不止七星,盖以所造远镜验之也。大抵西洋之学,专奉耶稣,于二氏外别立宗旨,其与吾儒悖均也。然天文奇器,则有独长。 
  16. ^ 顾炎武. 链接至维基文库 朱子斗詩序. 维基文库. 贼陷西安,存柘义不屈,投井死。长子存杠伯常,扶其父逃之村墅得免。 
  17. ^ 17.0 17.1 顾炎武. 链接至维基文库 朱子斗詩序. 维基文库. 子斗没后八年而余至关中,访七子之后,其六子皆衰落不振,而伯常年已六十有二。 
  18. ^ 18.0 18.1 18.2 18.3 张穆. 顧亭林年譜. : 47a. 往骊山访明宗室存杠元谱:“存杠字伯常,朱子斗谊㳆之子”,存杠命子烈及甥王太和受业。徐谱案:“先生后有寄伯常并二门人诗”。 
  19. ^ 王弘撰. 二集卷三. 何本方 (编). 山志. 中华书局. : 226. ISBN 9787101016550. 青门七子,伯明惟㸌、叔融惟焢、士简怀𡋧、尊生怀𡈾、季凤怀𱁏、伯闻谊瀄、子斗谊㳆,皆宗室之贤而笃于学者也,各有诗文集,卓然成家,李本宁太史亟称之,伯明尤善书画。余所及与之游者,子斗翁而已。乱后予数往省之,翁亦喜余,尝对人有松柏之誉。翁子伯尝存杠年长于余,以翁与余善而待余以执友之礼甚恭。然余固尊事翁,不敢以雁行进也。尝与顾亭林言及,亭林入青门特访其家,时翁已歾,见伯尝索翁著作读之,因为之序。今伯尝亦歾,其子孙冒杨氏,盖从翁之母姓也。 
  20. ^ 黄家鼎. 卷七. [康熙]咸寧縣志. : 15a. 
  21. ^ 贾汉复; 李楷. 卷二十八. [康熙]陝西通志 (PDF). [2023-08-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8-04). 中尉谊㳆墓,在延兴门,有碑题曰子斗先生墓 
  22. ^ 张豫章. 链接至维基文库 明詩卷002. 链接至维基文库 御選四朝詩 (四庫全書本). 维基文库 (中文). 
  23. ^ 姚旅. 卷九. 露書. : 4a. 己未,辽左失事,刘杜二将陷没。海内遂枵焉无备。关中王孙子斗作纪事五首,可谓言言对痒矣。诗云…… 
青门七子
朱惟㸌 · 朱惟焢 · 朱怀𡋧 · 朱怀𡈾 · 朱怀䨈 · 朱谊瀄 · 朱谊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