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李承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承光(?—756年),唐朝武将。

安史之乱爆发前,李承光守潼关,官爵为开府仪同三司太常卿,长期担任河西兵马使封常清被斩之后由李承光暂领。唐玄宗命哥舒翰代替高仙芝守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哥舒翰前往潼关,风疾愈来愈严重,不复躬亲,政事悉委行军田丘良,阵中大将王思礼主管骑兵,李承光主管步兵,王思礼、李承光二人争执不和,军令不一。

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唐军灵宝战败、潼关失守后,哥舒翰被俘。李承光与王思礼逃回。时唐肃宗就位于灵武,李承光至肃宗所在,特加天下兵马副元帅,改名匡国。肃宗指责李承光等人不能严守岗位,皆处以极刑。这时房琯出面为王思礼等脱罪,朝廷仅斩杀李承光一人[1],赦王思礼、吕崇贲。不久,又予以昭雪宣恩,官给优葬。李承光的孀妻逝世后,曾经的下属于邵为他的子女上书请求合葬。

注释[编辑]

  1. ^ 新唐书·列传第七十二》潼关失守,思礼与吕崇贲、李承光同走行在,肃宗责不坚守,引至纛下将斩之。宰相房琯谏,以为可收后效,遂独斩承光,赦思礼等。寻副房琯战便桥......

参考书目[编辑]

  • 文苑英华·卷六百八》,《为人请合祔表》(另载于《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五》,作者:于邵)
  • 任士英:《唐代玄宗肃宗之际的中枢政局》第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