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林抟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林抟秋
导演
罗马拼音
Lin Tuan-Chiu
昵称阿伯
别名林博秋、林翼云、林传智
国籍 中华民国
出生(1920-10-06)1920年10月6日
逝世1998年4月4日(1998岁—04—04)(77岁)
职业电影制片家、导演、剧作家
语言台语
教育程度 日本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科
配偶邱宝月
1940年结婚—1998年结束)
儿女长女
次子:林嘉义
父母父:林添富
出道地点 日本
出道日期1942年
出道作品《奥山社》
相关团体玉峰影业公司

林抟秋(1920年10月6日—1998年4月4日),台湾桃园区人,剧作家、戏剧导演、电影制片家电影导演。在前往日本留学时,因日文无“搏”字,故被日本教师改名为“林博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恢复原名[1]。日治时期至战后初期以新剧剧本创作与导演为主,战后投身电影事业,成立“玉峯影业公司”及创设“湖山制片厂[2]。剧本作品有《奥山の社》(《深山的部落》)、《阉鸡》、《高砂馆》、《地热》和《从山上看街市的灯火》等;执导电影作品有《阿三哥出马》、《叹烟花》(上、下集)、《错恋》、《五月十三伤心夜》等。

林抟秋1938年从新竹中学肄业后赴日就读日本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科。就学期间经由红磨坊新宿座负责人佐佐木千里的介绍,进入东宝影业,担任导演助理,奠定日后的制片事业基础;自明治大学毕业后,旋即加入东京新宿红磨坊剧团文艺部[3]。在此剧团林搏秋发表首部作品《奥山の社》(《深山的部落》),被《东京新闻》称誉为“台湾本岛人第一位剧作家”[4]。1943年1月起林搏秋开始与台湾本土剧团合作以及筹组研究会,所推出的作品皆叫好叫座。二二八事件爆发后,林搏秋离开剧坛,返乡接管家族事业。至1957年林搏秋投入电影事业,筹组玉峰影业公司,建立台湾专业的电影产业[4]。于玉峰影业时期林搏秋执导6部作品,随着台语片市场萧条,于1961年暂停拍片,后来虽短暂复出,但玉峰影业仍于1971年结束营运[5]

不论是台湾新剧或是战后台湾台语电影,林搏秋为台湾带来最新的技术与思潮,为该领域奠定厚实的基础。

生平

[编辑]

林抟秋之父林添富经营谦记商行(大豹炭矿事务所),主掌大豹煤矿经营权,负责台北地区8个矿场的运输行销事务,家境富裕。林抟秋1938年从新竹中学肄业后赴日升学,1942年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科。就学期间便热衷观赏戏剧,并经由红磨坊新宿座负责人佐佐木千里的介绍,进入东宝影业,担任导演助理[4]支援电影摄制工作,奠定日后的制片事业基础。毕业后随即加入东京地区以领导“新喜剧运动”闻名的新宿红磨坊剧团文艺部,于此期间发表首部作品《奥山の社》(《深山的部落》),被《东京新闻》称誉为“台湾本岛人第一位剧作家”[4]。返台后,投入台湾新剧运动,直至二二八事件后,林搏秋告别剧场,返家接管煤矿事业。1957年林搏秋因日籍导演岩泽庸德批评台湾电影业落后日本三十年,因而决心振兴台湾电影,首先成立“玉峯影业公司”,并于自家位于莺歌镇中湖里的嘉美牧场原址,创设“湖山制片厂”[3],且设有演员训练班。[5]1971年因台湾台语电影整体环境式微,林搏秋结束玉峰影业公司,湖山制片厂也随之没落[5]。1998年,林抟秋因心脏衰竭病逝于台北。

新剧创作时期

[编辑]

1943年1月林搏秋于假期间返台,与桃园青年团体双叶会合作公演《阿里山》,由简国贤改编剧本、林搏秋执导,获得各界高度肯定。正式束装返台后,1943年4月29日与王井泉张文环吕泉生等人筹组厚生演剧研究会,继承因中日战争而中断的新剧运动。9月3日起一连6天,推出《阉鸡》、《高砂馆》、《地热》、《从山上看见的街市灯火》等四剧[6],演出轰动一时。林抟秋一人负责这次公演所有剧目之编剧、导演工作;同时由于编、导技术成熟,当时剧评喻为“台湾新剧运动的黎明”[7],是台湾现代戏剧史上划时代的演出。该会后因战争而中止所有活动。

1946年林抟秋与王井泉成立“人人演剧研究会”,原要出演《海南岛》,但适逢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颁布〈台湾省剧团管理规则〉实施严格的剧本审查制度,当局以该剧“主题晦暗”为由未让其审核通过,林抟秋只得改为上演《医德》与《罪》,并改名为“人剧座”重新送审才能演出[8]。不久,二二八事件爆发,自此挥别剧坛,返乡务矿。

台语电影拍摄时期

[编辑]

1955年起台湾台语电影摄制盛行,造成一窝蜂抢拍现象,然成果品质低落,故曾遭来台拍摄电影的日籍导演岩泽庸德批评“台湾的电影业,比日本落后三十年”[5]。因受其刺激,1957年林抟秋于是筹组玉峰影业公司,并于莺歌镇中湖里兴建湖山制片厂[9],拍摄台语电影。林抟秋秉持着台湾电影要走出自己的路之精神创设玉峰影业,除引进在日本学习的技术,从拍摄、冲印到后制皆能独立完成外,并设有演员训练班,借由自己培训演员来完成专业化一条龙的电影产业建立[10]

玉峰影业公司前后共招募5期演员及摄影、灯光、场景设计等技术人员的培训。演员训练班学员包含:李玉芬、吴东如、张潘阳、张美瑶、简和引、林龙松、黄雪映等人。师资方面请来文学家张文环、音乐家吕泉生、作曲家郭芝苑、舞蹈家李彩娥、编剧赖耀培等前来授课。[5]

玉峰影业公司创立后,林抟秋共执导6部作品,包括《阿三哥出马》、《叹烟花》、《后台》、《错恋》(重映时更名为《丈夫的秘密》)、《五月十三伤心夜》(又名《女性的条件》)及《六个嫌疑犯》,其中《后台》因故停拍、《六个嫌疑犯》拍摄完毕后却无上映。[5]玉峰影业随着台语片市场萧条曾于1961年暂时宣告歇业,解散公司演、职员,林搏秋本人也暂停拍片计划,直到1965年才又以《五月十三伤心夜》复出。[11]1971年玉峰影业就在台语电影整体的景气下滑以及电视出现的情况下,而结束营运。

影视描绘

[编辑]

注脚

[编辑]
  1. ^ 石, 婉舜. 一九四三年臺灣「厚生演劇研究會」研究. 台北市:国立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硕士论文. 2002: 51. 
  2. ^ 開放博物館-林搏秋導演專題.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9). 
  3. ^ 3.0 3.1 林搏秋(1920~1998). 台湾文学辞典数据库. [2022-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6). 
  4. ^ 4.0 4.1 4.2 4.3 臺灣本土第一位劇作家、臺語片時代的奇才導演──林摶秋. [2022-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9). 
  5. ^ 5.0 5.1 5.2 5.3 5.4 5.5 林搏秋導演專題-開放博物館. [2022-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9). 
  6. ^ 厚生演劇研究會. 台湾文学辞典数据库. [2022-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6). 
  7. ^ 泷田贞治. 台灣に於ける新演劇運動の黎明—厚生演劇數數の新紀錄. 新建设. 1943年10月, 2 (10): 38. 
  8. ^ 施如芳等. 百變千幻不思議:台語片的混血與轉化. 联经出版. 2017年10月11日: 473–474. 
  9. ^ 李泳泉. 台灣電影閱覽. 玉山社. 1998: 15. 
  10. ^ 玉峰影業的股東名冊. 国家文化记忆库. [2022-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6). 
  11. ^ 林, 奎章. 尋找台語片的類型與作者:從產業到文本. 台北市:国立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硕士论文. 2008: 116–117. 

参考资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