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梁铭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梁铭越
英文名David Mingyue Liang
出生1941年(82—83岁)
 中华民国湖南省新晃县
国籍 中华民国
教育程度博士
母校加州大学
夏威夷大学
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
职业音乐家音乐学家
父母梁在平
奖项阿特沃特·肯特当代作曲奖
1986
金鼎奖 《问海》
1987
中山文艺奖 《千春乐》
1987
国家文艺奖 《梦蝶》
音乐生涯
音乐类型中国传统音乐新世纪音乐
演奏乐器古琴二胡小提琴作曲

梁铭越(1941年[1]),作曲家民族音乐学家、古琴等多样乐器演奏家。第一位以古琴为研究题材取得博士学位的华人学者。[2]曾任美国加拿大台湾多所大学音乐系教授。其创作领域涵盖管弦乐、中英文歌剧室内乐新世纪音乐钢琴独奏等。[2]曾获得阿特沃特·肯特当代作曲奖、金鼎奖中山文艺奖国家文艺奖等多个奖项。

生平[编辑]

1941年出生于湖南新晃县,父亲梁在平当时是土木工程师。四岁时,因抗战搬到重庆,由于梁在平常和友人聚会、玩音乐,梁铭越从小耳濡目染。[3]

举家迁至台湾后,梁铭越开始向胡莹堂学习古琴,并参与梁在平组织的“鲁声”国乐社,学习吹,除此之外,他还学了昆曲小提琴等,曾师从马熙程[3]

梁铭越为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第一届学生,[4]主修小提琴,师从邓昌国。毕业后考上美国夏威夷大学音乐系,主修作曲,大学期间补上了以前不足的基础训练,最后以六重奏《凌虚》和弦乐四重奏两部作品毕业,其中《凌虚》还获得“阿特沃特·肯特英语A. Atwater Kent当代作曲奖”,更因此申请上加州大学奖学金,进入该校研究民族音乐学[3]

曾和许博允陈茂萱、张邦彦等作曲家在1962年组成江浪乐集[5]

就读加州大学期间,向罗伊·哈里斯亨利·拉扎罗夫英语Henry Lazarof约翰·樊尚英语John Vincent (composer)等人学习作曲,并且第二度获得“阿特沃特·肯特当代作曲奖”。[1]参与梅利·梅塔指导的加州大学乐团,以及罗杰·华格纳合唱团英语Roger Wagner Chorale,亦从米夏·艾尔曼的学生布莱曼女士学习小提琴。硕士论文为 The Chinese Chʻin: Its History and Music 。后来又以 The Art of Yin-Jou Techniques for the Seven-Stringed Zither 一文取得博士学位。[3]

1970年到旧金山大学创立民族音乐学系,两年后改至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任教。[3]

1982年离开加拿大至马里兰大学[6][7]开始研究合成器电子音乐[3]

1990年受到东海大学的邀请回台任教,1992年任职文化大学艺术硏究所所长,1994年成为国立交通大学应用艺术研究所教授,又于1997年担任北德克萨斯大学音乐学院客座教授[3]

梁铭越到过许多国家演出,曾举行过一百五十多场演奏会,[2]其中梁在平、梁铭越父子曾多次同台演出,例如:在台北市社教馆举行琴筝合奏,[8]1987年的两厅院“琴筝之夜”演出。[9]

发明[编辑]

  • 自创乐器“鸣筝”:十一弦,结构上主要是将缩小、加大表面弧度,音域为两个八度五声音阶,用琴弓演奏。特地为其谱了一曲〈桃源行〉,收录于《梦蝶》。[2]

作品[编辑]

作曲专辑[编辑]

演奏专辑[编辑]

  • 《梁在平、梁铭越父子琴箫合奏杰作集》
  • 《梁在平、梁铭越父子筝箫合奏杰作集》
  • 《琴韵筝声集》(梁在平、梁铭越、汪振华合奏)
  • The Flowing Waters: Guqin Music of Liang MingyueLyrichord Discs英语Lyrichord Discs,2007年
  • Yangguan san die - Parting at Yangguan
  • Chinese Masterpiece for the Ch'in: Ancient & Modern

音乐剧[编辑]

  • 《失落的炽阳》
  • 《九歌》,1993年[13]

书籍[编辑]

  • 《梁铭越筝曲与筝歌创作集》
  • Music of the Billion: An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Musical Culture (New York: Heinrichshofen, 1985) (《中国音乐通论》)
  • 《历史长河的民族音乐》

研究[编辑]

  • The Chinese Chʻin: Its History and Music
  • The Art of Yin-Jou Techniques for the Seven-Stringed Zither

其它[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David Mingyue Liang. NTS Radio. [2021-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0). 
  2. ^ 2.0 2.1 2.2 2.3 筝非筝?梁铭越教授中西合璧. 美国之音中文网. 美国之音. 2017-08-10 [2021-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0).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杨忠衡. 〈梁銘越真情真性講音樂 一個出古入今、跨越東西的台灣作曲家〉. 《音乐时代》. 1997-11, (36) [2021-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0). 
  4. ^ 感謝音樂科第一屆傑出校友梁銘越教授捐贈數百冊中西文藏書回饋母校!. 台艺大校友联络中心. 2012-06-21 [2021-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2) (中文(台湾)). 
  5. ^ 江浪樂集. 台湾大百科全书. 中华民国文化部. [2021-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0). 
  6. ^ Music professor David Liang. UMBC digital collections. [2021-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4) (英语). 
  7. ^ 2 Events at Met Museum. The New York Times. 1988-01-15 [2021-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4) (英语). David Liang, a University of Maryland music professor, will discuss the instruments and music. 
  8. ^ 【照片】 梁在平與梁銘越音樂會後合影. 台湾音乐馆.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 [2021-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0). 
  9. ^ 中文節目名稱:琴箏之夜. 数位典藏与数位学习联合目录. [2021-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0) (中文(台湾)). 
  10. ^ 金鼎獎─唱片類-民國75年. 台湾流行音乐数据库. [2021-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0). 
  11. ^ 《民國55至101年得獎名單》民國71年至101年文藝創作獎得獎名單. 财团法人中华民国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 2014-07-16 [2020-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中文(台湾)). 
  12. ^ 1988年趙淑敏出席第13屆國家文藝獎. 文化部国家文化记忆库. 中华民国文化部. [2021-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2) (中文(台湾)). 获奖名单:文艺理论类郑明娳《现代散文类型论》、诗歌类蓉子《蓉子诗选九辑》、散文类逯耀东《那年初一》、小说类赵淑敏《松花江的浪》国画类江明贤、西画类吴炫三、音乐类梁铭越《梦蝶曲列》、戏剧类赖声川《暗恋桃花源》、演艺类汪其楣《人间孤儿》、演艺类朱苔丽声乐演唱《弄臣》、特别贡献奖朱玖莹、梁在平 
  13. ^ 梁銘越將發表大型創作「九歌」歌舞劇音樂. 典藏台湾. 中央研究院 数位文化中心. 1993-05-13 [2021-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0)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