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热河省 (中华民国)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热河省
 中华民国的省
1928年—1948年

  中华民国热河省法理位置
首府承德县
面积 
• 
179,982平方千米(69,491平方英里)
人口 
• 
6106974
历史
历史 
• 成立
1928年
• 废除
1948年
前身
继承
热河特别区
热河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

热河省,简称,省会承德市,是中华民国的省份之一,也是东北四省之一。民国3年(1914年)1月,设热河特别区。民国17年(1928年)9月,明令改制为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5年7月30日废省。位于目前河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地带。

名称

[编辑]

热河蒙古语ᠬᠠᠯᠠᠭᠤᠨ
ᠭᠣᠣᠯ
西里尔字母Халуун гол)为清代地名,名称源自承德避暑山庄内的温泉,温泉水流入武烈河后,武烈河下游在承德市内的部分,在当地冬季寒冷的气候下也不结冰,蒸汽蒸腾,所以被称为热河

地理

[编辑]

热河中西部是蒙古高原的一部分,东部是平坦宽阔的台地,全省主要为辽河流域,以西辽河为主,南方还有滦河,东南方有大凌河小凌河台地河谷丘陵错综。

管辖范围

[编辑]
亚新地学社1936年《袖珍中华全图》的热河省地图

1928年9月建省时辖:热河道和承德、丰宁、滦平、隆化、围场、平泉、赤峰、朝阳、凌源、绥东、阜新、建平林西经棚开鲁等15个县及鲁北林东天山3个设置局。

全省辖境约相当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全境、通辽市大部(科尔沁区以西),辽宁省义县锦州市以北,彰武县以西区域,河北省承德市大部。民国十七年据舆地学社调查,全省面积约14万7,500平方公里。而据民国二十三年《中华民国新地图》记载为17万3,960平方公里。民国三十六年,全省面积为17万9,982.05平方公里。东接辽宁省辽北省,西界察哈尔省,南接河北省

人口

[编辑]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上半年统计为610万9,866人,下半年统计为619万6,974人。

历史

[编辑]

民国初年,热河地区仍为清廷管辖范围,以热河都统管辖热河地区满、蒙各族事务,各县民政则由直隶省兼辖。民国三年(1914年)1月,北洋政府设立热河特别区[1],脱离直隶省直属于民国政府。同年7月,成立热河道。所辖区域包括原直隶热河都统管辖的14个县,另外将内蒙古卓索图盟的7个旗、昭乌达盟的12个旗并入。

民国十七年(1928年)9月17日国民政府正式公布将热河改为,属于关外东北四省之一。辖15县和卓索图盟、昭乌达盟的共20个旗,省会设在承德县(现承德市)。由奉系军阀汤玉麟担任热河省主席。

日本关东军攻占东三省后,为割断当地抗日部队与关内的联系,扩大并巩固满洲国的疆界,进而蚕食华北,决定攻占热河、古北口以东的长城一线,伺机进占冀东。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月热河省被日满联军占领,划入满洲国,成为其热河省。

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1945年9月在重庆恢复已经不存在12年的热河省政府。中共控制热河省全境,国军由山海关沿北宁线强行北上,一路打到东北的锦州、锦西,并于12月下旬进一步攻克北镇、黑山、义县、阜新等地,控制河北与沈阳之间的铁路线,随后,杜聿明下令第十三军由阜新沿铁路向西进攻朝阳和热河。于1946年1月上旬攻克热河的北票、朝阳、叶柏寿、建平、凌源、平泉等地。在马歇尔的调停下,国共双方下达1月停战令。6月26日停战有效期刚过,内战开始爆发,8月,国军控制承德。

国民政府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5月,重新划定热河省区域,大致恢复以前的行政区划。增设宁城县凌南县鲁北县、天山县4县,至此,热河省辖20县20旗。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5月13日至6月25日,中共华北军区发动冀热察战役,向热河西部、河北东部挺进,在河北、热河、察哈尔三省边界地区及平汉路北段展开运动战,牵制国军从华北抽兵增援东北。期间,华北解放军大量击败国军,攻克多处城镇,并在东北野战军的配合下切断平承路、截断北宁路,对承德形成包围态势。11月初,傅作义放弃承德。11月12日,中共进驻省会承德,国民政府的热河省政府行政机构完全瓦解。

行政区划

[编辑]

省会

[编辑]

均治承德县(今河北省承德市区)。

道制

[编辑]

民国二年(1913年),国务院拟设朝阳、赤峰二道,以朝阳道辖朝阳、阜新、建平、绥东4县,赤峰道辖赤峰、开鲁、林西、围场4县,但热河都统未行呈报,因此二道实际并未设立。民国三年(1914年)7月,置热河道,并任命道尹。民国十七年(1928年)初,随着北洋政府的垮台,道制自然撤销。

热河道
民国三年(1914年)7月置,道尹为边要缺,一等,驻承德县(今承德市)。辖承德、滦平、丰宁、隆化、平泉、凌源、朝阳、阜新、建平、绥东、赤峰、开鲁、林西、围场等14县及经棚1设治局。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

县、市、设治局

[编辑]

民国三年(1914年)1月,设立热河特别区,辖14县1设治局。民国十七年(1928年)9月改置热河省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月以前辖有15县,5设治局。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5月,国民政府重新划定热河省区域,全省辖有20县20旗:

热河省
行政督察区及盟部 专署驻地 代码 县等级 县市局 驻地(2023年4月) 北洋时期 沿革
省直辖地区 25001 一等 承德县 热河(今河北省承德市市区) 热河道(驻地) 热河省会。清代为承德府,民国2年(1913年)2月改制县。
25002 三等 滦平县 喀喇河屯(今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西南滦河镇 热河道
25003 二等 平泉县 八沟(今河北省平泉市西南平泉镇 热河道 清代为平泉州,民国2年(1913年)2月改制县。满洲国时期裁撤并入青龙县、喀喇沁中旗。民国34年(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后恢复县制。
25004 三等 隆化县 唐三营(今河北省隆化县唐三营镇 热河道
25005 三等 丰宁县 四旗(今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凤山镇 热河道
25006 二等 凌源县 塔子沟(今辽宁省凌源市驻地北街街道 热河道 清代为建昌县,因与江西省县名重名,民国3年(1914年)1月拟改名塔沟县[2],以县治塔子沟命名,后以县地处大凌河之源命名。满洲国时期与凌南县合并为建昌县,民国29年(1940年)裁撤并入喀喇沁左旗。民国34年(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后恢复县制。
25007 一等 朝阳县 三座塔(今辽宁省朝阳市城区) 热河道 清代为朝阳府直辖地,民国2年(1913年)2月改制县。满洲国时期裁撤并入吐默特右旗。民国34年(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后恢复县制。
25008 二等 阜新县 水泉(今辽宁省阜新市城区) 热河道 满洲国时期裁县并入土默特左旗,并析原阜新县城区置阜新市。民国34年(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后恢复县制。
25009 二等 建平县 新丘(今辽宁省建平县建平镇 热河道 满洲国时期裁撤并入喀喇沁右旗。民国34年(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后恢复县制。
25010 三等 绥东县 八仙筒(今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西北八仙筒镇 热河道 满洲国康德元年(1934年),撤销并入奈曼、库伦二旗。民国34年(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后恢复。
25011 一等 赤峰县
Ulaɣanqada
乌兰哈达(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城区) 热河道 清代为赤峰直隶州,民国2年(1913年)2月改制县。满洲国时期裁撤并入翁牛特右旗。民国34年(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后恢复县制。
25012 二等 开鲁县 开鲁(今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驻地开鲁镇 热河道
25013 三等 林西县 林西(今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驻地林西镇 热河道
25014 二等 围场县 克勒沟(今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克勒沟镇
锥子山镇(今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驻地围场镇
热河道 清代为围场厅,民国2年(1913年)2月改制县。
25015 三等 经棚县 经棚 (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驻地经棚镇 热河道 民国2年(1913年)(一说民国3年(1914年)7月)由旧直隶省多伦直隶厅白岔司改置经棚设治局[3],民国3年(1914年)11月30日县制实施[4]。 满洲国时期裁撤并入克什克腾旗。民国34年(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后恢复。
25016 三等 林东县 贝子庙(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驻地林东镇 热河道 民国14年(1925年)9月分巴林左右两旗地析置林东设治局,1932年8月县制实施[5]。满洲国时期裁撤并入巴林左翼旗。民国34年(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后恢复。
25017 三等 宁城县 小城子(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西北小城子镇 (热河道) 民国20年(1931年)2月由平泉县北部四、五、六3区及喀喇沁中旗、喀喇沁右旗析置大宁设治局,1931年12月易名宁城设治局[6],满洲国时期裁撤并入喀喇沁中旗。民国34年(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后恢复县制,民国36年(1947年)5月改县[7]。。
25018 二等 凌南县 牛营子(今辽宁省建昌县牤牛营子乡 (热河道) 民国20年(1931年)2月10日由朝阳、凌源2县析置凌南设治局[8],民国22年(1933)年3月2日,日本占领凌南,在建昌镇成立凌南地方维持会,并裁撤凌南设治局。8月撤销维持会,恢复设治局,9月县制实施。1937年与凌源县合并为建昌县,民国29年(1940年)裁撤并入喀喇沁左旗。民国34年(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后恢复县制。
25019 三等 天山县 昆都(今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西北坤都镇
查干浩套(今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驻地天山镇
热河道 民国15年(1926年)7月析阿鲁科尔沁旗置天山设治局[9]。满洲国时期裁撤并入阿鲁科尔沁旗。民国34年(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后恢复设治局建制。民国36年(1947年)5月县制实施[7]
25020 三等 鲁北县 北平镇(今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驻地鲁北镇 热河道 民国13年(1924年)2月析开鲁县置鲁北设治局[9]。满洲国时期裁撤并入扎鲁特左旗、右旗。民国34年(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后恢复设治局建制,民国36年(1947年)5月县制实施[7]
昭乌达盟
Juu Uda
25101 不适用 巴林左翼旗
Baγarin ǰegün qosiγu
林东(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驻地林东镇 热河道
25102 不适用 巴林右翼旗
Baγarin baraγun qosiγu
大板上(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驻地巴彦琥硕镇 热河道
25103 不适用 奈曼旗
Naiman qosiγu
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驻地大沁他拉镇 热河道
25104 不适用 敖汗左翼旗
Auqan ǰegün qosiγu
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驻地新惠镇 热河道
25105 不适用 敖汗右翼旗
Auqan baraγun qosiγu
四道湾子(今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西北四道湾子镇 热河道
25106 不适用 敖汗南旗 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东北上敖套海附近 热河道 民国十一年(1922年)析敖汉左旗置。
25107 不适用 翁牛特左翼旗
Ongniγud ǰegün qosiγu
西王府(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牛家营子) 热河道
25108 不适用 翁牛特右翼旗
Ongniγud baraγun qosiγu
巴彦呼舒(今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驻地乌丹镇东北) 热河道
25109 不适用 阿鲁科尔沁旗
Aru qorčin qosiγu
昆都(今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西北坤都镇 热河道
25110 不适用 喀尔喀左翼旗
Xalxa ǰegün qosiγu
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东朝古台苏木 热河道
25111 不适用 札鲁特左翼旗
J̌arud ǰegün qosiγu
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 热河道 满洲国时期与札鲁特右翼旗合并为札鲁特旗。民国34年(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后恢复。
25112 不适用 札鲁特右翼旗
J̌arud baraγun qosiγu
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驻地鲁北镇 热河道 满洲国时期与札鲁特左翼旗合并为札鲁特旗。民国34年(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后恢复。
25113 不适用 克什克腾旗
Kesigten qosiγu
经棚(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驻地经棚镇 热河道
卓索图盟
Josutu
25201 不适用 喀喇沁左翼旗
Qaračin ǰegün qosiγu
公营子(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南公营子镇 热河道 俗称南公旗
25202 不适用 喀喇沁中旗
Qaračin dumdadu qosiγu
大城子(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西北大城子镇 热河道 俗称马公旗
25203 不适用 喀喇沁右翼旗
Qaračin baraγun qosiγu
喀喇沁王府(今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西南王爷府镇 热河道 俗称王旗
25204 不适用 土默特左翼旗
Tümed ǰegün qosiγu
蒙古营(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西王府镇 热河道 俗称蒙古真旗
25205 不适用 土默特中旗
Tümed dumdadu qosiγu
热河道 北票街(今辽宁省北票市
25206 不适用 土默特右翼旗
Tümed baraγun qosiγu
热河道 黑城子(今辽宁省北票市东北黑城子镇
25207 不适用 唐古特喀尔喀旗 热河道 唐图哈拉哈王府(今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西南格尔林苏木)
25208 不适用 锡埒图库伦旗 库伦(今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驻地库伦镇 热河道 俗称小库伦旗
其他 不适用 不适用 全宁县 乌丹城(今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驻地乌丹镇 (热河道) 民国二十年(1931年)析赤峰县地置全宁设治局[10],同年改置为县。次年裁撤[11]

行政区划年表

[编辑]
热河省行政区划年表
说明:“?”表示不能确定其发生年份或月份,故放于最有可能的一年内,详见注释
西元 民国纪元 其他 行政区划变更
1914年 民国3年 15
  • 直隶省承德县来隶(1月)
  • 直隶省滦平县来隶(1月)
  • 直隶省平泉县来隶(1月)
  • 直隶省隆化县来隶(1月)
  • 直隶省丰宁县来隶(1月)
  • 直隶省建昌县来隶(1月)
  • 直隶省朝阳县来隶(1月)
  • 直隶省阜新县来隶(1月)
  • 直隶省建平县来隶(1月)
  • 直隶省绥东县来隶(1月)
  • 直隶省赤峰县来隶(1月)
  • 直隶省开鲁县来隶(1月)
  • 直隶省林西县来隶(1月)
  • 直隶省围场县来隶(1月)
  • 析直隶省多伦直隶厅置经棚设治局(7月)
  • 改经棚设治局为经棚县(11月)
1915年 民国4年 15
1916年 民国5年 15
1917年 民国6年 15
1918年 民国7年 15
1919年 民国8年 15
1920年 民国9年 15
1921年 民国10年 15
1922年 民国11年 15
1923年 民国12年 15
1924年 民国13年 15 1
  • 析开鲁置鲁北设治局(2月)
1925年 民国14年 15 2
  • 析巴林左、右二旗置林东设治局(9月)
1926年 民国15年 15 3
  • 析阿鲁科尔沁旗置天山设治局(7月)
1927年 民国16年 15 3
1927年 民国16年 15 3
1928年 民国17年 15 3
1929年 民国18年 15 3
1930年 民国19年 15 3
1931年 民国20年 15 6
  • 析平泉县、喀喇沁中、右二旗置宁城设治局(2月)
  • 析朝阳、凌源二县置凌南设治局(2月)
  • 析赤峰县置全宁设治局(?月)
1932年 民国21年 16 4
  • 改林东设治局为林东县(8月)
  • 撤全宁设治局(?月)
1933年 民国22年 16 4
1934年 民国23年 16 4
1935年 民国24年 16 4
1936年 民国25年 16 4
1937年 民国26年 16 4
1938年 民国27年 16 4
1939年 民国28年 16 4
1940年 民国29年 16 4
1941年 民国30年 16 4
1942年 民国31年 16 4
1943年 民国32年 16 4
1944年 民国33年 16 4
1945年 民国34年 17 3
  • 改凌源设治局为凌源县(?月)
1946年 民国35年 17 3
1947年 民国36年 20
  • 改宁城设治局为宁城县(5月)
  • 改天山设治局为天山县(5月)
  • 改鲁北设治局为鲁北县(5月)
1948年 民国37年 20
1949年 民国38年 20

政府

[编辑]

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

[编辑]
热河都统

国民政府时期(1928-1948)

[编辑]
热河省政府主席
  • 汤玉麟(1928年12月-1933年3月)
  • 缪澄流(1940年5月3日-1941年12月)
  • 刘多荃(1941年12月9日-1948年2月)
  • 范汉杰(1948年2月18日-1948年6月)省民政厅厅长于国桢代理
  • 孙渡(1948年6月22日-1948年11月)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内务部职方司第一科:《全国行政区划表》,民国三年,第136页。
  2. ^ 《内务部改定各省重复县名及存废理由清单》
  3. ^ 吴承湜:《近六十年全国郡县增建志要》卷下,第59页。
  4. ^ 《政府公报》第972号,民国3年12月3日,第32册,第442页。
  5. ^ 《国民政府公报》洛字第21号,民国21年9月30日,第90页。
  6. ^ 《宁城县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74页。又,吕式斌:《今县释名》卷4,第2页。参见吴承湜:《近六十年全国郡县增建志要》附录,第74页。
  7. ^ 7.0 7.1 7.2 《国民政府公报》第2839号,民国36年5月31日,第5页。
  8. ^ 吕式斌:《今县释名》卷4,第2页。
  9. ^ 9.0 9.1 吴承湜:《近六十年全国郡县增建志要》附录,第74页。
  10. ^ 吕式斌:《今县释名》卷4,1931年,第2页。
  11. ^ 《赤峰市志》,第180页。
前任:
中华民国 热河特别区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一级行政区
1928年-1948年
继任:
满洲国 热河省
1933年-1945年
继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 热河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