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愈美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鸡汤属于一种疗愈食物

疗愈美食是指一些可以抚慰心灵和安抚情绪的食品[1],常与某些特定的回忆意涵连结,其特点是高热量和高碳水化合物[2]。这一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1966年的棕榈滩邮报英语The Palm Beach Post[3]

定义与历史[编辑]

1966年的棕榈滩邮报 (the Palm Beach Post ) 叙述:“背负沉重压力的大人们,以疗愈美食来寻求慰藉——和儿时安全感有关的食物,像是母亲烹煮的荷包蛋或鸡汤。”但牛津字典(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定义1977年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 )第一次使用comfort foo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这个语汇。在公开访谈中,第一次使用此英文词汇的人或许是Liza Minnelli。1970年代的美国,最流行的疗愈食物为马铃薯料理和鸡汤,但随个人喜好产生差异。到了下个世代,流行从美味的咸食转换成甜点,comfort foo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也被广泛使用于餐厅菜单以及食品广告,延伸了其原本是指独自在家享用的定义。1990年代后,掀起低碳、低脂的健康饮食风潮,仍抵挡不了疗愈食物对人们的魅力,象征着其所拥有的归属感、思乡情怀,帮助人们抒发压力、传递幸福的感受。[4]

相关研究[编辑]

影响[编辑]

疗愈效果[编辑]

当人们遭遇负面情绪时,可能会增加疗愈食物的摄取,来减轻自我的焦虑。心理学研究指出,食用富含卡路里、脂质、高糖高盐的食物,例如巧克力冰淇淋炸薯条,可能会刺激人类大脑的奖励区域,产生独特的愉悦以及放松感觉,增加血清素和镇静物质的分泌。[5]针对大学年轻女性的研究指出,在压力情况下,仅有三成会选择健康的饮食,其他人则倾向多吃甜点例如冰淇淋、巧克力、玛芬、甜面包、糖果等来舒缓不安。[6]除了食物本身的口感,上桌时呈现的可口样貌与色彩,散发出的诱人香气,都是构成生理感官刺激的重要元素。[7]

人际关系[编辑]

社会心理学方面,研究表示,当人们正在食用、或手里捧著热呼呼的汤或茶时,会表现得更温柔、更具同理心,展现更多的社交亲近性。[8]

个体差异[编辑]

性别[编辑]

情绪对于不同性别的饮食偏好产生相当的差异,快乐正面的感觉会促使男性品尝疗愈食物当作庆祝及犒赏,特别是在获得成就的时刻;但女性则常在负面情绪的影响或对于环境适应不良之下,像是寂寞、忧郁或愧疚感,增加含有高热量、高淀粉或高甜度的食物摄取。[9]

年龄[编辑]

在各个年龄层对于疗愈食物的选择也有所不同[10],18至34岁的年轻人偏好冰淇淋与饼干,而35至54岁的族群则较喜爱意大利面与热汤,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则对美味的马铃薯泥情有独钟。

个人经历[编辑]

近年来,部分学者则认为,疗愈食物与旧时记忆有关。他们认为,人的口味不是随机或先天形成的。童年时期食用某种菜肴的记忆,蕴含亲情的温暖,最终会变成个人专属的疗愈食物。这些食物的气味、口感与外观,会让人联想到过去的美好回忆,提供了情感上的慰藉。

人格特质[编辑]

心理学家乔登特洛伊西(Jordan Troisi)在2015年的研究指出,有正面关系的人在遇到危机压力、感到孤独时,会较偏好从疗愈食物中取得慰藉。

该研究目的是想找出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最需要疗愈食物,首先将不同国家的大学生先依照人际关系特质分成“安全型、焦虑型、逃避型、畏惧型”四个类别,再随机分成一般组和危机组,危机组被要求回想自己与最亲近的人发生争吵时的场景,然后详细描述当时的情况与心情;一般组则是被要求在五分钟内列下住所中的物品和清单。同时,设定本研究的疗愈食物为洋芋片,任务完成后,每个同学会得到一份洋芋片,并依照享受程度、美味程度与开心程度评分。结果发现,被分类为安全型的对象,也就是对自己或他人都保持较正面的看法,认为自己是有价值且被爱的一群人,在经过危机组的任务后,对于洋芋片的疗愈效果有显著较高的评价。代表有正面关系的人,在自己遇到危机压力,或是感到孤独没有归属感的时候,会较偏好从疗愈食物中获得安慰。

第二部分的研究主要针对孤独情绪和疗愈食物的关联,大学生被要求接下来的十四天都要在傍晚写日记,内容需包括自我孤独情感的评估和饮食状况,并回答“我今天是否吃了自己所认为的疗愈食物”结果与第一个实验相似,较正向的参与者,在感到孤独失去归属感的时候,吃疗愈食物的几率明显增加。[11]

各地的疗愈食物[编辑]

世界上的疗愈美食反映出不同的风俗民情及饮食习惯。以下列出各个地区的代表性疗愈食物[12],它们共同的特色为热食、美味浓郁的口感、丰富的食材种类以及高卡路里,加入起司、奶油、炖肉、淀粉类食材或不同的香料烹调,提供了满满的能量与感官享受。[13]

日本:关东煮(Oden)、拉面

关东煮是日本冬天的暖心料理,将鱼板、玉子烧、高丽菜卷、丸子等丰富的食材加入柴鱼高汤内炖煮而成的料理。

在19世纪末,日本开始快速工业化,许多工人都喜欢上菜快、分量足的料理。只要熬一大锅汤底,就能供应一整天的拉面,正好符合需求。二次大战后白米难求,用美国面粉制作的食物,包括拉面、炒面、饺子和大阪烧更加风行。

牙买加:阿开木煮咸鱼 (Ackeeandsaltfish)

这道菜是用阿开木果(ackee)、腌鳕鱼,苏格兰帽椒、番茄及其他香料炒制而成,搭配硬面包食用。这道料理有牙买加的独特风味。

加拿大:肉汁奶酪薯条 (Poutine)

将热腾腾的炸马铃薯条裹在咸香起司肉酱中的料理。

法国:可丽饼 (Crepe)

外皮薄脆、口味香甜、富含浓厚巧克力榛果馅的可丽饼为最受欢迎的疗愈食物之一。

西班牙:马铃薯蛋饼 (Tortilla española)

类似欧姆蛋的料理,将喜爱的食材包裹在厚蛋里再用平底锅热煎。

墨西哥:咸味玉米片 (Chilaquiles)

包着酸甜的莎莎酱、墨西哥奶油、炖咸鸡肉、烤豆子与水波蛋的玉米片,一口咬下有多重的口感。

印度:洋葱姜黄豆粥 (Khichdi)

加入了许多印度特色香料一同烹煮,例如咖喱、孜然等,还有多种蔬菜与肉类。印度有些医院也会提供Khichdi作为医院的伙食。对印度人来说,从幼年时期开始,只要身体不舒服时就会吃Khichdi,是最具代表性的印度疗愈美食。

瑞典:阿嘎卡卡煎饼 (Äggakaka)

斯堪地纳维亚(Scanian)的传统菜肴,将鸡蛋、面粉等食材制成面糊,用平底锅煎出厚约5公分的煎饼。煎饼的上面还会摆上用奶油煎得酥脆的猪五花肉,煎过五花肉的油也会再淋到煎饼上,最后再淋上一点越橘果酱。在过去,阿嘎卡卡煎饼是属于农场的美食,农人会在工作后坐在田野中享用这种煎饼。

波兰:波兰饺子 (Pierogis)

馅料由起司、绞肉、马铃薯泥、果肉组成,用平底锅煎得酥酥脆脆。

希腊:慕莎卡 (Moussaka)

一种类似千层面的起司白酱茄子料理。

澳洲:香肠卷(Sausagerolls)

原本是英国很受欢迎的小吃,作法随着英国移民流传到澳洲。如今,澳洲大多数的咖啡馆、加油站贩卖部、便利商店以及超市的冷冻柜中,都可以找到它。在制作上,除了直接使用热狗或香肠,有些澳洲妈妈们会去除肠衣,在香肠馅里加入洋葱、菠菜、胡萝卜、大蒜、迷迭香等,做出更有营养与风味的香肠卷给孩子们吃。

台湾:咸酥鸡卤肉饭珍珠奶茶[14]

台湾有许多平民美食,其中鸡排与珍奶堪称国民疗愈食物代表,咸甜的搭配带来幸福感。另外也有肉圆、炒米粉、什锦汤面、车轮饼等特色小吃。

医学相关[编辑]

另类医学[编辑]

近年来疗愈食物的概念被应用于特殊疗法,借由缓和乡愁或引起怀旧情绪,改善老年人因胃口不振或营养不良造成的健康危害,来提升生活品质。[15]

成瘾性[编辑]

高热量、高碳水以及高糖高盐的食物对人们身心的疗愈效果,常引发压力性或情绪性暴食,或用以作为人生创伤、阴影事件的宣泄出口,其成瘾机制与滥用药物或酒精类似。2013年对食物成瘾的研究指出,约有5%的人口罹患了此种饮食失调的疾病,全世界更有超过一亿人口有体重过重的情形。[16]

对此营养学家建议以均衡饮食来取代精致加工食品,确保身体获得足够的营养素,进而提升生理机能与抗压性,预防因生活中的压力因子而导致的不良饮食习惯。其他像减少咖啡因摄取、喝充足的水以及搭配固定运动也都有助于改善对疗愈食物的成瘾性,降低焦虑心情影响,并增加免疫力。[17]

参考文献[编辑]

  1. ^ "Comfort Foo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efinition). Merriam-webster.co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ed July 2011.
  2. ^ Rufus, Anneli. How comfort foods work like Prozac. Gilt Taste. 23 June 2011 [8 April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9 April 2015).  ()
  3. ^ Romm, Cari. Why Comfort Food Comforts. The Atlantic. 3 April 2015 [21 Jul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9). 
  4. ^ White, April. A Brief History of Comfort Food. JSTOR Daily. 2020-05-30 [2022-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7) (美国英语). 
  5. ^ Evers, Catharine; Marijn Stok, F.; de Ridder, Denise T. D. Feeding Your Feelings: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and Emotional Eating.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010-05-11, 36 (6): 792–804 [2022-03-23]. ISSN 0146-1672. doi:10.1177/014616721037138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7). 
  6. ^ Leigh Gibson, Edward. Emotional influences on food choice: Sensory,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pathways. Physiology & Behavior. 2006-08, 89 (1): 53–61. ISSN 0031-9384. doi:10.1016/j.physbeh.2006.01.024. 
  7. ^ Spence, Charles; Piqueras-Fiszman, Betina. 4 - Oral-Somatosensory Contributions to Flavor Perception and the Appreciation of Food and Drink. Piqueras-Fiszman, Betina (编). Multisensory Flavor Perception. Woodhead Publishing Series in Food Science, Technology and Nutrition. Woodhead Publishing. 2016-01-01: 59–79 [2022-03-23]. ISBN 978-0-08-1003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5) (英语). 
  8. ^ Williams, Lawrence E.; Bargh, John A. Experiencing Physical Warmth Promotes Interpersonal Warmth. Science. 2008-10-24, 322 (5901): 606–607. ISSN 0036-8075. doi:10.1126/science.1162548. 
  9. ^ Dubé, Laurette; LeBel, Jordan L.; Lu, Ji. Affect asymmetry and comfort food consumption. Physiology & Behavior. 2005-11-15, 86 (4): 559–567 [2022-03-23]. ISSN 0031-9384. PMID 16209880. doi:10.1016/j.physbeh.2005.08.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6). 
  10. ^ Wansink, Brian. Engineering Comfort Foods (ID 2473679). Rochester, NY. 2014-07-29 (英语). 
  11. ^ Troisi, Jordan D.; Gabriel, Shira; Derrick, Jaye L.; Geisler, Alyssa. Threatened belonging and preference for comfort food among the securely attached. Appetite. 2015-07-01, 90: 58–64 [2022-03-28]. ISSN 0195-6663. doi:10.1016/j.appet.2015.02.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9) (英语). 
  12. ^ Agnello, Gabriella. What comfort food looks like in 10 different countries. Business Insider. [2022-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0) (美国英语). 
  13. ^ 撫慰心靈 世界各國療癒系美食. 台湾大纪元. [2022-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9) (中文(台湾)). 
  14. ^ 台灣有哪些療癒美食?全網狂推這兩樣. tw.stock.yahoo.com. [2022-03-30] (中文(台湾)). 
  15. ^ Stein, Karen. Contemporary Comfort Foods: Bringing Back Old Favorit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2008-03, 108 (3): 412–414. ISSN 0002-8223. doi:10.1016/j.jada.2008.01.032. 
  16. ^ Pedram, Pardis; Wadden, Danny; Amini, Peyvand; Gulliver, Wayne; Randell, Edward; Cahill, Farrell; Vasdev, Sudesh; Goodridge, Alan; Carter, Jacqueline C. Food Addiction: Its Prevalence and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ith Obesity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PLOS ONE. 2013-09-04, 8 (9): e74832 [2022-07-09]. ISSN 1932-6203. PMC 3762779可免费查阅. PMID 24023964. doi:10.1371/journal.pone.007483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1) (英语). 
  17. ^ The Science behind Comfort Food. Desert Hope. [2022-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