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百济历史遗迹地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百济历史遗迹地区
世界遗产
弥勒寺重建的东塔
官方名称Baekje Historic Areas(英文)
Aires historiques de Baekje(法文)
位置 大韩民国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标准文化:(ii)(iii)
参考编码1477
登录年份2015年(第39届会议

百济历史遗迹地区(韩语:백제역사유적지구)是韩国三个城市的一组古迹:位于韩国忠清南道公州市扶余郡全罗北道益山市。它们与百济的最后一段历史有关,代表公元475年至公元660年,这是朝鲜自公元前18年至公元660年兴盛的三个王国之一。有八个考古遗址被指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这些是:与首都熊津相关的公州公山城宋山里王陵、现在扶苏山城(韩语:부소산성)和官北里(韩语:관북리)行政建筑、定林寺址五层石塔(韩语:정림사)、陵山里古坟群(韩语:능산리 고분군)以及泗沘罗城(韩语:나성),即现今的扶余、泗沘的副都益山的王宫里(韩语:왕궁리)和弥勒寺(韩语:미륵사)。

历史

[编辑]
百济文化团地,位于忠清南道扶余郡

由公元前18年至公元660年存在于朝鲜的韩国古代王国百济(国祚为678年),[1]:79–81 它与其他东亚国家的交流使得百济得以发展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于高句丽和新罗的另外两个相邻王国。百代在公元前18年在当今首尔(汉城)的汉江河岸的一个小区域成立,[1]:{{{1}}}百济人口大多是从高句丽迁移过来,多年来,这个城市扩大到了西南部地区。在文化和经济上成名。朝降三国最终爆发战争,高句丽在一系列的战役中获胜并占领了百济王国首府百济。百济随后将首都从汉城搬迁到熊津,并在公元475年在公山口竖立了一系列建筑,[1]:79–81并以此地为百济首都。这次搬迁促进了百济这个新兴国家吸收了当时中国相关的文化和建筑,继而影响其的城市规划。同时,百济也认同佛教,还将其文化和宗教价值观传达给日本,并在锦江的中心建成一个名为熊津的钻石形式都城,其位于汉城东面130千米(81英里)[1]:44): 44)继而成为东亚中成为强大的影响力的国家。

然而,百济的首都进一步搬迁到了泗沘,一个强大的百济王国在公元538年于扶余建立。[1]:79–81而这个搬迁是必要的,主要因为贸易和商业两方面,因为本来首都熊津没有这个优势。[1]:44这个城市是设有皇家宫殿、山城、皇家墓地和安全警戒线为目的而开发的城墙。在泗沘时期(公元538 - 660年)的政权期间,百济圣王在538年将首都转移到了扶余。[1]:54 : 54 益山被设立为行政副都。公元660年,百济遭受对手新罗联同中国的唐朝围攻,最后消失于历史当中。[1]:79–81

佛教在四世纪后期首次从中国进入百济。在六世纪,百济的和尚(谦益겸익,,前往印度去进一步了解佛教,并把梵文的经文翻译成当地语言。佛教哲学在百济社会各界广泛传播,统治者认为自己是佛陀,以他订下的规则进行皇室控制。在此期间,许多大型佛教寺庙和宝塔都在百济建成。这也使得百济不仅在宗教和哲学领域与中国和日本进行密切的互动,在五至七世纪在这些国家的建立类似的寺庙。这个时期也见证了东亚成为一个具有汉字统一的写作模式,佛教实践和采用儒家法律的“地理文化圈”。[1]:79–81这个城市从公元前18年到公元660年之间发展了近700年,其邻国的高句丽则向北发展,而新罗向则东面发展。[1]:12–13

百济时期的历史古迹被岁月所埋葬;在考古挖掘时,考古学家发现它们大多处于保存良好的状态。而这些被韩国政府根据1962年《文化遗产保护法》所修订的遗产遗址而纪录下来,并在2012年修订再次修订,而在2004年修订的《2004年保护和促进古城特别法》。这些遗址也被纳入当地的权限范围政府的文物保护条例,例如2002年忠清南道和1999年全罗北道[2]

所有利益相关方成立了一个名为“百济历史区域保护与管理基金会”的专门机构,由韩国中央、省、地方政府和社区团体参与。还制定了“2015-2019年度总体保护和管理计划”,以确保题目财产的“杰出普遍价值”得到妥善保存,并以这些网站提供适当的旅游管理计划。[2][2]

特点

[编辑]
公州公山城

公州公山城曾被称为熊津城(韩语:웅진성),随后在高丽王朝期间被称为公山城。它占地20公顷(49英亩),位于现今开城山(韩语:견성산)和山城东(韩语:산성동)地区。在1980年代以后的考古发掘工作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山城的宫殿,皇宫和王宫的相关结构。山城位于公州山山顶(海拔110米(360英尺)),延伸长度为2,666米(8,747英尺),其城墙长1,925米(6,316英尺)而地面平均距离为735米(2,411英尺)。它被建立为通过连接山峰和以桥连接谷地,利用适应当地地形的山城作为一种防御设施。在百济崩溃之后,城墙被全部重建为石墙。山城被标记,并作为一个防御结构和一个行宫。[3][1]:45–46

宋山里古坟群的武里王陵

宋山里古坟群的武里王陵是百济的第25任国王。它也被称为宋山里的王陵或百济皇家坟墓。它位于锦江南侧的一个小山顶(海拔75米(246英尺))的顶部。在1927年和1932年进行了一些挖掘工作,最终在1971年出土了。当进行挖掘时,王陵被发现是韩国保存度最为完好的一个,共有4600多件古物处于良好状态。而武里王的王后也被埋葬在这里。这是在宋山里古坟群中发现的六个其他坟墓的一个。王陵在百济首都搬迁后,于公元前475年建成。6号王陵是用拱形天花板砖,而另外五个坟墓被建造成具有拱形天花板的石屋。[3][1]:12–13[1]:50, 52

扶余的扶苏山城

扶苏山城,位于一座小山丘上,是早期为人所知的泗沘城。它形成了皇宫的后花园,也是一条紧急的逃生路线。[3][1]:12–131993年所进行的考古发掘了这座山城。它位于位于锦江西岸的扶余郡北部的扶苏山(海拔106米(348英尺)) 。山城城墙长2,495米(8,186英尺),基本阔度为5至6米(16至20英尺),它是以夯土方法建立高3米(9.8英尺)的城墙。它有两个门,一个位于南,一个在东; 南门是主门。这里的考古发现也表明,该山城被用作一个军事据点约1000多年。[1]:58–59“落花岩”(韩语:낙화암),意为“落花之岩石”,以百济的悲剧故事而闻名,因为有3000名皇室女性从悬崖上跳下自杀。[3][1]:12–13

定林寺址五层石塔

定林寺址五层石塔的是韩国流行的建筑布局,并拥有“宝塔祷告厅 - 讲堂”的布局。[1]:12–13它位于平坦的地形上,被东部的金城山和北部的扶苏山所围绕。在泗沘时期建造的寺庙上雕刻着文字,以纪念了唐朝战胜了百济。寺庙布置设有中央大门,祈祷室和讲堂,以及僧侣的居住区,都是通过不同的段落所连结起来的。这些建筑物都是由木材制成的,铺在瓷砖的底座上。该遗址有一个五层石塔,高8米(26英尺),其平台较低,主体越高一级,降幅则更大。其他考古包括发现许多屋顶的瓦片和粘土雕像。[1]:60, 62

在弥勒寺址,寺庙是一座大石塔,被认为是不仅在韩国,而且在整个东亚地区最大的寺庙遗址。寺的东塔在1993年进行了翻新。目前西塔也在进行重建工程。宝塔保存完好。[3][1]:12–13

陵山里古坟群的皇家墓葬展示了从拱顶到平坦的天花板的建筑风格变化。[1]:12–13坟墓群在1915年至1917年间被挖掘出来。这里出土共七座坟墓,六个排列在两排,第七个位于50米(160英尺)外。当中的三个坟墓都有独立的石房、通道、六边形和正方形设计的拱形天花板。[1]:64

为修建这座城市而建的罗城城墙高6.3千米(3.9英里),并建造了土石。它为泗沘的北部和东部提供了安全保障。城墙是用夯土技术建造的,然后是一些还在考察的创新技术。[1]已经建成了高:12–13的城墙东部已经进行翻新。土墙以一些木板,树枝和树叶。而考古挖掘展示了扶余东部的大门,毗邻用矩形石头建造的陵山里古坟群,宽度为9.5米(31英尺)。另外一个位于附近800米(2,600英尺)的门也在2013年被发现。

扶苏山寺位于西南坡,是1980年考古发掘时所出土的一所佛教寺庙。寺庙占地面积为3,500平方米(38,000平方英尺)。它的布局为一座宝塔和一座祷告厅。在这里发现的文物是被认为属于精英人物的镀金铜铜腰带。[1]:54–55

汉江流域

[编辑]
  • 古坟
    • 可乐洞古坟群(首尔特别市松坡区可乐洞)
    • 石村洞古坟群(首尔特别市松坡区石村洞)

清州

[编辑]

公州

[编辑]
  • 王宫
    • 熊津王宫址(公州市公山城史迹公园)
  • 寺院
    • 大通寺(公州市班竹洞)
    • 水源寺(公州市玉龙洞、水原谷)

扶余

[编辑]
  • 古坟
    • 陵山里古坟群(忠清南道扶余郡扶余邑陵山里、百済王室墓群)
      • 东上冢、东下冢
      • 中上冢、中下冢
      • 西上冢、西下冢
  • 王宫
    • 泗沘王宫址(推定在扶余邑官北里、双北里一带)
    • 扶苏山城(扶余邑扶苏山、推定王宫址的后背地)
    • 扶余罗城(位于扶余邑盐仓里的山城)
  • 寺院
    • 定林寺址(扶余邑):残存五层石塔(百济塔)。
    • 军守里寺址(扶余邑)
    • 王兴寺址(忠清南道穷岩面新里的蔚城山山腹)

益山

[编辑]
  • 古坟

登录基准

[编辑]

该世界遗产被认为满足世界遗产登录基准中的以下基准而予以登录:

  • (ii)在某期间或某种文化圈里对建筑、技术、纪念性艺术、城镇规划、景观设计之发展有巨大影响,促进人类价值的交流。
  • (iii)呈现有关现存或者已经消失的文化传统、文明的独特或稀有之证据。

对标准(ii)具体阐释为“百济历史遗迹地区的考古遗址和建筑展现了古代东亚朝鲜、中国和日本的国家之间在建筑技术发展和佛教传播方面的交流。”

对标准(iii)具体阐释为“百济历史遗迹地区的都城、佛寺、陵墓、建筑特色和石塔的设置为百济王国独特的文化、宗教和艺术提供了杰出的见证。”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Evaluation report of the Nomination of the Baekje Historic Areas (pdf). UNESCO Organization: 12–13. [29 Nov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11-24). 
  2. ^ 2.0 2.1 2.2 Baekje Historic Areas. UNESCO Organization. [29 Nov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6). 
  3. ^ 3.0 3.1 3.2 3.3 3.4 Baekje Historic Areas (Designated 2015). Korea Tourism organization. [29 Nov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7).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