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邻运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睦邻运动(Settlement movement)是一个社会改革运动,起源于19世纪后半的英国,在1920年代于英国和美国达到高峰。大幅影响近代的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的发展,是今日社区工作的先声。主张受教育的志愿服务者和穷人住在相同地方共同生活,并领导邻里改革和提供教育与服务。

起源[编辑]

汤恩比馆,成立于1884年,图片拍摄于1902年。

睦邻运动最初是由英国牛津大学毕业生丹尼生(Edward Denison)所启发,他在毕业后特别去了解贫困和劳动阶级的痛苦,意识到仅仅是进行慈善活动和施舍是不够的,而是需要以“好的教育”来促进劳动阶级的社会正义与培养领导人才。

同样也是牛津大学的毕业生,伦敦东区白教堂的巴涅特教士(Canon Samuel Augustus Barnett),受到丹尼生影响,他向牛津与剑桥大学投书,描述贫穷与恶劣生活环境的情景,并且说明可能如何帮助他们。大学生受到他的呼吁,用行动付出服务,在伦敦东区建立并维持“睦邻之家”,1884年被命名为汤恩比馆(Toynbee Hall),以纪念曾在此服务的牛津学者汤恩比(阿诺尔德·汤因比)。

发展[编辑]

睦邻运动很快传播到其他大城市,从英国传到欧洲本土,再传到美国。在美国,睦邻运动被更进一步地运用到其他领域,包含改善公共卫生、工作环境、住宅、教育等等。其功能也不断扩大,例如盲人阅读服务、小额贷款、社会联谊、贫民法律服务、儿童俱乐部等等。贫穷者可以借由获取知识和技能提高生活水准,获得社会支持与友谊。

工作方法[编辑]

巴涅特认为,进行睦邻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获取该地区的详细情况,了解该地人口结构、生活情况以及需求。睦邻工作者和当地居民互相讨论解决当地问题的办法,服务工作者和居民的地位是平等的,形成实务工作的原则。强调邻里和团体的互动也成为社会工作中团体工作方法的基础。

影响[编辑]

睦邻工作一大重要成果便是提高国家对贫穷的认识,许多睦邻工作者后来也成为推动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重要人物,例如英国福利国家的创建者:贝特丽丝·韦伯、Robert L. Morant等人。

参看[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书籍[编辑]

  1. David Howe著,林万亿、陈香君等译,社会工作理论导论,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ISBN 978-957-11-6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