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萧济 (南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萧济(500年代—570年代),孝康东海兰陵[1][2]南梁南陈官员。

萧济年少就好学,精通经史,梁武帝询问《左氏疑义》三十多条,尚书仆射范阳张缵、太常卿南阳刘之遴和他讨论,二人都无法反驳他的意见。萧济担任南梁的秘书郎,迁任太子舍人;因参与平定侯景之功获封松阳县侯,食邑五百户[1][2]陈霸先镇守徐方,委任萧济为明威将军、征北长史承圣二年(553年),征召为中书侍郎,转官通直散骑常侍陈蒨任职会稽太守,又以他出任宣毅府长史,转迁司徒左长史。陈蒨即位为陈文帝,授侍中,不久改授太府卿,但因为母亲逝世不接受任命。萧济为陈霸先和陈蒨佐理政务,得到两朝君主的厚待,赏赐比平常人丰厚;历任兰陵阳羡临津临安等县令,在地皆有好名声[3][2]

太建初年,萧济入朝为五兵尚书,与左仆射徐陵、特进周弘正、度支尚书王玚、散骑常侍袁宪共同服侍东宫陈叔宝。他复任司徒长史,很快授官度支尚书,领羽林监;转为国子祭酒,仍然领羽林监。后朝廷加萧济为金紫光禄大夫,兼安德宫卫尉;再转仁威将军、扬州长史。陈宣帝曾下令扬州曹事检讨自己,见他文章条理通顺,就对左右的臣子说:“我本来以为期萧长史只懂得经传,不会说话扼要繁重,才会这样。”迁任祠部尚书,加给事中,再次为金紫光禄大夫,但未拜任就去世,虚年六十六。诏赠本官,协助丧事[4][2]

引用[编辑]

  1. ^ 1.0 1.1 陈书·卷三十·列传第二十四》:萧济字孝康,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博通经史,咨梁武帝左氏疑义三十余条,尚书仆射范阳张缵、太常卿南阳刘之遴并与济讨论,缵等莫能抗对。解褐梁秘书郎,迁太子舍人。预平侯景之功,封松阳县侯,邑五百户。
  2. ^ 2.0 2.1 2.2 2.3 南史·卷六十九·列传第五十九》:时有萧济字孝康,东海兰陵人也。好学,博通经史。仕梁为太子舍人。预平侯景功,封松阳县侯。陈文帝为会稽太守,以济为宣毅府长史。及即位,授侍中。太建中,历位五兵、度支、祠部三尚书,卒。
  3. ^ 《陈书·卷三十·列传第二十四》:及高祖作镇徐方,以济为明威将军、征北长史。承圣二年,征为中书侍郎,转通直散骑常侍。世祖为会稽太守,又以济为宣毅府长史,迁司徒左长史。世祖即位,授侍中。寻迁太府卿,丁所生母忧,不拜。济毗佐二主,恩遇甚笃,赏赐加于凡等。历守兰陵、阳羡、临津、临安等郡,所在皆着声绩。
  4. ^ 《陈书·卷三十·列传第二十四》:太建初,入为五兵尚书,与左仆射徐陵、特进周弘正、度支尚书王玚、[1]散骑常侍袁宪俱侍东宫。复为司徒长史。寻授度支尚书,领羽林监。迁国子祭酒,领羽林如故。加金紫光禄大夫,兼安德宫卫尉。寻迁仁威将军、扬州长史。高宗尝敕取扬州曹事,躬自省览,见济条理详悉,文无滞害,乃顾谓左右曰“我本期萧长史长于经传,不言精练繁剧,乃至于此”。迁祠部尚书,加给事中,复为金紫光禄大夫。未拜而卒,时年六十六。诏赠本官,官给丧事。

延伸阅读[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陈书/卷30》,出自姚思廉陈书

参考文献[编辑]

  • 陈书》·卷三十·列传第二十四
  • 南史》·卷六十九·列传第五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