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雷塔M1934半自动手枪
贝雷塔M1934 Beretta M1934 | |
---|---|
类型 | 半自动手枪 |
原产地 | 意大利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1935—1991年 |
使用方 | 参见使用国 |
参与战争/冲突 | |
生产历史 | |
研发者 | 贝雷塔 |
生产商 | 贝雷塔 |
生产日期 | 1934—1991年 |
制造数量 | 1,080,000把 |
衍生型 | M1935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空枪:660克(23.28盎司,1.46磅) |
长度 | 152毫米(5.98寸) |
枪管长度 | 94毫米(3.7寸) |
高度 | 123毫米(4.84寸) |
子弹 | .380 ACP(9×17毫米勃朗宁短弹,9 mm Corto) |
口径 | 9毫米(.380寸) |
枪管 | 1根,膛线6条,右旋 |
枪机 | |
发射模式 | 半自动 |
枪口初速 | 229—295米/秒(751.31—967.85呎/秒) |
有效射程 | 10—15米(10.94—16.4码,32.81—49.21呎) |
供弹方式 | 7发可拆卸式弹匣 |
瞄具 | 机械瞄具:固定缺口式照门及固定刀片式准星 |
贝雷塔M1934(英语:Beretta M1934)是一款由意大利枪械制造商贝雷塔所研制及生产的自由枪机操作式紧凑型半自动手枪,从1934年开始成为发配给意大利武装部队与警察的标准制式枪械;即使在战后时期仍然被意大利共和国武装部队所用,直到1990年代,被贝雷塔92所逐渐地完全取代。发射在意大利被命名为9 mm Corto(意大利语:“Corto”意为:短)的.380 ACP(9×17毫米勃朗宁短弹)口径手枪子弹。
历史与使用
[编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意大利军队采用产量低下,但击发机构过度复杂以及脆弱的格利森蒂1910型手枪作为其制式手枪 。然而,当时的意大利工业无法应对快速增长的武器需求,而且所生产的各种枪械都要发配给前线。即便如此, 武器供应仍无法上,连手枪也不例外。
而设于加尔多内瓦尔特龙皮亚的贝雷塔武器公司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军械制造企业之一,可追溯到1526年,当时他们是一家枪管制造商。但直到1915年,意大利军队在发配手枪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军队为了满足需求,他们要求贝雷塔设计可用于大规模生产的手枪。因此,贝雷塔工程师Giantoso采用直接自由枪机原理设计了一款能够发射9毫米格利森蒂子弹的半自动手枪,并将其呈交给意大利军队测试。陷于手枪短缺困境的意大利军队立即采用这种廉价而可大规模生产的手枪,命名为贝瑞塔M1915,并且下令大量生产。后来贝雷塔M1915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产量最高的手枪。
随着贝雷塔M1915的大规模生产,贝雷塔已经成为意大利、以至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手枪制造商之一;随后,贝雷塔成功地以M1915的技术为基础,推出了更多的中小型反冲式半自动手枪。在主要的军用手枪方面,在1930年代早期,M1915研发了直线发展而成的贝雷塔M1931和贝雷塔M1932。两款手枪都使用小型.32 ACP子弹,结构紧凑,重量轻便,易于使用。随后贝雷塔对此进行了改进,以进一步减少零件数量、增加了强度,结果他们在1934年生产的型号(即M1934)就成为了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产量最多的产品。
该枪是为意大利武装部队而设计和专门制造的武器,但它也在黑市以内出售。1930年代早期,意大利军队对瓦尔特PP手枪印象深刻。可贝雷塔不想被他们的德国竞争对手夺去签订一份大型军事合同的机会,并为意大利军队设计了M1934;结果1937年,就获意大利军队所采用。该型号以后就是M1935,在大多数方面类似于M1934,只是它发射.32 ACP口径手枪子弹(.32自动手枪子弹,7.65×17毫米勃朗宁短弹),并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事实上在意大利,直到更为强大的9×19毫米“帕拉贝伦”出现以前,9 mm Corto口径的M1934与其他同口径的武器型号,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民间禁售的“战争武器”。尽管M1934和M1935的结构相同(部件的形状和枪机操作原理相同),但细小的尺寸差异意味着两款枪的部件都不可相互交换使用。
在法西斯时代生产的该手枪以两种形式标出其制造年份:以阿拉伯数字表示的传统的儒略日期和以罗马数字表示的法西斯时代日期。法西斯日历从1922年10月28日开始,因此1937年生产的一柄该手枪可能带有的法西斯年号码为“XV”(15)或“XVI”(16)。 武装部队所用的手枪通常会在底把左侧、握柄上方的位置冲压上检验及采用的标志:“RE”(Regio Esercito)为陆军、“RM”(Regia Marina)为海军,“RA”(Regia Aeronautica)为空军,而且还将字样印在代表皇家空军的鹰所戴的皇冠以上;而警用手枪可能会标有“PS”(Pubblica Sicurezza)。在轴心国时期,罗马尼亚军方亦购入了M1934(与M1935)手枪。口径标记显示为9 mm Scurt(罗马尼亚语:“Scurt”意为:短)而非9 mm Corto。[1]罗马尼亚军队M1934与意大利M1934的不同之处在于罗马尼亚型手枪采用了俄式瞄准具图像,而意大利型手枪沿用着西方军队所采用的标准瞄准具图像。
贝雷塔继续生产手枪和机枪,直到1945年意大利战败。在战争结束时,该公司被驻扎在意大利的德国军队占领,并为德国军队和与之合作的组织生产。但在1944年至1945年时,M1934在生产精度和表面处理方面逐渐变得不那么准确,导致其表面处理质量下降,尽管这不影响其操作的可靠性或射击的准确性。这是为了加速战争最后几年武器的生产时间。
战争结束后,贝雷塔开始通过刮掉其余部件重新生产贝雷塔M1934和M1935。重组以后的意大利军队和警察仍然采用贝雷塔M1934作,并在外观设计上(例如握把设计方面)进行了一些改变。美国销售版本以“M934/M935”的名义销售,但随着1950年代后期开始,其后继型号贝雷塔70以至92的出现,M1934和M1935亦走向停产。
1948年1月30日,刺客南度蓝姆·高德西使用序列号为606824的M1934暗杀圣雄甘地。该手枪于1934年制造,在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期间由一名军官携带,随后被一名英国军官缴获为战利品。目前尚不清楚该枪如何流落到印度,但已知高德西从一名同谋者获得该无牌枪械。它也是澳大利亚犯罪分子Mark Brandon“Chopper”Read最喜爱的武器之一。[2]
设计
[编辑]M1934的设计类似于现代的贝雷塔92手枪。标志型保险杆位于底把的左侧。向前转动保险杆时,该枪会解脱其保险锁,而将保险杆向后转动时则是锁上扳机。弹匣扣位于握柄底部。
配有贝雷塔特有的开放式套筒的M1935,其供弹和抽壳循环周期非常可靠;在套筒顶部的长形开槽可兼作抛壳口。复进弹簧位于枪管下方。它由碳钢和塑料握柄等原料制成的、相对较少的部件所组成,维护非常简单。M1934的结构与M1935一样非常坚固,如果维护得当,使用寿命亦会较长,甚至可超过100年。
9毫米Corto(.380 ACP)的火力不如大多数其他军用手枪子弹,如9×19毫米“帕拉贝伦”或.45 ACP,仅仅于用作自卫武器的时候才足够。单排弹匣的容量只有7发。当移除空弹匣时,它不再保持套筒在后。除非利用该枪独立操作的保险装置以保持套筒开放,否则套筒将向前运动并且闭锁,这会导致该枪的重新装填速度有所减慢。
另外,保险杆只能锁定扳机而不阻挡扳机或击针,如果扳机处于待击状态并且有弹在膛室以内,这大大降低了控制武器的安全性。在那时候,持有手枪的许多国家的军队中,表明等级比防卫更为有效(例如,不是在美国或德国时)。
但是,如果将保险装置转移到保险位置时,它也可以充当套筒锁,释放弹匣以后即可插入上满弹药的弹匣,然后解脱套筒释放/保险装置,同时将弹匣首发上膛,以后就可以单动操作模式击发手枪。
M1934在军事条件以下的制造成本可是相当昂贵,但事实亦证明它非常坚固可靠。
生产量
[编辑]从1934年到1992年之间,全球约生产了1,080,000柄该枪。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利品枪械
[编辑]意大利和德国武装部队所用的贝雷塔M1934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盟军大量缴获,盟军士兵因其体积小,设计坚固,结构良好而喜欢它们。这些被缴获的手枪当中有许多至今仍可操作,并且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和英国以内广泛使用。M1934的结构紧凑,易于隐藏,弹药亦很容易取得。
使用国
[编辑]- 阿尔及利亚[3]
- 意大利:意大利皇家军队
- 德意志国:命名为Pistole 671(i)(简称:P.671(i) )。
- 芬兰:命名为900 PIST 34 BERETTA。
- 利比亚[4]
- 马里:人民解放阿扎瓦德运动[5]
- 罗马尼亚王国:罗马尼亚皇家陆军[6]
- 南斯拉夫游击队(缴获的手枪)[7]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这款武器被意大利、德国和罗马尼亚军队所广泛使用,而且在战争期间被盟军缴获了不少该枪。
参见
[编辑]- 贝瑞塔M1915手枪
- 贝雷塔M1935半自动手枪
- 贝雷塔70半自动手枪
- 贝雷塔猎豹半自动手枪
- 贝雷塔92手枪
- 贝雷塔Pico半自动手枪
- 格利森蒂1910型半自动手枪
- 费罗梅尔停止手枪
- 鲁格手枪
- 瓦尔特PP手枪
- 瓦尔特P38手枪
- TT手枪
资料来源
[编辑]- ^ 存档副本. [2019-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3).
- ^ Gandhi, Tushar A. Let's Kill Gandhi. Rupa Publications. 2012. ISBN 9788129128942.
- ^ World Infantry Weapons: Algeria. 2015 [2019-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4).
- ^ World Infantry Weapons: Libya. [2019-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5).
- ^ Small Arms Survey. Sourcing the Tools of War: Small Arms Supplies to Conflict Zones (PDF). Small Arms Survey 2005: Weapons at Wa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166 [2019-03-22]. ISBN 978-0-19-928085-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 ^ Mark Axworthy. The Romanian Army of World War II. Illustrated by Horia Serbanescu. Osprey Publishing. 1992: 48. ISBN 1855321696.
- ^ Scarlata, Paul. Yugoslav Part II: World War II small arms: an assortment of small arms from friends and foe alike. Firearms News. 1 October 2017 [2019-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6).
外部链接
[编辑]- (英文)—Homepage of Berett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英文)—Beretta 1934 pictures and information in Italia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