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马来西亚北方大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马来西亚北方大学
Universiti Utara Malaysia
校训Ilmu, Budi, Bakti(马来文)[1]
Scholarship, Virtue, Service(英文)[2]
创办时间1984年
学校类型国立公立大学
校监HRH 苏丹端姑阿都哈林(已故)
校长拿督 Dr Mohamed Mustafa Ishak教授 [3]
学生人数30,670
本科生人数22,992 [4]
研究生人数4,597
其他在学人员人数3,141
校址 马来西亚 吉打古邦巴素县新笃
校区新笃 (主校区) 和 吉隆坡
隶属ASAIHL, ACU,[5] FUIW[6]
网站www.uum.edu.my
位置
地图

马来西亚北方大学马来语Universiti Utara Malaysia,简称 UUM),是位于马来西亚吉打州古邦巴素县新笃镇的一所公立大学。该校是依据1984年马来西亚北方大学法令,于1984年2月16日所创建,这也是时任首相兼古邦巴素国会议员马哈蒂尔·穆罕默德的发展目标[7]。1998年4月23日,该大学改为企业制。大学创立的初衷是为国家培养具备领导及管理能力的人才。因此,这所大学也是一所管理大学[8]

校史

[编辑]

北方大学是马来西亚的第六所公立大学,大学设立的最初计划是于1983年8月由马来西亚教育部起草,同年10月19日,马来西亚内阁在吉打州正式批准了这一计划。这一计划也被称作“第六所大学计划”。几个月后,第六座大学临时办公室,即后来的马来西亚北方大学(UUM)办公室坐落在了日得拉(Jitra)。时至今日,设置这所特殊的公立大学的主要目标,是能够为国际与国内培养并输出高质量的商务与管理类专门人才。[8]

正式开学后四个月,即1984年6月,位于日得拉的临时校址——达鲁阿曼校区一期工程竣工,北大的校办公室便搬到了这里。这次搬迁带动了1984年6月入学的学校第一届学生。达鲁阿曼校区坐落于达鲁阿曼镇(Bandar Darulaman)的一处62英亩的土地上,此处距离吉打州首府亚罗士打18公里,距离日得拉4.8公里。[9]

与此同时,大学的永久校址也已经开始计划了。永久校址选址位于新笃一处1,061公顷的土地上,此处位于亚罗士打北方48公里,马泰边境小镇樟仑东方10公里。

新笃校区,即北大的永久校区于1990年9月15日正式开始建设。校园坐落于一个前矿场,此处藏身于一片葱郁的热带雨林中,蓝山环抱,新笃河与巴达河(Sungai Badak)两条河穿校流过。

这所耗资5.8亿令吉的新笃校园于2004年2月17日在皇室校监——已故苏丹端姑阿都哈林的主持下正式开放。校园中的主要建筑有苏丹那峇希亚(Sultanah Bahiyah)图书馆、校长办公室、苏丹峇力莎(Sultan Badlishah)清真寺、慕阿占莎(Mu'adzam Shah)校礼堂、丹斯里奥特曼(Tan Sri Othman)礼堂、校内体育场、瓦西提(Varsity)商场、布迪昔斯瓦(Budi Siswa)大楼、会议综合大楼,以及各学院的楼群。[9]

2008年1月,大学的各院系重新整合。在这次整合中,13个院系合并成为3个主要的学院,即商学院(UUM COB)、艺术与科学院(UUM CAS)和法律政治与国际学院(UUM COLGIS)。[10]

校园

[编辑]
马来西亚北方大学新笃校区

新笃校区

[编辑]

新笃校区在新笃一处1,061公顷的土地上,这里距离亚罗士打48公里,距北边的黑木山和马泰边境约10公里。临近的城镇有樟仑与日得拉。由于新笃校区面积广大,学校将107公顷的森林开发后开放给公众使用。也正是因此,北大大学校园较开放,允许校外的居民和游客自由参观或使用校园设施。这些施舍包括野餐场地、九洞高尔夫球场卡丁车赛道、射击射箭场、马术场地及其他场地。因这些场所,使得来校园参观者和校园社团组织人数增加不少。

马来西亚国防国民服务(PLKN)的训练和教学也驻进校内。 [11]

吉隆坡校区

[编辑]

吉隆坡北大学院是北大全权拥有,设立在新笃校区之外的教学中心。吉隆坡北大是非住宿学院,选址于闹区中心拉惹慕达阿都阿兹路(Jalan Raja Muda Abdul Aziz)上的一座9层大楼,此处位于吉隆坡的甘榜峇鲁(Kampung Baru),临近秋杰(Chow Kit)。 [12]

学院设置

[编辑]

商学院(UUM COB)

[编辑]

最初,商科和管理学院的课程是在学院制下教授的。2008年的学院组合中合并成为商学院。商学院集合了工商管理会计金融经济银行市场人力资源管理保险风险管理伊斯兰银行与金融、回教财务管理、运营管理和科技管理这些课程,用创新的理念的想法来培养商业领袖和未来的企业精英。 [13]

系所细分为:

  • Othman Yeop Abdullah(OYA)研究所 
  • 商科管理学系 
  • 伊斯兰商学系 
  • 会计学系 
  • 经济金融与银行学系 
  • 科技和物流学系 
  • 艺术与科学系

艺术与科学院(UUM CAS)

[编辑]

UUM CAS(艺术与科学院)于2008年1月1号正式创建。艺术与科学院包含5个主要学术领域:应用科学教育学人文学科、物理科学和社会科学

在艺术与科学院下,应用科学分支设立了交叉学科信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和决策学。这些合并的交叉学科项目将不同背景下的科系合理地融合在一起,形成这些独特的课程。在研究生阶段,所设置的课程包括光谱理论与基础算法的应用、互联网与移动科技、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智能与信息系统知识管理决策分析。物理科学着眼于横跨统计与数学领域的数理统计方向的研究。

人文与社会科学分支上,学校着眼于以分析,批判和思索的方法探索人类境况,以便于追寻和思考人类的根源,信仰以及用更佳的方法让人类描述自己。学科汲取于历史、国别、宗教、语言、传媒科技等领域,着重于将历史与未来合理融合贯通。

教育学院重于培养学识渊博,专业,具备竞争力,称职且有坚定职业道德的未来教育工作者。[14]

系所细分为:

  • 研究所:Awang Had Salleh研究所 
  • 艺术与科学研究所 
  • 计算机学系 
  • 教育与现代语言学系 
  • 多媒体科技和通信学系 
  • 统计学系 
  • 社会发展学系 

法律,政治与国际学院

[编辑]

法律与公共管理科系(FPAU)创立于2003年9月16号,包含三个学部,分别为公共管理部,发展管理部和法律部。自该科系创立伊始,FPAU便为荣誉学士学位提供三门课程,为研究生院提供六门课程。 2008年,该系重组后并于法律,政治与国际学院(COLGIS)之下。

系所细分为:

参见

[编辑]

参考

[编辑]
  1. ^ Falsafah. UUM. [11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Philosophy. UUM. [11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9月13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http://www.uum.edu.my/w10/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63:-pelantikan-naib-canselor-universiti-utara-malaysia-uum&catid=62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0-07-23.
  4. ^ UUM. [23 Jan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月22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存档副本. [2015-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存档副本. [2010-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1-2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共产党曾出没 现代化设备齐全. 《星洲日报》. 2003年10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1月24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8.0 8.1 Institution Profile UUM. Study Malaysia. [22 Jan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 ^ 9.0 9.1 About UUM. UUM. [22 Jan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 ^ Universiti Utara Malaysia. [23 Jan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1. ^ PLKN Sintok Camp. [24 Jan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2月1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2. ^ About Us. [23 Jan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3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3. ^ Introduction to UUMCOB. [24 Jan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4. ^ About UUM CAS. UUM CAS. [23 Jan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2月2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