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理查德·瓦格纳
外观
此条目已经由新闻、媒体机构作为内容来源所引用。引用这篇条目的文章是: 新头壳于2013年5月23日所发表的《华格纳诞生200年 德国各地纷纷纪念》,出自新头壳。 请同时到Wikipedia:新闻报导引用维基百科的内容处加入有关资料。(为免自我提及,本模板仅限于放在条目讨论页的页顶。) |
理查德·瓦格纳属于维基百科人物主题的基础条目。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丙级。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本条目有内容译自英语维基百科页面“Richard Wagner”(原作者列于其历史记录页)。(部分翻译) |
瓦格纳的音乐对电影启发很大
[编辑]能具体点吗?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理查德·瓦格纳中的2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home.arcor.de/rww2002/rww2002/instvok/wwv.htm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312005752/http://home.arcor.de/rww2002/rww2002/instvok/wwv.htm
- 向 http://www.wagnerjahr2013.de/en/wagner_2013.html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207101729/http://www.wagnerjahr2013.de/en/wagner_2013.html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7月12日 (三) 14:13 (UTC)
建议更名:“理查德·瓦格纳”→“里夏德·瓦格纳”
[编辑]“理查德·瓦格纳” → “里夏德·瓦格纳”:Richard是德文,按德文的音译应是里夏德(英文Richard才音译为理查德),也有部分文献使用里夏德这一译名。--LarseKun(留言) 2024年4月20日 (六) 07:44 (UTC)
- (-)反对:显然不是常用名称。——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4月22日 (一) 01:44 (UTC)
- (:)回应:文献中会使用里夏德·瓦格纳这一译名,例如:陈晓春. 瓦格纳文化节与瓦格纳. 德国研究. 1995, (01): 45.斯·茨威格; 张黎. 弗里德里希·尼采. 世界文学. 1998, (06): 223.迪特·波尔希迈耶; 刘经树. 瓦格纳、尼采的神话理论. 音乐研究. 2011, (05): 108.周进(译). 瓦格纳指挥艺术中的美学见解.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96, (1): 73.。——LarseKun(留言) 2024年4月23日 (二) 03:13 (UTC)
- 文献用里夏德的有是有,但理查德用的更多,我见过的乐团演出也都是理查德。--Kcx36(留言) 2024年4月23日 (二) 03:18 (UTC)
- 确实有文献使用,然应非多数,且有数量级之差。——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4月24日 (三) 08:08 (UTC)
- (:)回应:文献中会使用里夏德·瓦格纳这一译名,例如:陈晓春. 瓦格纳文化节与瓦格纳. 德国研究. 1995, (01): 45.斯·茨威格; 张黎. 弗里德里希·尼采. 世界文学. 1998, (06): 223.迪特·波尔希迈耶; 刘经树. 瓦格纳、尼采的神话理论. 音乐研究. 2011, (05): 108.周进(译). 瓦格纳指挥艺术中的美学见解.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96, (1): 73.。——LarseKun(留言) 2024年4月23日 (二) 03:13 (UTC)
- 这样的话罗斯柴尔德也得改--Aronlee90(留言) 2024年4月23日 (二) 06:15 (UTC)
- 按约定俗成把。--东风(留言) 2024年5月25日 (六) 03:15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