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贺锦丽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记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这个条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美国专题 (获评未评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美国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美国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政治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政治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政治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建议改名:“贺锦丽”→“賀錦麗”[编辑]

“贺锦丽”→“賀錦麗”:经查已在2019年1月18日建立繁体名称重定向[1],但条目在2019年2月11日移动至简体名称[2]。考量繁体条目建立,除非在繁体不常用,否则先到先得应以繁体名称为宜。--Justice305留言2020年8月15日 (六) 02:33 (UTC)[回复]

建议改名:“贺锦丽”→“卡玛拉·哈里斯”[编辑]

贺锦丽” → “卡玛拉·哈里斯”:一:根据google,此人的英文本名明显地更为人所知;二:中国官方、BBC亦是使用其英文本名。google“卡玛拉·哈里斯”约有 9,650,000 项结果,而“贺锦丽”约有 1,940,000 项结果,前者为后者的5倍,显然“卡玛拉·哈里斯”之名更为人所知。另外,中国外交部[3]及中国官媒[4][5]亦使用“卡玛拉·哈里斯”称呼此人,BBC的报导[6]也用“卡玛拉·哈里斯”。故根据Wikipedia:命名常规,应以“卡玛拉·哈里斯”为标题。--el caballero de los Leones (Ajouter un message) 2020年12月3日 (四) 11:12 (UTC)[回复]

UTC)

她本名Kamala Harris在中文里的对译就是贺锦丽,搜索相关报道,2003年后的新闻基本统一使用贺锦丽,中共的报道也一样使用过 http://www.chinaconsulatesf.org/chn/xw/t94268.htm Tilerfy留言2020年12月10日 (四) 16:58 (UTC)[回复]

这么说,贺锦丽不仅仅是她起的一个名字,而是其在中文里的官译姓名,Kamala Harris即对译为贺锦丽,卡玛拉·哈里斯反而不是。我是觉得,Kamala Harris那是其在英文世界里的名字,既然专门起了中国姓名,我们干什么那么在乎其在英文世界叫什么。Tilerfy留言2020年12月10日 (四) 17:02 (UTC)[回复]

  • (-)反对:在“命名原则”有说到要“易于识别”,“卡玛拉·哈里斯”不符合。“使用常用名称”〈WP:COMMONNAME〉也讲到,‘一般情况下,常用的名称也是较为简短的’和‘使用常用的名称作为标题也更易于读者搜寻’,而“卡玛拉·哈里斯”又长又不易于读者搜寻,所以不需要改名。Felix.tsai留言2020年12月13日 (日) 12:00 (UTC)[回复]
(&)建议:{{NoteTA}}转换就好。--Easterlies 2020年12月14日 (一) 02:40 (UTC)[回复]
(&)建议:{{NoteTA}}同意转换,除中国大陆外均使用贺锦丽,中国使用官方译名哈里斯。
附议,中文维基在译名上虽有“义务”但并无优先权。-Chih-See Hsie 2021年1月22日 (五) 15:14 (UTC)[回复]
我不建议使用{{NoteTA}},理由详见下面一节讨论。使用{{NoteTA}}进行强制转换还不如暂时维持现状。--el caballero de los Leones (Ajouter un message) 2021年1月22日 (五) 15:53 (UTC)[回复]

再论名字翻译问题[编辑]

用本人取的中文名,还是用中国官方正式的翻译名字?🤔️--叶又嘉留言2021年1月20日 (三) 18:34 (UTC)[回复]

我认为保持现有备注就行了,例如陆克文。我赞成NoteTA不是合适做法,虽然她的英文译名也有使用的,但不是很常用,并且名从主人。美国国务院:[10] 可以继续观察各方使用情况,如有大变化再改。--Sakuav留言2021年1月21日 (四) 17:31 (UTC)[回复]
  • 虽然其人有“贺锦丽”的中文名,但是中国大陆官方通称哈里斯。
    另外举一个事实(不作判断),中国大陆地区的主流搜索引擎是百度而非 Google(悲夫),所以利用 Google 搜索统计出来的结果未必能反应大陆的情况,而百度上搜索“卡玛拉·哈里斯”(简体)的结果数量是“贺锦丽”(简体)的两倍多。
    Google 上似乎也是“卡玛拉·哈里斯”多,虽然要考虑数量庞大的大陆网页对港台网页的冲淡就是了。还有,我利用 Google 作了一个简单的统计,时间为 2021-01-21 晚 22 时 30 分(UTC+8)后不久,搜索用语言为繁体中文和英文,或许能辅助讨论:
在 Google 上的搜索统计【语言设置为 English、中文(繁体)】
贺锦丽 卡玛拉·哈里斯
简体 2,980,000 10,100,000
繁体 2,640,000 9,380,000

由此有一个想法,即大陆地区和港台地区对此词汇的使用有明显的习惯差异。维基百科的编者在事实上以港台地区为多,但不能因为港台地区用“贺锦丽”就认为这是整个中文圈的习惯。NoteTA 或许会是一个解决办法。-Chih-See Hsie 2021年1月21日 (四) 14:59 (UTC)[回复]

  • 我认为{{NoteTA}}不是个合适的做法。我刚刚特意查了一下,发现中国大陆媒体也有使用“贺锦丽”之名称呼他的(环球网),而台湾媒体也有使用“卡玛拉·哈里斯”称呼他的(东森新闻 Yahoo新闻)。而西方媒体的中文网站不统一,有的用贺锦丽[11]、有的用卡玛拉·哈里斯[12]。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中国大陆官媒之一的环球网,在2015年的这则报导中以“贺锦丽”称呼他,而不是中国大陆现在使用的标准译名“卡玛拉·哈里斯”,当时他是加州检察长,对于华语世界来说知名度不太高。据此,我怀疑“卡玛拉·哈里斯”可能是在去年总统选举的时候被中国大陆确定为标准译名,然后才大规模开始使用的。中国大陆官方将澳洲前总理Kevin Rudd的标准译名确定为陆克文,而美国候任副总统Kamala Harris不使用其中文名而是用了原名音译,不知是因为何故。--el caballero de los Leones (Ajouter un message) 2021年1月21日 (四) 16:00 (UTC)[回复]
  • 反对上面的说法,中国外交部和贺电官方均为哈里斯,外交部:向拜登先生和哈里斯女士表示祝贺而不是什么贺锦丽,之前美国翻译特朗普为川普,后也与中国官方一样改为特朗普,而且环球时报属于不入流的民族主义小报,在中国是专门给愤青看的,和主要官媒人民日报,新华社立场大相径庭,一切中国翻译以外交部官方为准--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Бмхүн对话贡献)于2021年1月22日 (五) 15:42加入。

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将其译作“哈里斯”,而不是使用中文名“贺锦丽”[编辑]

一个最新发现: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官方网站将其译作“哈里斯”,而不是使用中文名“贺锦丽”,见总统约瑟夫·拜登就职演说(提到“副总统哈里斯(Harris)”),以及副总统哈里斯与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通话纪要。这与现今中国官方的译名是一致的。美国白宫只有英文和西班牙文页面,无中文页面,所以无法得知美国白宫倾向于使用何种名字称呼他,但美国驻中国使馆的网站可以从侧面体现出美国官方的态度。--el caballero de los Leones (Ajouter un message) 2021年1月27日 (三) 16:19 (UTC)[回复]

(&)建议:驻北京大使馆为简体中文,当然和香港领事馆不同翻译,香港领事馆是国务院直属的,又不归北京大使馆,中国大陆的翻译应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的卡马拉哈里斯为准 [19]──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Бмхүн讨论贡献)于2021年2月5日 (五) 10:06 (UTC)加入。[回复]